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內疚:生死關頭走一回,歷史學家鬆了一口氣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二零零零年,我差點跟死神喝咖啡。

那一年我十歲,算命先生說我有血光之災,記得當下我正在山坡上練習騎單車,媽媽陪著我跟老弟。


練習了無數次有輔助輪的狀態,這次決定拿掉,我弟先下坡,身邊有媽媽在輔助,一切都很順利。


在上面看著老弟挑戰成功的我決定不等我媽,直接騎腳踏車下去,剛開始騎的時候很順利,中間輪胎卻開始打滑,我可以感受到身體漸漸前頃,彷彿下一秒就要往前翻滾。


就在想法出來的那一瞬間,身體開始離開腳踏車,並往下方滾去。


由於滾動速度過快,我媽完全來不及阻止,那一刻我感到頭暈腦脹,紅色液體從頭上流下。


很快,我被送到了醫院,只感覺到有東西在我腦袋上動來動去,之後就失去意識,醒來時頭上已縫了很大一包。


後來聽我爸說,那時老媽很緊張,趕緊打給他,過來的時候看到我頭頂都是血,上面的疤很長很深,像極了台灣海峽的深溝。


這一次的經歷,讓我在生死關頭走一回,深深的在心中留下了烙印。


彷彿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孩子般,有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去山坡地段,要說這個心理狀態誰最熟悉,除了娜美,就屬羅賓。

raw-image

—————————————————

妮可羅賓在人生中也曾死過不只一次,其中一次差點栽在自己的家鄉,也成了她遇到草帽小子前最深最深的束縛。


🔸毀滅的故鄉

那發生在很久之前,妮可羅賓還是一位年僅八歲的小孩,住在家鄉奧哈拉,在那裡「知識」就是寶藏,所有人都很樂於學習。


島嶼上面有很多學者,在研究世界最大的秘密「消失的一百年真相」,裡面蘊涵著政府不想讓大家得知的訊息,為了不讓這群人繼續研究,在勸說數次無果後,政府採取了世界上最殘忍的攻擊手段「非常召集」。


這個手段最恐怖的地方在於他們會派出數百艘軍艦,加上五個中將隨船而到,總計幾千戰力,如此大規模的兵力絕對很難有人可以逃出這個包圍網。


隨著一艘艘軍艦到齊,一聲聲槍炮向著島嶼方向發散前行,將每一寸岩石峭壁粉碎的無影無蹤,包括在上面的人們。


羅賓認識的所有人包含母親都隨著島嶼一同消失在世界上,她則是因為大將青雉與中將薩烏羅的協助而逃過一劫。

raw-image

🔸無數的背叛

為了拯救羅賓,薩烏羅反抗海軍而被好友青雉使用能力凍住,卻也喚醒了後者內心對正義的動搖,選擇遵從自己內在聲音,放走八歲的羅賓。


這次的成長經歷讓她被政府懸賞7900萬,錢的味道吸引來想要追求它的人們,無數的背叛開始環繞在羅賓身邊,親戚、善良的叔叔、朋友無一不被其誘惑而選擇舉發,她的心靈受到極大的創傷,開始不相信任何人。


隨著慢慢長大的歲月與經驗,羅賓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開始跟各路豪強合作,借勢存活在世道上,克洛克達爾就是其中之一。


身為海賊世界裡,唯一依附在政府下的組織,七武海可以為所欲為,因為被前者需要,在一些陰暗的角落去執行見不得人的任務,這也保護他們不會被其他人追殺,由此可證羅賓為什麼選擇克洛克達爾。

