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懿公因鶴亡國,弘演殺身成棺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衛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繼位,在位九年,縱情享樂,不理國政,最愛的是仙鶴。仙鶴顏色潔白,身形清秀,能鳴善舞,所以懿公愛如珍寶。俗話說:「上人不好,下人不要。」因懿公愛鶴成癡,凡是獻鶴者都有重賞,獵鳥的人便千方百計捕捉,紛紛前來進獻。懿公的宮廷園囿中到處都養著鶴,數量​​有好幾百隻。

懿公所養的鶴,每一隻都有品味官職,享受相應的俸祿。上品的鶴按大夫的俸祿供養,次一品的鶴按士的俸祿供養。懿公如果出遊,這些鶴也分班隨行陪駕。懿公用卿大夫才有資格乘坐的大車載著鶴,讓它們站在車的前列,稱為「鶴將軍」。連養鶴的人,也有專門的俸祿。為了供應這些鶴的飲食起居,懿公對民眾橫徵暴斂,大肆搜刮,而百姓挨餓受凍,他卻全不救濟。

大夫石祁子石碏的後人,石駘仲的兒子,為人忠義正直,與寧莊子寧速一同治理國政,都是衛國的賢臣。二人屢次進諫勸說,懿公一概不聽。公子燬是惠公異母兄弟公子碩與宣姜所生的兒子,料想衛國必有亡國之難,藉故去了齊國桓公將家族中的女子許配給他,他便留在了齊國。衛國人向來憐惜已故太子伋子乘舟被殺之冤,自從惠公復位以後,百姓日夜詛咒他不得好死。伋子和壽都沒有兒子,公子碩又早死,黔牟一脈斷絕,只有公子燬德行善良,因而人心暗中都歸附於他。等到懿公不理國政,公子燬逃到齊國,衛國人無不怨聲載道。

再說北狄,從太王古公亶父時起,匈奴已逐漸強盛,太王被迫遷都到岐山周原。到周武王一統天下,週公平定邊疆,南面懲治楚國、舒國,北面打擊戎狄,中原得以長久安定。但自周平王東遷以後,南蠻北狄,又開始交替橫行。北狄首領名叫瞍瞞,手下有數萬精兵,常有進犯中原的企圖。

瞍瞞聽說齊桓公討伐山戎,大怒道:「齊軍遠道而來攻打山戎,太輕視我們了,應當先出兵將其製服。」便率領兩萬胡騎攻破邢國,得知齊邢國,得知齊邢國,得知齊邢國國準備援救邢國後,下令讓軍隊轉道攻打衛國。

這時,衛懿公正要載著仙鶴出遊,探子來報:「賊寇北狄已經入侵。」懿公大驚小怪,立刻徵調軍隊,發放武器,安排戰鬥及防守的準備工作。百姓聽說徵兵,紛紛躲到鄉村野外,不肯加入軍隊。懿公派司徒拘捕人員,不一會兒,就抓了一百多人,問他們為什麼要逃避。

眾人都說:“國君用一樣東西,就足以抵抗北狄,還用得著我們這些人嗎?”

懿公問:“什麼東西?”

眾人答:“鶴。”

懿公問:“鶴怎麼能抵抗北狄?”

眾人答:“鶴既然不能打仗,那就是無用的東西。您損害有用的人,來飼養無用的鶴,所以百姓不服!”

懿公慚愧地說:“我知道錯了!我願意順從百姓的意思,把鶴全部放走,這樣行嗎?”

石祁子說:“您趕快做吧,我怕已經晚了。”

懿公果然讓人把鶴放了。鶴一向由專人餵養,早已形成習慣,在故地久久盤旋,始終不肯散去。石、寧兩位大夫,親自前往街市,向百姓講述衛侯知錯悔過、放走仙鶴的事,這才稍稍聚集起一些願意參戰的人。

這時,北狄兵馬已殺到螢澤,情況十分危急。石祁子上奏說:“狄軍驍勇善戰,不可輕敵,我請求向齊國求援。”

懿公說:「齊國昔日奉周惠王之命來討伐我們衛國,雖然撤了軍,但我國並沒有向齊國謝罪請和,齊國怎肯前來相救?不如我們孤軍奮戰,與北狄決一死戰!”

寧速說:“請讓我領兵抗擊北狄,主公駐守國都。”

懿公說:「我不親自率兵,恐怕士兵們不會盡全力。」於是將玉璣交給石祁子,讓他代理國政,說道:“大小事務,你可全權決斷,有如此玦!”

懿公又與寧速起誓,讓他全力鎮守都城,說道:「國中事務,全靠你們兩位了。我不戰勝北狄,就絕不回來!」石、寧二位大夫都流下了眼淚。

懿公吩咐完畢,便集合了戰車與士兵,任命大夫渠孔為大將,於伯為副將,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後援。一路上,軍士們議論紛紛,口出怨言,懿公連夜察看詢問,軍中的歌曲唱道:

鶴食祿,民力耕;鶴乘軒,民操兵。狄鋒厲兮不可攖,欲戰兮九死而一生!鶴今何在兮?而我瞿瞿為此行!

