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婦女節的冷知識,您知道幾個呢?

「不要想著讓女人適應世界,應該想讓世界如何適應女人!」

,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Ms.》雜誌創辦人、作家。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Birth_of_Venu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Birth_of_Venus


一提到3月8日,我想大多數人的腦海裡馬上會浮現出「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IWD)的字樣。當然,安太座不如安太歲,Happy Wife, Happy Life,但除了電商平台、團購社群早就如火如荼展開「女王節」、「女神節」等專屬活動與限定折扣外,親愛的朋友,您知道多少有關於婦女節的冷知識呢?

 

一:三八婦女節真的是因為「三八」?

 

嗯哼,或許有人會天真地自以為這個節日的設置跟用來指責他人的「三八」可能有因果關係?因為三八?所以三八?哎呀!那可是大錯特錯,而且還帶有濃厚且醬缸的歧視意味啊!

 

就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彙辭典裡的登載,形容女性傻氣、不正經,粗野或言行舉止違悖常理者,是為「sam-pat」(三八);又客家語中的「像你恁三八个細妹仔,仰嫁得出去呢?」,更是將「三八」與「覓良緣」硬生生切對半呢!

 

因為三八?所以三八?錯!你才三八!你全家都三八!而且你不只三八,你還三八加七七四十九。(菸)

 

然而,

 

不諱言的,有關「國際婦女節」的由來,其實正是從一群人自以為是的sam-pat、tio̍h-kâu(著猴)開始……誰?哪裡?

 

臭男人們的sam-pat ting-tong,華語的三八兮兮也。

 

話說在距今一個世紀之前,也就是西元1908年5月到西元1910年2月間,當時有高達數萬名以上,分屬美國各州,主要從事紡織加工業的女性勞動者,由於極度不滿職場上男女勞動「不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待遇,同時多次向全由男性主導的資方談判、協調無效後,透過跟男性主導的議會陳情也始終無法獲得公部門給予正面且積極回應,所以女性勞動者忍無可忍,毅然選擇了最直接又果決的罷工抗議!

 

西元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首次於紐約倡組紀念婦女節的活動;

 

同年3月8日,請注意,是3月8日,美國工業大城芝加哥的街道上出現了數以萬計的女性勞動者,正面迎戰資方與政客的醜陋嘴臉!


raw-image


與會勞動者不只主張要求縮短工時(當時普遍是14 -16小時)、增加基本工資,停止雇用童工,以及保障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外,更期盼女性公民有朝一日也能夠跟男性公民一樣,擁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麵包加玫瑰!」

 

是!麵包,象徵經濟上的保障;玫瑰,則象徵較有尊嚴的生活品質;

惡名昭彰的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死傷者絕大多數是女性勞動者。

惡名昭彰的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火災,死傷者絕大多數是女性勞動者。


作為女性勞動者上街抗爭時的口號,「Bread for all, and Roses too.」,颳風下雨,烈日當空,不論晴雨的辛勤勞動,或者是窩在狹小廠房或危險機台前忙碌做工的女性,她們的汗水,她們的付出,想要的其實是一種「生存」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存在」的權利。

 

因為,我們也是「人」

 

換個角度,世界的組成與維持絕非單靠男性一種性別的「存在」,從凱撒大帝到華盛頓,從莎士比亞到雷諾瓦,諸多「巨大」的身影背後,都必定跟隨最少一位女性所留下的足跡,是母親、是愛侶、是孩子、是知己。


Martha Washington,華盛頓總統的夫人。

Martha Washington,華盛頓總統的夫人。




「如果你想表達什麼,就問一個男人;如果你想完成某件事,就問一個女人。」

,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英國名相。


拒絕生理性別上的霸凌與歧視,更勇敢爭取男女平等,期盼打破刻板印象的平權思維與訴求,在西元1910年8月於丹麥哥本哈根所舉辦的第二回「國際社會主義婦女大會」(International Socialist Women's Conferences)上,透過當時活躍的女權運動家蔡特金女士(Clara Zetkin,1857-1933)登高一呼,歷經討論與協議,順利取得17個國家,合計近百位與會代表的共識。各個意見領袖們也贊同比照(五一)勞動節的模式,發起一個跨洲際的聲援婦女紀念運動,更主張女性手足未來應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節日!

左邊是蔡特金女士

左邊是蔡特金女士


隔年的3月19日,在奧地利、丹麥、德國和瑞士等國,第一個有組織、有規模的「國際婦女節」獲得了超過一百萬人的支持與響應。女性朋友們聯合走上街頭,呼籲要求各國執政當局務要重視並尊重女性的權利與權益!除了爭取投票權和擔任公職的權利外,並抗議就業環境長年以來的性別歧視與霸凌!她們也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女性不是次等公民,更不是商品或工具,而是人類社會裡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到了西元1914年2月底,德國境內的女權志士們則首次將「國際婦女節」的遊行訂定在「3月8日」這一天。

 

為什麼呢?

 

因為當年的3月8日是星期日,大家在完成主日禮拜後,可以直接聚集在一起,並號召更多的親朋好友與好姊妹們共同參與婦女節遊行!


二:婦女節不只是清空購物籃而已,甚至引發大革命?

 

「麵包與和平!」(Bread and Peace!)