raw-image

🔸奮不顧身的團隊精神

即便找到了棲身之所,羅賓仍然不把這裡當成家,說穿了只是「互相需要」而已,直到草帽路飛將克洛克達爾擊敗,她才發現這小子跟以往的人都不一樣。


隨著克洛克達爾敗北,羅賓原先想要直接在倒塌的房屋裡逝去,卻被路飛拯救,隨後便用「你要對我以身相許」的說詞登上了草帽小子的船。


這群人雖然一開始對這位原為敵人的夥伴抱持著質疑,卻因為船長路飛無偏見的信任加上跟著時間相處,發現她也一起出生入死,闖進空島並活了下來,才漸漸接受羅賓。


完全沒有心機的一群人,打動了羅賓,讓她的心動搖了,漸漸覺得草帽海賊團會是她第二個家,甚至在之後為了不讓夥伴受到傷害,選擇跟著來尋找自己的世界政府組織CP9離開。


中間過程即便草帽一群人拼命來救她,還是被羅賓以自己想死/沒資格活下來的理由拒絕,這一切源自於「倖存者內疚」。


「倖存者內疚」是一個人認為從創傷或悲劇性事件中活下來的自己是有過錯的,因為自己活著而感到困惑自責,甚至寧願遭遇不幸。


比如:鐵達尼號裡的蘿絲、空難中活下來的乘客。


「奧哈拉毀滅」讓羅賓內心認為自己應該也要死在那邊,這個執念一直深植在她的腦海,二十多年來都抱著「不想活」的想法存在,很明顯克洛克達爾被打敗後,她選擇不逃離崩塌廢墟的行為就是出自於這個理由。


草帽海賊團讓她漸漸明白自己是有價值的,夥伴們對羅賓的好以及不像親戚出賣自己換錢,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為她挺身而出,甚至不顧被世界政府追殺的風險,直接毀壞了對方象徵「權力」的旗子。


這些行為讓羅賓破防,真正發自內心面對倖存者內疚,正視自己的問題,並說出那一句經典的話「我想活下去!!」。

raw-image

🔸倖存者內疚

在發生重大災難後,存活下來的人們內心會被恐懼跟當時的環境所影響,常常想到那時候的事情,更甚者甚至會出現幻覺。


這些壓力會使他們漸漸產生「我是不是不應該活著」的念頭,有的甚至會把別人的離開當成自己的責任,背負本不應該屬於他們的包袱。


這就是所謂的「倖存者內疚」,通常會有以下症狀

1、不斷思考當時事件

2、容易發怒且暴躁

3、覺得無助,與世界脫軌

4、害怕、疑惑

5、失去動力

6、失眠

7、頭痛

8、噁心或胃痛

9、孤立自己

10、有自殺想法

羅賓有1、3、4、5、9、10。


🔸如何緩解倖存者內疚?

1、接納自己的情緒,無論好壞

2、嘗試與人交流

3、練習正念

4、練習照顧好自己

5、從幫助他人感受價值

第五個是羅賓在做的事,透過在空島的冒險協助草帽海賊團,讓自己感受到活著的價值。


🔸是你們的溫暖拯救了我

「在他們身邊的我們,可以提供的就是傾聽與陪伴,不批判、不提供建議、不改變對方,並且在適當的時候協助他們尋求醫療資源的幫助。


事件發生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行動,讓留下來的人們感受到更多一些的溫暖。」


這段話是網路上查詢如何解決倖存者內疚所得出的方法,此處是針對當事人的朋友們。


草帽一群人之所以能讓羅賓真正想活下來,正是因為他們不會過問對方的過去,而是真心去認識這個人,並為她上刀山下油鍋,僅僅因為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夥伴。