懿公聽到這歌,鬱悶不已。大夫渠孔軍令太嚴,引起士兵不滿,軍心動搖。行軍快要到達螢澤時,只見一千多名敵軍騎兵,左右分開駕著戰馬,軍紀不整,毫無秩序。渠孔說:「大家都說北狄勇猛,徒有虛名罷了!」便命令擂鼓出擊。狄軍假裝戰敗,把衛軍引進埋伏中,一時呼哨四起,如天崩地裂,將衛軍截為三段,首尾不能呼應。衛軍原本無心交戰,見敵軍來勢兇猛,丟棄戰車,四散奔逃。懿公被狄軍團團包圍,困在中央。

渠孔說:“戰事危急!請主公放倒帥旗,微服下車,現在也許還能逃脫。”

懿公嘆息道:“以帥旗為號,才能幾處人馬召集過來救援。否則,去掉帥旗也無用。我寧願一死,向百姓謝罪!”

片刻之間,衛軍前鋒、後援全線戰敗。黃夷戰死,孔嬰齊自刎而亡。狄軍包圍的人馬越來越多。於伯中箭,從戰車上摔下來。懿公和渠孔先後被害,被北狄士兵砍成了肉泥。衛軍全軍覆沒。

北狄人囚禁了衛太史華龍滑、禮孔,打算把他們殺掉。華、禮二人知道胡人信鬼,騙他們說:「我們是太史,掌管國家的祭祀。要是放我們先走,我們就到神明那裡為你們說話。否則,鬼神不保佑你們,你們就得不到衛國了。 「瞍瞞相信了他們的話,就放他們登車而走。

寧速正穿著軍服在城中巡邏,遠遠望見一輛單車飛馳而來,認出是二位太史,大吃一驚,趕緊問:“主公在哪裡?”

二人回答:“我軍已全軍覆沒了!北狄強盛,不可坐以待斃,應當避其鋒芒。”

寧速正要開門讓他們進城,禮孔說:「我與國君一起出城,不與國君同歸入城,哪裡還有作為臣子的忠義呢?我要到黃泉之下去追隨國君!」於是拔劍自刎。

華龍滑說:「不可失去國家的史籍。」就進了城。

寧速與石祁子商議後,帶領衛侯的宮中家眷和公子申,連夜乘小車出了城,一直向東走。華龍滑抱著典籍跟隨。衛國人聽說兩位大夫已經出城,各自扶老攜幼,拖兒帶女,跟著一起逃命,一路上哭聲震天。

狄軍乘勝追擊,長驅直入衛國都城。百姓來不及逃走的,都被殺光。北狄又兵分幾路,繼續追趕。石祁子保護著宮中家眷走在前面,寧速斷後,邊戰邊走。跟隨出逃的衛國百姓,一半人慘死在狄軍的刀下。快到黃河邊時,幸虧宋桓公派兵前來迎接,準備了幾艘船,連夜渡河。狄軍這才撤兵,將衛國國庫及百姓家中所存錢財、糧食洗劫一空,毀壞了都城,滿載而歸。

衛國大夫弘演先前奉命出訪陳國,回國途中,衛國已被攻破,毀於一旦。他聽說衛侯死在螢澤,便前往尋找屍首。一路上看見骸骨累累,血肉狼藉,不勝傷感。到了一個地方,只見帥旗倒在荒野的水澤邊,弘演心想:「帥旗在此,屍首應該就在附近。」還沒走出幾步,聽到斷斷續續的呻吟聲,前往查看,就見一個小內侍折斷了手臂,躺在地上。

弘演問他:“你認得主公死在什麼地方嗎?”

內侍指著一堆血肉說:「這就是主公的屍首。我親眼看見主公被殺。因為手臂受傷,疼痛難忍,不能行走,所以躺著守在這裡,就是等衛國有人過來,告知主公的情況。”

弘演看到懿公屍體,已經零落不全,只有一副肝臟還完好。弘演對著肝臟拜了兩次,放聲大哭,將出使的情況一一做了報告,彷彿懿公還活著一樣。

報告完,弘演說:「主公無人收葬,我就用自己的身體給他做棺材!」又囑咐隨從說:「我死後,把我埋在樹林下面,等到立了新國君,才能告訴他。」於是拔下佩刀,剖開自己的腹部,親手將懿公的肝臟,裝入腹中,片刻之後就氣絕身亡了。隨從照他的吩咐掩埋了他,用馬車載著受傷的小內侍渡過黃河,留神查探新國君的消息。

石祁子先扶著公子申登船。寧速集合遺民,隨後趕上,到了漕邑(衛地名,今河南滑縣),清點人數,一共只剩七百二十個人。兩位大夫商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可惜所剩百姓太少!」就從衛國附庸國的共、滕二邑,每十人中抽取三人,一共得了四千多人,連遺民在內,湊成五千人,就在漕邑搭建房屋,扶立公子申做了衛國國君,稱為戴公。宋桓公禦說、許桓公新臣,各自派人前來弔唁。公子申先前已有疾病,當上國君幾天後就去世了。寧速前往齊國,迎公子燬回來繼位。

