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日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陣子確實不快樂,不快樂時才發現自己除了工作往來的人,真正的朋友很少。

而在工作上,人會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因為他會想到你這人之於他的工作有無加分的價值?這可以說還在衝事業的階段才有的心境。

我這年齡,之於社會,或是大多數人之於社會都是平凡人。

回想起考完大學便已經和妹妹一起到電子工廠當女作業員,那時的大家都在想辦法幫忙家裡,大一時沒有家教經驗,便誆人說是大二,有了一年經驗,等到真正大二時,便理直氣壯地告訴人,我大二了。大四將畢業時,我提早了一個月就業,原因是趕在畢業潮之前夕,找好自己的位置,果真如此,然而同學也沒有因此而慢找到工作,回想起來,我太焦慮了,焦慮自己無法自立,甚至會連累家庭。

於是,在企業經營不善的當口,我被待了13年的企業資遣了,領87萬台幣退休金回家,在那之前我便已知道裁員將輪到自己,潛意識感受到冷落,有意識感受到環境的敵意,

撐了兩年,終於決定離開這不善的人事物,清醒過來,才發現自己傷痕累累,包括多年前婚姻結束的餘緒,孩子遠洋念書的牽掛,孤身一人在家。

那是疫情開始蔓延的時候,不只我活得很糟糕,全世界的人都活得很糟糕,孩子中斷學習,回來台灣找不到工作,只能到打電話推銷線上英語的公司上班,一天要打300通電話,沒完成的話,隔天累計,績效是這麼計算的,而他的同事是社會底層,搏感情又仗義,道上情誼相當感人。母親的病體逐漸加重,家人之間的情感也在發酵,各人有各人的家庭與孩子要煩心,幾輪線上面試終於找到台灣以外的工作,一連串檢測陰性或陽性的診斷單,接種疫苗的黃卡,去程25+7+7的隔離,在旅館房間的見方之地,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關住,回程經常在14-25天當中,接受與準備,那是四年前的自己,多麼堅強,沒有考慮到快樂與否,因為人與人之間使用口罩有距離才安心交談,初識者不使用握手禮節,使用手肘互頂,拼命洗手,防護衣穿著登機,當有個巨大的恐懼橫在甚麼情緒、情緒、不快樂或是疾病,都退位給病毒。

疫情過去一年多了。人們很快不記得當時的恐懼,找篩檢站的排隊與抱怨,學會了許多平常不會使用的手機軟體功能,也增加了很多獨處的時間與空間,後來友人提起她朋友的先生在美國當工程師,很優秀的人,去世於疫情中,才想起這疫情剛過去不久,卻恍如隔世般隔閡。只當一個故事聽聞,無人繼續問他的妻子如何度過悲傷? 有孩子嗎?孩子需要輔導失去父親的創傷嗎?工程師的母親呢?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際遇,讓人掬淚?

當我們開始關注自身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時,卻聽見癌症患者如何形容緊箍咒的加身,如孫悟空逃不出唐三藏掌心般的感受,看見事業成功的漸凍者習慣急性,等不及電梯的來臨,如今只能漸凍等氣切的無奈,而這類患者全世界有五十萬人,我意識到人多少有些不快樂的疾病,不是選擇拿起甲十字架,便是沒有選擇地拿起乙十字架,無論你開心不開心,要與不要?生病,是提醒我們從感冒到死亡有很多的病因,有時是2-5種病的加身,幫助學生走出大山的張桂梅校長,每日23顆藥便是案例。

如果不需要吃藥,便是平安喜樂。

如果身體有好一些,便是神明保佑。

如果能在部落格敲字表達,便是自在如意。

曾經因為撿到一顆蝸牛殼而欣喜了一天,隔天看見一朵艷紅的朱槿而感到生命的奇妙,

誠如蔣勳由佛法角度說的人與花的相遇是場緣分,安排好的。

年輕時不信命定論,年紀大了相信是不想爭辯,只想靜好,有種隨命運安排的念頭。

多年前的學生生了病,他說他經過電擊治療幾乎忘了我。我細說我與曾他交談的細節,逐漸地他想起來有這一回事,我問他好嗎?他說還好。沒有抱怨同學友人的排擠,以及自身的不適與遭遇,顯然,他的病與父親離開家庭,有某種程度的關聯,我只和他說,會好的。只要你認為自己會好,沒有人有資格議論你的病不會好,因為身體是你的。

接著,我用理性的口吻告訴他,每當你有不快樂時,記得三件事,去走路或跑步運動,做些事轉移注意力,事情發生了正向思考。之後,我又分享了在網路看到的圖表,現實和理想呈現低到高的階梯變化,中間不管幾階,它的名字是行動,行動是時間的腳,早上的太陽和下午的陽光不一樣,我們不行動走走或改變思維,注定年年相似。即使經過疫情以後,我們變堅強了,環境的回溫,我們如蝸牛縮回自己的舒適圈,望著去年夏天的土色空蟬殼而興嘆。

