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中以養士聞名的兩個人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孟嘗君列傳

田文(生卒年不詳),媯( guī )姓,田氏,又稱薛公戰國中期齊國人。齊威王的孫子,戰國四公子之一。

擁士自重的孟嘗君

田文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被封在薛邑(今山東省藤縣),總共有四十多個兒子,田文最小。

田文出生於五月初五,當時的人認為,這一天出生的孩子會克死父母,田嬰因此不准養活他。田文的母親偷偷撫養他長大,並想辦法讓田文見到了父親。

田嬰很生氣,田文大禮參拜父親後,問道:「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注定的,還是門戶決定的?」田嬰回答不上。

田文繼續說:「父親擔任齊國國相這麼多年,田家財貨如山,齊國國力卻日漸衰微,沒有賢能之士;父親的姬妾錦衣玉羅,賓客們卻吃糠咽菜,身穿粗衣。兒子私下對於這些問題感到很奇怪。」田嬰從此非常器重田文,讓他執掌家務。田文禮賢下士,田家賓客盈門,田文的名聲也流傳出去,各國君都希望田嬰能立田文為世子。

當時正值戰國中期,人才流動極為頻繁,各國貴族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都極力籠絡人才,收為己用,以擴大自己的影響,而各類有一技之長的士人,也想依靠權貴求得出人頭地,養士之風因此盛行。

田嬰過世後,田文繼承了爵位,封號孟嘗君。孟嘗君在薛邑大肆招攬門客,達到幾千人,生活待遇都跟自己一樣。

有一次,孟嘗君招待賓客吃飯,有人無意間遮住了孟嘗君前面的燈。一位賓客誤以為孟嘗君吃得比自己好,才要遮燈,當即起身離席,孟嘗君端著自己的飯食給他看,結果一模一樣,這位賓客頓時羞愧不已,當場自刎謝罪。

有一年,齊王派孟嘗君來到秦國秦昭王早就仰慕孟嘗君的名聲,馬上任命他為丞相。秦國大臣紛紛勸說,孟嘗君是齊國王室,如果擔任秦國宰相,必定先為齊國考慮,如此秦國就危險了!秦昭王猛然醒悟,立刻把孟嘗君囚禁起來,準備殺掉他。

孟嘗君心急如焚,派人向秦昭王的寵姬求救,寵姬指明要孟嘗君的那件白色狐皮裘作為酬謝。但狐皮裘天下沒有第二件,已經獻給秦昭王了。

就在無計可施之時,一位擅長模仿狗叫的門客偽裝成狗混進王宮,成功盜出了狐皮裘,獻給秦王寵姬,後經過寵姬婉言相求,秦昭王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害怕秦昭王反悔,立刻逃離秦國,半夜時分到達函谷關(今河南省三門峽市境內),還沒到開關時間。孟嘗君擔心有追兵,心急如焚,關鍵時刻,一位擅長雞叫的門客模仿公雞打鳴,附近的雞都跟著一起叫,函谷關守衛以為天亮,打開了關門,孟嘗君連忙出關,逃離秦國。

齊王聽說孟嘗君回國,任命他為齊國國相。孟嘗君執政多年,權力日盛,名聲更顯赫。

有一天,一位叫馮諤(xuān)的老人穿著草鞋前來投奔,孟嘗君問他有什麼特長,馮諤說:「我沒有任何特長,就是家裡窮,來混口飯吃。」孟嘗君把他安排在下等食客的隊伍中。

十天後,僕人前來報告,說馮諫嫌棄伙食不好,準備回家。孟嘗君便提高了馮諤的伙食,幾天后,僕人又來報告,說馮諫嫌棄出門沒有車馬,準備回家。孟嘗君便給馮諤配備了車馬,幾天後僕人來報告,說馮諫嫌棄沒有錢養家,孟嘗君便不高興了。