齊桓公說:「公子燬從我們齊國回衛國,要守護宗廟祭祀,如果器物不全,那都是我的過錯了。」便贈給他駿馬四匹,祭服五套,牛、羊、豬、雞、狗各三百隻,又將魚皮裝飾的大車贈給他的夫人,還送了質地優良的布匹一百八十丈,命公子無虧率領三百輛戰車護送。裝了不少木料,給他做修建門戶之用。

公子燬到了漕邑後,弘演的隨從和折臂小內侍也到了,向他詳細講述了弘演收取懿公肝臟、殺身成棺之事。公子燬派使者準備好棺木,到螢澤收殮屍體。一邊為懿公、戴公發喪,一邊追封弘演,讓其兒子繼承官職,以表彰他的忠勇。各國諸侯敬重齊桓公的道義,對衛國也多有弔唁的財物相贈。這時是周惠王十八年冬十二月。

第二年春天正月,衛侯公子燬改立國號,稱為文公,只有戰車三十輛,居住在民間,光景很是淒涼。文公穿著布衣布帽,吃著蔬食菜羹,早起晚睡,安撫百姓,贏得了國人的稱頌。公子無虧告辭歸國,給文公留下了三千武士,協助他防守漕邑,抵禦戎狄之患。

公子無虧回去見到齊桓公,講述了衛侯公子燬白手起家、艱難創業的情形,以及弘演以身葬主的忠勇之舉。桓公感慨地說:“一個無道昏君,卻有如此的忠臣。衛國中興大有希望啊!”

管仲進言道:「與其留下士兵幫助他們戍衛國家,不如選一個地方幫助他們修築城池,這樣才能一勞永逸。」桓公同意了,正準備召集各諸侯一同援助衛國築城,忽然邢國派人來告急,說:“狄軍進犯我國,我們無法抵禦,請求救援!”

相關文章

四十功名塵與土,彈指間雖逝,歲月還可期

這是和平發展實現世界大同的開天元力,是新春秋戰國走向天下一統的必然要求,是人人自由全面發展的生態保障,也是避免世界幾千年來戰爭不斷不良循環的唯一道路。

秦始皇:一統六國的雄圖與不朽遺產的傳奇

秦始皇,嬴政,中國第一個皇帝,頭銜光耀千古。他統一六國,開啟中央集權時代。秦始皇的影響,橫跨歷史長河,至今仍被討論。

《史記》裡細思極恐的細節,司馬遷不敢明寫,只好拐彎告訴你

為何秦始皇的生父在《秦始皇本紀》中是秦莊襄王,到了《呂不韋列傳》卻又暗指呂不韋?上述提到的都是《史記》中或自相矛盾,或春秋筆法的內容。

禮崩樂壞的到來,最終使衛國徹底滅盡

今天,我們不說近史,聊聊遠古時期發生的事—秦國用衛國人消滅衛國。衛國的建立,是因為周文王的四公子周公旦為了管理商朝遺民,故將其九弟康叔分封到商朝故都,以後便稱為衛國。

齊桓公救燕國,山地戰破山戎

春秋戰國故事052,改編自《東週列國志》、《左傳》、《國語》等,原創作品,持續推出,歡迎關注山戎是北戎的一支,國都在令支(今河北灤縣、遷安一帶),也叫離支。西面是燕國,東南面是齊國和魯國。令支處於三個國家之間,依仗地勢險要、兵力強壯,不稱臣不納貢,屢次進犯中原。

新疆大漠驚現“時空裂縫”,從敦煌穿越至吐魯番,路程縮短五百里

漫步美麗新疆,聆聽千禧年故事,我是天山老叔。在我國甘肅與新疆的交界處,有一片亙古而荒涼的瀚海戈壁。千百年來,坊間盛傳,在這片戈壁深處存在著一條可通往未知異域的「時空裂縫」。

古代歷史中的夏朝真的存在嗎?

夏朝是傳說中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傳說始於禹治水之後,建立於約公元前2070年,結束於約公元前1600年,共存在470餘年。

2023年的影像相遇

拍攝時間| 2023年。疫情後的一年,出發的腳步不能停下來。 2023年第一道陽光。依然醉心於廈門的風景、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

《鄭子家告趙宣子》原文、註釋及翻譯

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入於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新知|一個本身就滿滿正能量的字——振

2023年12月20日,在「漢語盤點2023」活動中,「振」當選為國內年度字。向身處困境的他人伸出援手,或在自身低谷時自強不息,實現奮起、振奮和振奮,這就是振這個字中所蘊含的昂揚精神。振是個形聲字,始見於戰國時期。


0會員
69內容數
修的不一定是仙,追的不一定是道,念的不一定是佛,讀的不一定是典。身心不合一,道士不下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