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文化金三角」的三個頂點:
Anuradhapura阿努拉德普勒、
Polonnaruwa波羅那魯瓦、
Kandy康堤。
分別是三個皇朝建都位置,
都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
今天的上午行程都在波羅那魯瓦。
車程中看了很久的汪洋一片,
其實就是Parakrama Samudra水庫。
湖邊有阿武卡納佛像複製品,
有佛像就有舍利塔和菩提樹。
阿武卡納佛像原型超過 40 英尺高,
是在 5 世紀由巨大的花崗岩雕刻而成,
是斯里蘭卡最高的佛像。
遊覽車讓大家下車,
導遊先到遊客中心買票,
我們第一次付200盧比上廁所。
明明是公廁也沒有寫要付費,
進去時沒先收費出來有人收錢,
同學拿1000盧比紙鈔請上廁所。
等待導遊買票時很多小販兜售,
同學殺價後3000盧比買了小石象。
廁所在考古博物館附近,
走廊上有展示古城塌壞的物件。
沿著Parakrama Samudra水庫散步,
走到遊覽車停車處上車。
經過錫蘭自治領首任總理的銅像,
Don Stephen Senanayake任職期間,
領導民族獨立運動從英國獨立。
波羅那魯瓦位於文化金三角的東頂點,
是斯里蘭卡1059至1207年的國都所在。
皇朝的黃金時期在兩任國王在位時:
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與尼桑卡·馬拉。
Parakrama Samudra水庫用於灌溉,
在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在位時擴建。
「即使是從雨中來的一滴水,
也不能流入大海而不對人類有用,」
是他最著名的名言之一。
先去看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雕像,
頦下留有鬍鬚,手捧貝葉經書,
斯里蘭卡曾以此圖案作為國家象徵,
印製郵票和發行紙幣。
這個雕像不允許遊客合照,
有穿著便衣的管理人員巡視糾察。
繼續步行到圖書館神殿遺址,
建築的外層是厚壁中空像舍利塔,
用來存放佛教珍貴典籍的地方,
簡單說就是波羅那魯瓦「藏經閣」。
是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的皇后,
錢德拉瓦蒂翻新的。
中間的圓頂舍利塔四周,
有四個小型土堆很像附屬的佛塔。
整體看來為一個矩形,
是僧伽羅人最喜歡的「五點排布法」。
波羅那魯瓦王朝被印度泰米爾族侵略,
亡國後退出逐漸埋没在叢林之中,
直至 19 世纪才被發現。
現在看到的遺址都已傾頹,
只能看自己想像腦補了。
往王宮遺址車輛要進入會進行管制。
下車後忽然下起雨,
幸虧雨來得急也去得快。
宮城為長方形由30多根石柱支撑,
曾經7層高的建築,
單一層樓就有一百多個房間,
所以又稱做「千房宮」。
想像這裡曾住了好幾千人,
包括皇室和為他們服務的人員。
王宮是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蓋的,
或是尼桑卡·馬拉好大喜功,
花費大量資金進行擴建和翻修,
連斯里蘭卡人都沒留下紀錄,
網路上不同的導覽各說各話。
由於宫殿上面4層為木結構,
現在只保留了3層的斷垣殘壁。
加上斯里蘭卡溫暖潮濕的氣候,
城牆上已佈滿了青苔。
曾經的宏偉絢麗和興盛喧嚷,
如今都成了過眼雲煙。
借用李白的詩「蘇臺覽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
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吳王宮裡人。』
曾經雄偉宮殿和園林都已經荒廢,
只看見滿牆新長出的青苔。
現在看見的明月,
也曾照耀過宮殿裡的人們。
現在流行拍攝「頹廢風」照片,
這裡沒有拍照限制蠻適合的。
從宮殿經過謁見廳背面,
四周已夷為平地種上草坪,
保留原來隔間砌磚的格局。
先經過浴池和更衣休息室。
浴池變成死水長滿了浮萍,
更衣休息室只剩下底座。
浴池和謁見廳距離很近,
國王接見官員和訪客前,
都會先沐浴更衣,
看來很注重自己的門面。
更衣室台基有雕刻裝飾,
圖案有的模糊顏色濁黑,
有些像是剛修復的黃土色。
台階下的月石圖案清晰可見,
斯里蘭卡是佛教國家,
近佛殿前的月石有好幾環圖案,
最外圈是一輪火焰,
第二輪浮雕刻的是四種「聖獸」。
再內一輪是一層藤蔓圖樣,
圓中心是蓮花瓣。
象徵脫離慾界、色界、無色界,