轉瞬間,馮諫已經待了一年,除了吃喝,不曾說過一句話。孟嘗君府上食客日益增多,有些入不敷出,便派馮諫前往薛邑收帳。

馮諫來到薛邑,召集欠債者喝酒吃肉,對帳完畢,將能還債的期限延後,不能還債的,將債券全部當眾銷毀,說:「孟嘗君放債,是為了幫助大家,不是為了收利息」薛邑百姓非常感激孟嘗君的恩德。

馮諫返回,向孟嘗君報告了此事,孟嘗君大吃一驚,馮諤說:「那些沒有能力還債的人,如果逼急了,便會逃亡。到時候,薛公你不但收不到錢,還會背負罵名。我燒掉這些沒有實用的債券,卻買到了民心,換取了好名聲。」孟嘗君這才轉怒為喜。

不久,齊王對孟嘗君心懷猜忌,免除了他的國相之職,門客們紛紛離開,只有馮諤陪著他回到薛邑。薛邑百姓夾道歡迎孟嘗君,孟嘗君終於知道了馮諫的良苦用心。

這時馮諤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巢穴用以保命,如今薛公只有薛邑這一個,我再繼續尋找,讓你在齊國更加顯貴。”

孟嘗君撥給馮諤車馬財物,馮諦往西來到秦國遊說,建議秦王迎接孟嘗君到秦國擔任國相,秦王聽得入神,連聲說好,派遣十輛馬車,載著百鎧(yì )黃金前往齊國。

馮諫又搶先趕回齊國拜見齊王,說秦國已經私下派了車馬財帛來迎接孟嘗君,孟嘗君熟悉齊國國情,如果擔任秦國國相,齊國就危險了。齊王覺得有道理,馬上請孟嘗君繼續擔任國相。

後來,孟嘗君去世,他的幾個兒子爭奪爵位,魏國和齊國乘機佔領薛邑。

戰國四公子中,孟嘗君以養士知名,他不問出身和才能,凡有一技之長者都招攬入府,被後世很多貴族效仿。

司馬遷專門到薛邑考察,見當地很多人有任俠之氣,請教老人,才知道是孟嘗君的遺風,於是評價他養士自重,不過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得到後世的公認。

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上卿虞卿的事蹟。兩人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時期,長平之戰中趙國慘敗,危急存亡之際,兩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挽救了趙國。因此,司馬遷將兩人合為一傳。

亂世公子平原君

趙勝(?—西元前251年),戰國時期趙國人。趙武靈王的兒子,長期擔任國相,戰國四公子之一。

趙勝在趙武靈王的兒子中最為賢德多才,在哥哥趙惠文王在位時就擔任國相,被封在東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封號平原君。平原君曾經三次卸任國相,又三次復位。士人都欽佩他的謙遜,紛紛慕名前往投奔,平原君來者不拒,門客多達數千人。

趙孝成王即位,作為叔叔的平原君繼續擔任國相,因為他力主接受韓國上黨郡的歸順,直接引發秦趙長平之戰。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臨陣換將,四十餘萬趙軍全軍覆沒,國內空虛。

長平之戰後的第二年,秦軍圍困了趙國國都邯鄲,危急存亡之際,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求援。平原君準備帶領二十名文武雙全的門客前往,結果只挑出了十九人。這時,平時毫不起眼的門客毛遂主動請求前往,平原君認為他沒有專長,婉拒了他。毛遂說:「你之所以沒有發現我的長處,是因為我善於隱藏鋒芒。」平原君只好同意。

來到楚國後,平原君和楚王談論訂立盟約,從早上談到中午,都沒有決定。堂下的毛遂手握劍柄登堂而上,對平原君說:「這個盟約兩句話就能講清楚,為什麼到中午了還定不下來?」楚王聽說他是平原君的門客,厲聲呵斥他退下。

毛遂緊握寶劍,上前幾步說:「大王敢斥責我,只不過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我距離大王不過十步,大王的生命都懸於我手,人再多又有何用?楚國疆土廣闊,士卒百萬,這原本是稱霸的資本,卻被白起這個豎子一戰而丟失都城二戰而燒掉了夷陵,三戰連祖先陵墓都被燒毀。這是楚國的奇恥大辱,連趙王都覺得羞愧,大王不覺得羞愧嗎?今天這個合縱盟約,正是為了幫楚國復仇啊!”

