前陣子去了趟在世貿舉辦的金融展,
會場內非常多攤位, 排除各大銀行金控的攤位,
現場還有很多中小資本公司,
我是一個行為怪異的人,
大攤位不去偏愛這些小攤位, 好奇這些公司葫蘆內有什麼藥,
這些宣傳人員有的直接不演, 直接高舉「到攤位領股票代碼」的立牌,
有的故意蒙上一層面紗, 請ShowGirl間接帶位, 營造一種VIP的尊榮待遇,
而我好奇心過於旺盛, 這些公司我來者不拒, 一一約了業務了解細節
這些公司主要銷售的不同於以往大家認識的受金管會監管的股票債券,
大多是由公司名義或是第三方機構背書的金融商品,
舉例來說有未上市公司股權買賣、業務項目衍生的利率交換合約等等,
詳細了解這些商品的細節後,
我發現多數商品並無實際資產擔保,
高報酬(一年固定利率約9-12%)的基礎全與公司的名譽掛勾,
簡言之, 購買商品並非直接擁有股份或是項目資產,
而是相信這些公司的信用所以提供資金給公司來投資,
因此公司有無限的資金可以投資,
有了無限的槓桿可以操作,
為什麼這些公司不向銀行借貸呢?
因為如果要向銀行信用貸款,
必須要有很好的信用評分,
高信評通常基於多年良好的還款紀錄(通常是從有資產抵押的貸款來)
或者是家喻戶曉的大品牌, 銀行才有可能基於商譽提供信用借款
在進入投資業之後才知道, 其實法人比自然人更怕虧損,
甚至我認為就是因為自然人比法人更能承擔風險,
這些公司才會針對自然人去推銷自家的金融商品,
在跟這些公司的業務談話後,
我發現了這些商品的幾個共同點:
以上這幾點有些是真的,而非假造虛構的,
但我更想探討的是,
為何高學歷高智商人士就擁有更好的信用?
為何在多國設立辦公室的國際機構就更值得相信?
這兩個問題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反例
22年底才剛被審判的「女版賈伯斯」Elizabeth Holmes的惡血詐騙案
08年的雷曼兄弟以及1990年代的所羅門兄弟倒閉事件
各位有興趣可以去估狗詳情,我就不細說了,
我認為社經地位其實與道德觀念並不成正比,
擁有財富的人並不會因為錢賺夠了, 所以不去犯罪, 盜取別人的錢
犯罪動機也可能不是金錢, 而是成就感
這種人享受建築在別人痛苦上的成就感, 社會把它們歸類「愉快犯」
而信用被高階級人士濫用的現象,
則是直接成為一種階級資源利用的工具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並不是智商160打敗智商130的遊戲」
因為投資這件事是一場磨耗耐心的超級馬拉松,
不是百米類的短快賽跑,
超級馬拉松選手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路線,
搭配自己能負擔的步伐從容不迫地完成賽事,
過於著重自己的才能,
反而會成為龜兔賽跑最後落敗的兔子,
講到這裡, 我想對理想的金融商品提供一些想法:
最後我想對信用的本質做個總結,
我認為信用的本質是好的,
人們自古以來因為信賴對方, 所以一買一賣促成了現在繁榮的全球貿易,
而現今社會在追求財富的同時又想要不費力氣且有效率的想法,
才是矛盾地導致信用鑑定的方法被嚴重扭曲,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躺著賺」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在將自己辛苦賺來的薪水投入滿是機會的市場時,
千萬別被害怕錯過(FOMO)的情緒給影響,
選擇一條自己舒適又有能力負擔的道路,
好好地跑一場快樂的超級馬拉松,
享受在過程中帶給你的成就感,
我覺得這才是投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