進入蓮華世界。
踏上月石淨腳也靜心再禮佛。
影響所及在重要處所和階梯前,
都會放置月石踏墊圖案則漸有不同。
謁見廳只剩下一個升高的狹窄平台,
高架平台總共有三層,
牆面有大象、獅子和小矮人浮雕。
台階腳下同樣有一塊月石,
門口兩旁有花崗岩獅子和石鼓。
登上平台上有48 根柱子排排站,
每根柱子都裝飾精美並刻文字,
代表出席官員的身份及位置。
謁見廳也有人稱為議事廳,
王朝時代和現在民主時代不同,
國王坐在正中央最深處的地方,
文武百官跟國王報告,
國王會問官員意見後裁示,
所以既是謁見廳也是議事廳。
聖台區位於古城遺址的中心位置,
素有「斯里蘭卡小吳哥窟」之稱。
是保存較佳最有可看性的遺址。
車子快接近遺址從車窗,
目光就被圓環形紅磚建築吸引,
直覺路邊的紅磚牆也是古城牆。
走上有點陡的石階經過門樓遺跡,
到達平面一片的區域都屬於聖台區,
是波隆納魯瓦皇族膜拜及禪修的地方。
瓦塔達吉佛塔
波隆納魯瓦古蹟中,
上鏡率最高的瓦塔達吉佛塔,
造型高雅的建築吸引著我目光。
好像一個多層圓形蛋糕的設計。
最底層的基座側邊很樸素,
上第一層基座要走一層階梯,
上階梯開始必須脫掉鞋子。
要往佛塔要再上一層階梯,
階梯下方都有月石,
階梯的立面裝飾都很華麗。
裝飾典雅的石柱呈蓮花莖狀,
柱亭周圍有格子石柵欄。
再往內一層是高聳紅磚牆,
中央的舍利塔四方各有一尊坐佛。
難得說明上有立體示意圖,
可能有類似瓦塔達吉佛塔的建築,
在其他佛教建築中出現。
會有一些人主動導覽要小費,
不知他們是否真的很了解歷史,
也不知我們能否能理解內容,
就不要接受對方搭訕。
解說牌的內容都很簡略,
其他遺址都只能在外圍拍照。
佛殿在整修、七層塔入口封閉、
看到最多是都剩下一根根的石柱。
昨天在丹布拉石窟看見的獼猴,
今天在聖台區也看見不少,
斯里蘭卡獼猴「文化三角」比較常見,
所以也被稱為「寺廟猴」。
尼桑卡·拉塔·曼達帕亞
尼桑卡·拉塔·曼達帕亞是個高架石台,
國王尼桑卡·馬拉在此聽誦佛經。
八根花崗岩柱排成兩行,
大概用於支撐屋頂。
這些石柱有三個地方彎曲。
哈塔達格 Hatadage
旗達吉是國王尼桑卡·馬拉建造,
作為供奉佛牙舍利的聖地。
旗達吉周圍環繞著石牆,
南側有石雕門廊通往石砌露台。
比較納悶的是好幾進的門,
竟然可以一眼看到最裡面的立佛。
Thuparamaya Image House
吐帕拉瑪亞冥想廳在整修中,
是目前唯一能看到完整外貌的遺址。
Atadage 阿塔達格
Atadage緊鄰Hatadage。
是國王維傑亞巴胡一世建造的,
在Hetadage建成前收藏佛牙的寺廟。
是波羅納魯瓦最古老的建築,
現在只剩下許多花崗岩殘柱和一尊立佛。
Sathmahal Pasada薩特瑪哈
七層塔柬埔寨風格樓塔,
逐步減小像階梯狀金字塔,
四面皆設有壁龕及雕像,
但都已斑駁看不清楚。
一樓入口設柵欄。
繞到另一側有石柱,
跟國王聽誦佛經處石柱相似,
是有曲現變化和花紋的。
石書(Gal Potha)
目前斯里蘭卡所發現最大的石雕碑文,
石碑差不多有9米長、1.5米寬。
石刻的風格和字跡證明,
這是尼桑卡·馬拉時期的產物。
蘭科斯·維赫拉跟魯萬韋利薩亞,
兩個佛塔外型非常相似。
國王尼桑卡·馬拉在位時,
參考阿努拉德普勒阿巴耶吉里精舍,
建造了波羅那魯瓦最大的佛塔。
阿巴耶吉里精舍估計建於西元前 1 世紀,
是當時重要的佛教寺院,
至今仍是朝聖地。
蘭科斯·維赫拉跟魯萬韋利薩亞,
和取經參考它的外型可以理解。
這次無法去阿努拉德普勒古城,
在波羅那魯好好瓦欣賞Rankoth Vehera。
岩石寺特色是四尊岩石浮雕佛像,
雕刻在一塊巨大的花崗岩表面。
是古代僧伽羅雕塑和雕刻藝術的呈現,
每個圖像都依可用岩石面積雕刻。
為了減緩石佛像被風吹雨淋的傷害,
已經搭建了棚架保護佛像。
佛寺好像都有一尊臥佛,
這裡的臥佛是涅槃佛,
但是和丹布勒石窟不同的是,
此涅槃佛是閉眼而非張眼。
臥佛旁這尊站立的雕像,
以一種放鬆的方式向後傾斜,
雙臂交叉在胸前。
是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討論的焦點。
人們普遍認為它不是佛像是僧侶阿難。
正中央的洞穴中有小型坐佛,
隔壁的大型坐佛坐在雕花寶座上,
寶座上裝飾著花卉和獅子雕刻。
「撐腰伯公」求健康
大岩石下的縫隙有很多小樹枝,
客家人有「撐腰伯公」傳說,
多供奉在崎嶇的山路或石岩缝中,
傳說患腰病者前往燒香,
向石縫中插木枝後可治。
很多華人看到大石頭,
會在石頭縫插上樹枝,
希望保佑自己身強體壯,
到斯里蘭卡也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