楚王被一頓數說,深感羞愧,馬上改變態度,當場慚(shà)血為盟,出兵救援趙國。平原君感慨地說:「我善於識人,以為不會錯識天下俊才,沒想到把毛先生給錯漏了。毛先生的一張嘴,能抵百萬大軍啊!」從此把他尊為上賓。

雖然楚國和魏國都派了援軍,但是遠水難救近火,秦軍日夜進攻,情況依然危急。這時,有一個叫李同的人對平原君說:「公子不擔憂趙國滅亡嗎?」平原君回答:「趙國滅亡,我也要成為俘虜,怎麼會不憂慮?」李同說: 「邯鄲百姓易子而食,公子的姬妾卻依然錦衣美食;士兵們兵器用盡,用木頭當武器,公子的銅鐘玉器卻毫髮無損。請問城破之後,這些都能保住嗎?公子如果真的擔憂趙國存亡,就下令讓夫人以下姬妾編入行伍,負責守城,把家中財產都拿出來供養士卒,才能上下一心、保衛趙國啊!」平原君立即照辦,邯鄲軍民士氣大振,很快就募集了三千名敢死之士,李同帶領他們發起決死突擊,擊退秦軍三十里,為援軍的到來贏得了時間,趙國終於轉危為安。

戰後,上卿虞卿為平原君向趙孝成王請功,請求增加他的封地,平原君採納門客公孫龍的建議,拒絕了這件事。西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他的後代繼承了爵位,在趙國滅亡時與國同亡。

戰國四公子中,平原君也以善於養士聞名,在趙國危難之時能挺身而出。但他建議趙國接受上黨郡,直接引發了長平之戰,當趙國面臨重大危機時,沒有絲毫挽救國運的辦法,也暴露了他的目光短淺。

堅持抗秦的趙國上卿

虞卿(生卒年不詳),名信,卿是官職,舜帝的後代。戰國時期趙國人,縱橫家和遊說之士。

戰國中期,自從張儀蘇秦以連橫合縱之術遊說各國後,出現了一批遊說之士,虞信就是其中之一。

虞信穿著草鞋、背著雨傘來到趙國,遊說趙孝成王。第一次見面,趙孝成王就被他的遠見博學所吸引,賜給他黃金百鎰(yì),白璧一對;第二次見面,趙孝成王拜他為上卿,尊稱他為虞卿。

長平之戰開始後,趙國初戰不利,趙孝成王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大臣樓昌建議直接向秦國求和。虞卿說:「秦強趙弱,和談的主動權掌握在秦國手裡。我們現在求和,秦國肯定漫天要價。不如拿出重寶,派人出使楚、魏兩國,秦國必然懷疑各國合縱抗秦,再議和就容易得多。」趙孝成王不聽,直接派人前往秦國議和,秦國馬上高調向各國宣揚此事,各國果然不肯幫助趙國,趙國最終遭到慘敗。所有結局均與虞卿當初預計的一樣。

秦軍解除對邯鄲的包圍之後,趙國暫時解除了危機。已經嚇破膽的趙孝成王派出使臣,準備割地向秦國求和。虞卿馬上反對,他說:「秦國打都打不下來的土地,趙國卻割讓給他,等於幫助了秦國!」又說:「秦國貪得無厭,今天割讓六座城池,誰能保證明年秦國不來進攻呢?萬一秦國明年攻來,大王還準備割讓多少土地?以趙國有限的土地,滿足秦國無限的貪欲,趙國很快就會滅亡!”

