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逆轉裁判123 成步堂精選集》/game(switch)/2019(各代原作於2001-2005間發售)/★★★★
應該是我這一代童年回憶的系列但一直沒機會去玩,感謝波波大力推坑!《逆轉裁判》與其說是法庭律師扮演(這個看似冷硬的標籤是我一直以來的誤解,也算是一直沒去碰的原因?),其實更接近解謎遊戲,扮演的是亂闖現場調查蒐證的偵探,以及耍嘴皮子挑人語病的機掰人(?)。綜合而言,本作是由巧妙中煥發趣味和人情的案件、生動鮮明且性格十足的角色群、氛圍拉滿情緒張力十足的配樂所構成,再加上三部曲各章間相聯繫呼應、交織而成的精彩劇情主軸,全通關以後完全可以體會到《逆轉裁判》為何是一個如此經典又深植人心的系列,更是那種會讓人很想要找朋友討論情節角色、容易形成同好社群的遊戲……
如果要用最精簡的方式談《逆轉裁判》的核心趣味,對我來說應該還是解謎的回饋感非常舒爽:玩家跟著主角成步堂一起從啥都搞不清楚,甚至是看似絕望的局面,經由一個一個的證物提出、證詞矛盾的暴露,以及洞穿實情的論破,一步一步迫近真相。所謂的「逆轉」在此是非常精采的雙重點題:既是思路的「逆轉」——以截然不同的思維角度切入看似無解的謎題之縫隙——亦是由這一思路逆轉突破困局,進而贏取的「逆轉」勝。而在案件終局兇手或關鍵當事人的自白,也是十分吸引人的環節,滿滿的人情味絕佳地平衡了如本作的推「理」主調,龐雜的「解謎」細節因而不致壓過「敘事」主軸,故事也因此能在玩家心中留下無窮餘韻。
最後來一個推坑喊話,《逆轉裁判》是一款我認為任何年齡性別皆可一試的作品,雖然我購入時的折扣已過(當時花不到200就買到真的是賺賺賺),客家人悶還是可以先存起來等下次折扣,就像我也在等最近剛出ㄉ456代折扣ㄛ……
-
2. 《16bit的感動》/anime/2023/★★★
只看前幾集還以為只是古早時代各個階段美少女遊戲的科普微單元劇要從1990年代開始規規矩矩地每幾年每幾年一路介紹到當代然而!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16bit的感動》展現了不僅止於此的野心,不只向下觸碰上世紀末電腦軟硬體的知識技術,更有意往上探究諸如創作和想像力等抽象概念,從中段開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發展和轉折迭出……也正因如此,它並不僅僅是「寫給美少女遊戲老玩家的一封情書」(不知是在哪裡看到過的推薦詞?不過只看前幾集確實會有這樣的印象),更是所有ACG愛好者甚至胸懷創作之心者都能感受到共鳴和十足享受的一部作品。就此而言,個人認為略嫌雜亂倉促的收尾固然可惜,但《16bit的感動》仍是瑕不掩瑜。
-
3. 《怒嗆人生》/TV series/2023/★★★☆
在結構重力與人際叢結中受困掙扎的小人物本是美劇歷久彌新的題材,《怒嗆人生》更十分聰明地將「憤怒」聚焦打磨為主要情感基調,重筆渲染之餘又細膩恰好地洩漏溫柔,並在極端輕重之中拿捏出一番生命哲理,我認為確實將老題玩出了新花樣。更別提Steven Yeun和Ali Wong二位主演收放自如、酣暢淋漓的表演,完全撐起並飽滿了趙與劉二個乍看複雜難解(畢竟若要深究那些複雜,哪個亞洲家庭養大的孩子沒有一些源自亞洲式家教的亞洲式情結呢?),其實尋常亦飽含魅力的主角。此外,引人入勝的剪輯節奏(尤其喜歡每一集標題的轟然重擊),以及普遍優秀的每集收尾與音樂搭配,也都為本作增色不少。整體來說,《怒嗆人生》作為一部(基本上是)爽劇,除了看爽暢不拖沓的情節推進和極致互飆的演技,其狂躁敘事之下穿插浮現的陰鬱暗流亦偶有觸動。
-
4. 《世界上最爛的人》/film/2022/★★★
看完之後確實理解到,《世界上最爛的人》是向所有乖張偏執、游離往復於社會慣俗邊界之間的當代邊緣人——若用點題的方式來說,即那些曾自認是「世界上最爛的人」之人——宣告的一封公開信,其集結那些看似私密羞恥的苦悶與焦慮情感、呼喚共鳴,隱隱意圖要將可恥不堪之人事「尋常化」(終究是恰當甚至溫和地止步於此,而不致走向更基進的價值重估),並藉以能撫慰人心。不過,理解歸理解,我也同時發現到自己近幾年的內心狀態其實與主角相去甚遠,因而不太受到觸動,遑論要能夠體會、共鳴。
當然,電影仍有令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段落,好比第二章描繪何謂「有所節制的調情」堪稱一絕,那種在容許與禁忌之間摸索挑弄的刺激感,其實某種程度而言比最赤裸的偷情還要更加背德——若後者是直接視道德禁忌如無物,前者則像是明知故犯、遊戲似地挑弄道德,反倒使那條界線更顯存在。又或者第七章的分手戲碼,由分手前一刻精神出軌的一日幻想,到寫實近乎刺痛的分手談判,極虛與極實之間的拿捏穿插也十分好看。
-
5. 《本命燃燒》/fiction/2022(中譯)/★★☆
「生活圍繞著偶像轉」、「將人生奉獻給偶像」的粉絲,究竟是什麼樣的生物?其實與《世界上最爛的人》類似,但難以共感的情況更甚,在讀《本命燃燒》時我總自覺被遠遠「隔」於偶像與粉絲的世界之外,更像是在讀一部以小說為表現手法的粉絲民族誌:對我而言近乎異樣的言語行為,一方面多少引發獵奇之心,另方面則當作某種文化相對主義和想像力的修煉。讀到中後段,大概能夠理解作者宇佐見鈴所欲描繪的粉絲心理的成因,但由這個成因走向狂粉的結果,卻總覺得還遠遠不夠充分、還缺乏了什麼……
除了小說的內容外,我另一分注意力則放在《本命燃燒》的敘事形式:第一人稱之「我」,用極為簡短(但似乎稱不上是精煉?不確定是不是某種作者風格或者譯筆使然)的字句鋪陳逐漸搭建起的主角內心世界,同樣有某種簡約甚至空洞的特質——但這一份異樣遙遠的感受,究竟源自於作者有意構築的節制,或者單純是生命經驗的差距,直至讀畢我仍然不能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