正是因為這樣,才讓羅賓長期寒冷的內心像被火柴點著般感受到陣陣的溫暖,並從獨自一人的內心世界破繭而出。


從今往後,這位被世人成為「惡魔之子」的女人,背後永遠都有一群支持、保護自己的夥伴,再也不是孤單一人了。

2會員
50內容數
一個關於《海賊王》故事裡成長經歷的聚集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財諳夜神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透過《狼來了》小男孩的故事,來說明守承諾的重要性,並用海賊王中的騙人布事件與人生中守信的關聯性,強調了累積信任的重要性。
香吉士是《海賊王》中一位悲劇角色,透過他的悲慘童年經歷,尾田老師帶出了受虐兒的故事,以及社會對於與眾不同者的看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香吉士父親的教育方式,並提出了對窮養兒方式的看法。同時,文章也強調火候因人而異,並不鼓勵使用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小孩。
當過去的選擇再次出現時,這是一種成長的考驗。 文章通過娜美在海賊王中的選擇,探討了人生中的抉擇與成長,並強調每個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結果,並通過考驗賦予真正的成長和智慧。
英雄故事的起源都有固定的SOP流程,來探討冒險故事是如何設計的,並發現每位角色都經歷的旅程與成長。
本文探討了一位海賊王的主角─蒙奇D路飛,如何成為觀眾共鳴的角色。透過這位充滿熱血與積極態度的主角,讓讀者感受到對自我的追求與不屈的意志力。文章強調了透過漫畫角色投射自身渴望,並探討了角色的動機與選擇。這篇文章所解釋的角色共鳴與人性探討,對於海賊王的粉絲們來說非常值得一讀。
路飛從小時候就想成為海上的王者,經歷許多冒險與考驗後,他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人。本文記載了路飛從一個孤兒到成為海賊船長的成長歷程。
透過《狼來了》小男孩的故事,來說明守承諾的重要性,並用海賊王中的騙人布事件與人生中守信的關聯性,強調了累積信任的重要性。
香吉士是《海賊王》中一位悲劇角色,透過他的悲慘童年經歷,尾田老師帶出了受虐兒的故事,以及社會對於與眾不同者的看法。 這篇文章探討了香吉士父親的教育方式,並提出了對窮養兒方式的看法。同時,文章也強調火候因人而異,並不鼓勵使用不人道的方式對待小孩。
當過去的選擇再次出現時,這是一種成長的考驗。 文章通過娜美在海賊王中的選擇,探討了人生中的抉擇與成長,並強調每個選擇都會帶來相應的結果,並通過考驗賦予真正的成長和智慧。
英雄故事的起源都有固定的SOP流程,來探討冒險故事是如何設計的,並發現每位角色都經歷的旅程與成長。
本文探討了一位海賊王的主角─蒙奇D路飛,如何成為觀眾共鳴的角色。透過這位充滿熱血與積極態度的主角,讓讀者感受到對自我的追求與不屈的意志力。文章強調了透過漫畫角色投射自身渴望,並探討了角色的動機與選擇。這篇文章所解釋的角色共鳴與人性探討,對於海賊王的粉絲們來說非常值得一讀。
路飛從小時候就想成為海上的王者,經歷許多冒險與考驗後,他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大人。本文記載了路飛從一個孤兒到成為海賊船長的成長歷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1.歷史由來 二戰時期,美國軍方希望透過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德的專業,來建議戰鬥機如何補強,進而降低被擊落的可能。 有兩種選擇,如果你們是他,你們會選補強哪個地方呢?(後有附圖) 2.沃德的選擇 沃德教授建議軍方應加強A處(彈孔較少處),美國軍方覺得奇怪,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事件埋藏在心裡,真相永遠無法昭雪,這個傷痕、這個陰影是無法消解、無法療愈的,以致終身內疚,過著行尸走肉的日子啊! 老子說:「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勇敢說出真相吧! 下一講:言與不言
每個關心香港、關心為信念奉上前程的人,會有內疚感是很自然的。要承認、正視、以至處理這份感覺,卻毫不簡單,尤如要觸碰到心底很敏感、脆弱的部分一樣。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Thumbnail
那幾感覺很奇特,空氣好像凝結了,你知道有什麼要發生了,但你絕對沒有時間去反應 30年前我在服役中,部隊裡來了個回役兵。回役兵是指服役未完,因故停役後再回來當兵,大部分的情況是因逃兵坐牢,少部分是重病。那時部隊裡原來就有一些回役兵,幾乎都是因逃兵,所以一進部隊就會受到特別待遇,先操一陣子,然後休假上會