趙孝成王猶豫不決,這時,親近秦國的大臣樓緩緩從秦國回來,力勸趙孝成王割讓城池以換取和平。虞卿馬上入宮面見趙孝成王,說:「與其割讓給秦國,不如送給齊國,聯合齊國共同對付秦國。」趙孝成王同意,派虞卿出使齊國。

秦國果然害怕,立刻派使臣前往趙國和談。樓緩聽說此事,馬上逃離趙國。趙孝成王特地獎勵虞卿一座城池作為封邑。在虞卿的策劃下,趙國又與魏國簽訂盟約,基本上扭轉了長​​平戰敗後的不利局面。

後來,因為魏國國相魏齊被秦國追殺,逃到趙國,虞卿主動放棄趙國國相之位,陪同魏齊逃亡,又來到魏國。魏齊最後被逼自殺,虞卿也滯留魏國國都大樑(今河南省開封市),專心著書,寫下《虞氏春秋》流傳於世。


相關文章:

戰國四公子中以養士聞名的兩個人,創造了哪些耳熟能詳的成語?

田文,媯姓,田氏,又稱薛公,戰國中期齊國人。齊威王的孫子,戰國四公子之一。田嬰很生氣,田文大禮參拜父親後,問道:“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注定的,還是門戶決定的?”

淺析春秋時期齊魯兩國「夾穀會盟」所在地

齊魯「夾穀會盟」是春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特別是孔子在會盟中的出色表現向來為史家看重,故《春秋》《左傳》《公羊傳》 《穀梁傳》《史記》《孔子家語》等典籍無不畢載。

南宋著名詞人,憑一詞深刻解讀家族姓氏,最後竟成了他人生的謔言

這首《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它採用題葉體,以戲賦的手法,將自己的姓「辛」字進行了一番玩味解讀,寄託了他對家族興衰的感慨,也預示了他人生的際遇。

被錯認的“父”

然而,在金文中出現了許多包含這個字的銘文,如果將它們都解釋為“父”,顯然不夠合理也不通順。如果按照專家學者的解釋,將它們都翻譯為“父”,意思是“父親”,那麼這些銘文中的“父”字,根本就不能準確表達古人的意圖,也不符合古代祭祀祖先的宗教信仰。

農諺曰:「冬至天陰無日色,來年定唱太平歌」啥意思?有什麼說法

例如、“清明風若從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意思就是說,清明日如果有南風吹,可卜大豐收之年。在民間流傳有這麼一句農諺,「冬至天陰無日色,來年定唱太平歌」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國古代計算「神器」算盤,最早是何時出現的?

繼「盧維禎算盤」的出土之後,1989年7月漳浦縣盤陀鎮陶前村在陳梧的墓中又出土一架明代萬歷六年隨葬的上一下五珠十三檔木質鼓形珠封底算盤,七十八顆算珠完整無缺,編列整齊。

「深圳市戲曲進校園」名家名劇系列展演閉幕!走進深圳外國語學校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並由深圳戲院承辦的。 2023深圳市戲曲進校園活動。 2023年深圳市戲曲進校園—

佛山,到底有多能打?

佛山人出門在外行走江湖,十有八九被外省朋友問過:「你們佛山人是不是都會無影腳啊?那詠春拳呢?龍舟、舞獅呢?」▲無影腳是真不會,倒是有可能會舞獅。 (圖| 龔躍賢©)儘管世人知道佛山,往往都是從黃飛鴻、葉問和李小龍開始,但她的頭銜可遠不止「武術之鄉」那麼簡單。

原來成語相當於壓縮包?難怪翻譯官最怕聽到“我們中國有句古話”

有人評價:中國成語,讓中國人在說話或寫作的時候,隨時可以插入「超連結」!我們中國有句老話:zip壓縮包!

西夏錢幣的考古學研究

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夏時期的錢幣類型豐富,出土量較大,是研究西夏金融制度的珍貴實體資料,對於中國古代錢幣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為什麼八卦要這樣排列? 《易經新論》連載(七)

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為什麼要這樣排列?本節內容較長,目的是為了講清楚、講透徹,為你揭示科學和《易經》八卦的內在聯繫,建議先收藏再看。

    0會員
    69內容數
    修的不一定是仙,追的不一定是道,念的不一定是佛,讀的不一定是典。身心不合一,道士不下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