距離是件好事,太貼近或太冷漠都不是好的事。這是疫情教會我們的事。

會好的,只要你這樣去實踐自己的信念,這是歲月教會我們的事。

沒有人會時刻關注你,別再鑽牛角,這是跌到谷底發現的事。

工作是為了生活,生活理應往正向思考併行動,無論行動多少,我這樣期望。
















    偶見所得.關於如何與中老年的自己相處.正視原生家庭與配偶家庭的融合與矛盾.學會用輕鬆的態度與年老的父母相處.學習和下一代交換人生價值。正視自己的欠缺與不足.學習放下.學習分享.學習學習這門一生的功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gin開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該放下以及放下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懷抱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疫情後的日子(二) 上篇說到上課方式的改變,這次來說日常作息的不同,老實說就算把時間拉到去年,其實生活的日常已經沒太多的改變,畢竟疫情也是起伏波動,我們家很早就開始準備,至多是口罩多屯幾盒,酒精多買幾瓶;唯一幾個差別感受就是回家洗手的頻率頻繁了,出門運動不戴口罩也會突然不習慣。
    avatar
    康映謙
    2022-05-28
    疫情後的日子 (一)上課只是日常的一環,就算在疫情中也是如此。
    avatar
    康映謙
    2022-05-25
    疫情後的報復性消費- 暖心經濟學 疫情爆發以後,人與人之間保持著社交距離,大部分的時間也都待在家裡,盡量避免與人接觸的機會。因為對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金錢也大都花費在必要性支出上,生活變得淳樸簡單;但隨著疫情慢慢降溫,人們開始想要買一些東西,來搞賞自己這一陣子的辛苦,而衍生出報復性消費。
    avatar
    麥斯先生
    2021-08-13
    疫情當下1-撐起平凡日子的那些厚實臂膀 如果你覺得日子輕鬆,那肯定是有人幫你扛著,生活的重量
    Thumbnail
    avatar
    uspoo
    2021-05-15
    疫情後的台灣經濟:很可能是加倍衰退【疫情衝擊/系列四】以2020年3–4月期間來看,台灣相當幸運,除了防疫得當未封鎖經濟外,同時因為各國居家工作帶動對於電腦相關產品需求,3月外銷訂單不減反增。不過,由於台灣的經濟成長高度依賴外貿,若未來全球需求緊縮,台灣經濟將隨之走低。
    avatar
    共力研究社
    2021-05-03
    疫情後的高教「破口」:誰來在乎學生心情? 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的調查顯示有80%的大學生對身上背負的各種責任感到「不堪負荷」、45%的大學生更曾經或正在對人生諸事感到「絕望」,美國最知名的公立大學──加州大學竟因預算不足,而於2019年時打算調漲學生使用心理健康相關服務的費用;同一年,賓州規模最大的社區大學則直接停止提供校園內的心理諮商服務⋯
    Thumbnail
    avatar
    雜學校
    2021-02-26
    疫情後的Nana Plaza受到疫情影響,泰國的娛樂行業從三月中就被政府宣佈要暫停營業。轉眼過了幾個月,好不容易七月一日泰國政府允許娛樂場所恢復營業,因此許多店家紛紛開門營業。但是,世界各地疫情持續在燒,泰國的國境並沒有開放,所以依靠觀光客的情色行業就算有開門營業也是在苦撐。以狗狗吧聞名的Nana Plaza,現在也一樣。
    Thumbnail
    avatar
    淫狐
    2020-10-05
    疫情後的旅行社職員 裁員紀錄Covid-19疫情爆發至今已七個月餘,旅遊業一片愁雲慘霧。 從過完農曆年至今,歷經了客人取消行程退訂風潮、 閒到無事可幹參加觀光局的觀光從業人員培訓,去了好多好多觀光工廠參訪、公司的內部教育訓練及體育課、半薪風波、一度裁員、員工振興旅遊、到現在的二度裁員/留職停薪,終於落日前最後的光芒也消失殆盡。
    Thumbnail
    avatar
    Chou Tina
    2020-09-02
    疫情後的泰國情色產業復甦之路受到疫情的影響,泰國的情色產業從三月中被泰國政府要求停止營業,就這樣一停就停了三個半月。現在雖然已經可以恢復營業,但在國境沒開放、沒有觀光客的狀況下,就算有營業生意也距離疫情爆發前的狀況很遠。泰國情色產業的復甦,看樣子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Thumbnail
    avatar
    淫狐
    2020-07-13
    疫情後的「快時尚消費」數位轉型與新常態/詹太太如果時尚業者在數位轉型流程之中,能運用旗艦店或關鍵門市的功能、並完整搭配「門市體系內物流」,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優化線上購物體驗、明顯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因為,這就是無可取代的「觸感流程」。
    Thumbnail
    avatar
    吐納商業評論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