 

我們前往另一個歷史大現場,西元1917年,成千上萬的俄羅斯女性選定在俄國國曆2月23日(舊曆),也就是換算西曆(新曆)的3月8日當天,以全國總罷工的強硬態勢,齊聚彼得格勒(Petrograd,今俄羅斯聖彼得堡)表達對俄國沙皇政府治國無方的不滿,更要求前線儘快結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解決國內糧食短缺的問題……


raw-image


原本被看輕的女性同胞,那可能毫不起眼的星星之火,萬萬沒想到,竟一舉點燃了男性同胞們……包括失去士氣的職業軍人,和疲累不堪基層勞動者們排山倒海的改革怒火,進而完成了推翻獨裁威權的偉業!這就是俄國史上極為重要,足以改變西元二十世紀歷史脈動的「二月革命」(Февра́ль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raw-image


七日後,沙皇政權倒台!

 

待社會主義人士正式接掌俄羅斯國務,組織臨時政府之後,馬上就給予婦女投票權;而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列寧,以及女性革命家兼內閣要員柯倫泰(Alexandra Kollontai)等,為感念女性手足們在革命行動中所作出的貢獻,跟擔任歷史先行者的偉大地位,於是也特別明文宣布,將「國際婦女節」定為官方正式的國定假日。

 

同一時間,蘇聯還領先許多西方民主國家,在西元1917年時率先承認女性的參政與選舉權,別的不說,這可比我們中華民國還早了近30年呢。


raw-image


西元1922年,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將「國際婦女節」的概念帶往中土,也掀起了一波全民向女性同胞致意的風潮……

 

5年之後,蔣中正委員長完成北伐大業之前的廣州,由中國國民黨、基督教女青年會主辦,結合當地勞動者,總計約兩萬五千多人,則是舉行了第一次帶有黨國色彩的婦女節遊行。

 

西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布建國後,國務院也很快於同年12月23日宣布,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是官方法定假日之一,女性同胞更可以直接放假半日。


「你教育了一個男人,等於你教育一個人;你教育一個女人,等於你教育了一代人。

,楊百翰(Brigham Young)


從二戰的烽火到冷戰的對峙,持續多年的努力,加上無數女權運動前輩們的積極走奔與倡導之下,「國際婦女節」逐漸自社會主義色彩淡化,慢慢走出鐵幕專屬的假期;

 

西元1975年,聯合國首次實施了「國際婦女年」(International Women's Year),更在兩年後的成員國大會裡,正式邀請(與建議)所有的國家修法宣布,將每一年的3月8日訂為聯合國「婦女權利與世界和平」的官方假日,期盼普世之下,不論是男性、女性,都能夠同工同酬,享有平等的經濟機會、無差別待遇的合法權利,還有生殖權利、補貼兒童保育,以及防止對女性手足的各種暴力行為。


三:男士們,婦女節該準備什麼禮物呢?精品包?吃到飽?含羞草?

 

誠如上段所言,婦女節起初乃帶著濃厚的社會主義色彩,因此多半以舉行英雄式的婦女勞動者或衛國戰士遊行之姿慶祝,男性會贈送鮮花給女性;而在部分國家(羅馬尼亞跟保加利亞),婦女節等同於母親節,因此孩童也會贈禮或小卡片給自己的媽媽或祖母。

 

而最具婦女節象徵意義的賀禮,莫過於是義大利男性手中的「黃色含羞草」(Acacia dealbata)了……


raw-image


如果康乃馨等同於感謝媽媽的花語,那原產於澳洲南威爾斯的黃色含羞草就是紀念婦女的代名詞……


主要是在西元1946年時,義大利共產主義政治家,也是義國婦女聯盟主任的馬泰伊女士(Teresa Mattei),認為過往用來送禮的山谷百合跟紫羅蘭國內產量稀少,難以取得且售價昂貴,所以建議義國政府採行黃色含羞草,讓繁榮的都會跟貧困的農村男士們都能夠平等的獻上對身邊婦女的祝福與感謝。

 

爾後,每一年的3月8日,除了是「Festa della Donna(女性之日)」外,更被冠上了「含羞草之日」的雅稱,當然,其花語正是「感謝」。

 

但,

 

有些遺憾的,截至今日,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的統計,全球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女性依舊在生活中曾經面對身體或性的暴力對待,尤其在高度發展的先進社會,冷暴力的職場或校園性別霸凌,長年的性別薪酬差異,還有聽來可怖駭人的#MeToo風暴,視女性為玩物的男性本位思維,更是隱形的平權殺手!


raw-image


raw-image


此外,許多身陷囹圄的女性政治犯,其獄中承受非人道的處境更是值得關注。


最後,不管是《創世紀》裡的上帝造人也好,或者是考古學家所發現的東非「巧人」(Homo habilis)也罷,男與女的結合與出現,就信仰、就科學來說,一定有其根據與必要性。


試想,如果地球上就只有一個亞當,only one,沒有另外一位夏娃(古文有「生命之源」之意)來幫忙他(耶和華說:「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的話,那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該隱、亞伯,乃至於我們這些男性「存在」嗎?


尾聲:


如果你問我,世界末日是哪一天?

我只能告訴你,沒有女人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

我絕對不是開玩笑。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Women%27s_Day

璀璨的万華鏡下,365+1,點點繁星在夜空裡閃爍著,似嘻笑或沉思,編織成璀璨奪目的銀河千景。有歷史的世界是幸福的,否則風花雪月終歸虛無飄渺。流逝的時光,潺潺細水,取一瓢的點滴拾遺,悄然偶遇的時空現場,我們都是舞台上的主角,看哪!芸芸眾生,每一天來到世間的人物群像,名為啟明之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