Thumbnail
杜潘芳格並沒有說:人人都應該懷抱著犧牲小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去與暴力相抗。但是,就像是〈中元節〉詩中所提到的:當有無辜者在我們眼前死去時,我們至少應該站在「我」,一個接受真相、知道我們對無辜者之死負有責任的角度;而不是像詩中所說的「你」,藏身在人群與數字之中,忘掉自己,也因此對他人的痛苦無知無覺。
Thumbnail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愛抽菸也很愛喝酒,他身體很健康,活到了91歲。所以,抽菸和喝酒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增長壽命。這個結論對嗎?
Thumbnail
彼得潘是本片的原型,只是這次的童話兒童不宜,主角也換成長大之後的溫蒂/蘿拉。 童話中彼得潘是自願離家的,卻又成為「遺失男孩」的首領,在這群孩子心裡恐怕仍舊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所遺棄,而憑藉想像建構出永無島、靠著精神力在其中不老不死,脫離成為大人的那份殘酷。電影中這群孤兒也有同樣的背景,蘿拉原也是....
2018年1月,我自殺未遂;2019年8月,我的摯友自殺身亡。 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以兩種不同身份與「自殺」擦肩而過,但至今仍無法好好書寫或談論關於身為「倖存者」的心理矛盾。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1.歷史由來 二戰時期,美國軍方希望透過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德的專業,來建議戰鬥機如何補強,進而降低被擊落的可能。 有兩種選擇,如果你們是他,你們會選補強哪個地方呢?(後有附圖) 2.沃德的選擇 沃德教授建議軍方應加強A處(彈孔較少處),美國軍方覺得奇怪,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事件埋藏在心裡,真相永遠無法昭雪,這個傷痕、這個陰影是無法消解、無法療愈的,以致終身內疚,過著行尸走肉的日子啊! 老子說:「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勇敢說出真相吧! 下一講:言與不言
每個關心香港、關心為信念奉上前程的人,會有內疚感是很自然的。要承認、正視、以至處理這份感覺,卻毫不簡單,尤如要觸碰到心底很敏感、脆弱的部分一樣。
當遇上突發特大的災難,在鬼門關擦身而過,倖能死過翻生;但,即使倖存在世,其人生並不比那些遇難者好過。
Thumbnail
那幾感覺很奇特,空氣好像凝結了,你知道有什麼要發生了,但你絕對沒有時間去反應 30年前我在服役中,部隊裡來了個回役兵。回役兵是指服役未完,因故停役後再回來當兵,大部分的情況是因逃兵坐牢,少部分是重病。那時部隊裡原來就有一些回役兵,幾乎都是因逃兵,所以一進部隊就會受到特別待遇,先操一陣子,然後休假上會
Thumbnail
杜潘芳格並沒有說:人人都應該懷抱著犧牲小我、追求理想的精神去與暴力相抗。但是,就像是〈中元節〉詩中所提到的:當有無辜者在我們眼前死去時,我們至少應該站在「我」,一個接受真相、知道我們對無辜者之死負有責任的角度;而不是像詩中所說的「你」,藏身在人群與數字之中,忘掉自己,也因此對他人的痛苦無知無覺。
Thumbnail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很愛抽菸也很愛喝酒,他身體很健康,活到了91歲。所以,抽菸和喝酒可以讓我們保持健康,增長壽命。這個結論對嗎?
Thumbnail
彼得潘是本片的原型,只是這次的童話兒童不宜,主角也換成長大之後的溫蒂/蘿拉。 童話中彼得潘是自願離家的,卻又成為「遺失男孩」的首領,在這群孩子心裡恐怕仍舊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所遺棄,而憑藉想像建構出永無島、靠著精神力在其中不老不死,脫離成為大人的那份殘酷。電影中這群孤兒也有同樣的背景,蘿拉原也是....
2018年1月,我自殺未遂;2019年8月,我的摯友自殺身亡。 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以兩種不同身份與「自殺」擦肩而過,但至今仍無法好好書寫或談論關於身為「倖存者」的心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