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以及澎湖列島是在歐亞與菲律賓板塊進行長達數百萬年的推擠運動下,漸漸在太平洋上出現的島嶼。正因地處於太平洋仍然繼續推擠的兩大板塊上,台灣不僅長期受到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震影響之外;由於熱帶海面蒸發大量的海水而形成低氣壓的緣故。因此,台灣每年夏季至秋季都會遭受颱風來襲的危害。
「生於斯,長於斯。」在溫室效應導致氣候大幅變遷的生存環境之下。我們不僅只能做到接受天災的存在,更要必須正視及克服天災引起的危險;尤其是地殼板塊運動產生的能量到達飽臨界點時。隨時可能引起的強烈地震,甚至是地震後隨之而來的山洪暴發、土石流、海水倒灌與大海嘯等災害的連鎖效應;然而。國人必須正其中一項更具破壞力,而且是你我完全陌生的災害做足準備!?大海嘯。
根據科學家研究報告指出。並非強烈地震才會引發海嘯?其實。包含颶風,以及只要震央發生在適當的地理位置,而且規模達到六級就足以引發大海嘯的襲擊!基隆、嘉南平原、高雄地區已經是台灣發生海嘯的警戒區域。
萬一海嘯來襲時。警戒地區會有什麼災情發生呢?
首先。嘉南平原和高雄大部分地區會在二十分後逐漸被海水覆蓋,而且要等到海潮退去之後才會再看到陸地;至於基隆遇襲的時間則會比其他區域更短。但如果海嘯能量足夠推進到僅僅只有31公里距離的台北市呢?由於台北形同盆子的地形。當大量海水湧入後,台北市會馬上變成被注滿海水的一座大湖!此時,台北則勢必需要仰賴相當效能的排水系統,才能抽排大量淤積的海水。若是要等海水自然消退的話,恐怕所需時間要比其他地區來的更久!?即使發生機率極小?因為攸關基隆與大台北地區共七百餘萬人的身家性命安全。那就更需要國人以更嚴謹的態度,重新思考對於地震及海嘯災害的防災與災後應變措施了!
如果我們已經從過去地震災難的經驗裡學習適應在險境裡繼續生活!不可否認的。司空見慣的適應力,已然讓我們能夠樂觀看待可以預知的災害。這也有效抵銷了生活中不少無謂的壓力;另外。受迫於為了支應維持現實生活的經濟收入,避免自己陷入三餐不繼而造成的立即性危害。我認為這才是令多數國人在分身乏力的無奈下,視天災於不顧最主要的原因!至於。導致我們看似樂觀,而事實卻已經自困在苦中作樂的生活模式,成為了多數的常態;消極面對天災的心態,也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時。立於如此被動的意識所形成難以估計的隱憂。要累積多少淚水和遺憾,才能令台灣人民共同檢討與反思呢?
可是。對於海嘯這個與地震完全不同型態的災害,國人可說是毫無經驗!所以比起面對地震的經歷。我們對於海嘯到目前為止,根本就沒有招架能力!
當我們生活在險惡的環境,卻不再為其感到緊張及困擾時。那代表自我應當保有的警覺與應變能力相對也在不覺之中削減了!這對於長期處於地震、颱風,還有可能因此衍生出海嘯等天災之下的國人身家性命而言。無疑就是天災中的另一場人禍!
如果能夠在「不牴觸工作、不需要開銷、不浪費時間的前提。」憑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上造就自我認知的行為的話。其實也不難改變我們積極、主動、樂觀去面對常態性天災的肆虐!至於,養成足以抵抗震災與水患的能耐!絕對是國人應當立即建立起「意料中的生活觀念」!畢竟。天災將是隨時可以衝擊你我生活的致命關鍵。
我並不是氣象或地質專業人員;而身為一個建築人。在這裡,除了運用自家空間環境去養成防災應變的憂患意識之外。我不談論任何與建築、或是工程相關的知識;我想藉著絕大多數國人具備的生活常識。利用災難的虛擬與揣摩方式預先思考出防災的因應策略後,讓自己能夠在平時進行更加妥善的演練;從預先推演過程之中。再去因應不同個案的需求,妥善調整並強化預設的防災策略;不過。這還是要透過經由個人在平常就已經對環境有所養成的認知之下,才能依照實際根據做出合理預設、營造有效預防天災的實際做為。
無論養成自我防災的憂患意識是否有其難度?我們都必須要一致認知。在天候環境不斷變遷之中,我們不可能會是一直倖存在災難後的幸運者!「銅牆鐵壁。不如正確觀念的即時養成!」改變自我,才能存在改變當中;也只有出於思考模式下生成的行為,才是決定你我生存的覺醒。假如你也有同感?那就讓我們一同在充足的憂患意識主導下。認真思考防範地震、風災及海嘯所帶來的損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