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有什麼感應?放生感應 Part 1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護生、放生善行,既解救別人生命,將來必能救自己的命。古往今來,無論是漢藏的祖師大德、成就者等,都將放生列為必要的修行。放生的功德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在放生過程中,親手將生靈施放,那是一件再快樂不過的事情了。世間的天地萬物都是平等的,眾生都有感受,也本具佛性,慈悲看待每一條生命並且尊重珍惜。

本文內容

  • 放生有什麼感應?
  • 放生感應之一
  • 放生感應之二
  • 放生感應之三
  • 放生感應之四


放生有什麼感應?

〈彌勒菩薩偈〉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十善之首是放生,十惡之首為殺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而珍貴的,若能救一眾生,功德已無量無邊,何況救眾多生命!所以,放生就是積最大的福,行最大的善。

佛法是宇宙人生至高的無上真理,二千五百多年來已經改變無數眾生的命運,也即將改變每一個有緣接觸佛法的眾生。

每一次的放流,皆為生靈修法加持,為其祝禱,願其有一個美好的今生與充滿希望的來世,這是佛法獨有的加持力。

俗語講: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學佛對於改變命運的感應是立竿見影的,不用依賴風水、算命,讓我們一切皆不需外求。

因此,放生改變的不只是生靈的命運,同時也撥轉了我們自身的命運。


raw-image


放生感應之一

從前,在鎮江有一位叫周千秋的人,在北京當官,官府每月會發放作為俸祿的白米,而白米裡經常會有很多米蟲,於是家中的僕人便想方設法地將蟲子區分出來,而這些蟲子一落在地上,就會有很多螞蟻來啃食、雞也會來啄食。

周千秋的妻子沈氏很憐憫這些小米蟲,所以要僕人在處理白米前,先把蘆席舖在地上後再處理,之後沈氏再將掉到蘆席上的米蟲都放到陶罐裡,用米糠將養著。到了秋天,小米蟲都結成蛹,由蛹生出翅膀飛走了。

後來沈氏得了很嚴重的病,周千秋便用救米蟲的事來安慰妻子:「難道救活百萬條生命的人,自己的壽命還會短嗎?!」果然不久後,沈氏的病便好了,並且懷孕生下一子。


raw-image


放生感應之二

宋徽宗宣和年間,一位名叫楊序的商人,二十八歲時曾夢到一位神仙告訴他:「你的壽命只剩十天,但如果你能夠救一萬條生命,就可以化解這個死劫。」

楊序著急地說:「短短的十天之內,要救活一萬條的生命談何容易,我該如何是好?」 神仙說:「佛經記載,魚卵若沒有用鹽去醃漬,就算放了三年,一樣可以孵化出小魚來,你為什麼不考慮往這方面去做呢?」

楊序醒後,立即將神仙的話寫下,並張貼到大路旁的牆壁上,勸人們不要用鹽來醃魚卵;看見有人殺魚時,就上前討取魚卵再放到江河之中,一個月後,神仙再次入夢說:「你已經救活億萬生命,你將因此延壽。」後來,楊序活到九十歲高壽才辭世。


放生感應之三—年幼犯錯影響一生

北京有一位姓江的男子,從小到大有個奇怪的毛病,只要外面下雨,就算撐著傘,雨沒有直接淋在身上,潑到一點點雨滴,回家就會感冒發燒,有時還得躺個2~3天,他的母親、妻子只要遇到下雨天就擔心,江先生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給他一條毛巾,第二,就是灌薑湯,縱使圍了大毛巾,馬上喝薑湯,一樣發燒,一樣要躺個幾天。

友人蔡先生學佛多年來探望他,了解江先生種種的狀況,就對他說:「你這是因果業報病,不是普通的身體虛弱。」江太太聽了略不悅,嘀咕的說:「都什麼時代了,還講什麼因果業報,我可是不信這個的。」

蔡師兄語重心長地說:「因果業報可不是由得你信或不信,它是真實存在的,你小時候或過去生,一定造過或輕或重的殺業,現在是業力現前索報,所以身體會有病弱現象。」

江媽媽愛子心切,一直回想兒子是否有這些跡象前兆?「有了有了!你小時候做過傷害動物的事。」

raw-image

江先生詫異問:「有嗎!我有做過怎不記得?」

江媽媽:「有一年,你大約四、五歲,看到五、六隻小貓被棄養在路邊,你調皮拿著水槍朝小貓一直亂射,把一窩小貓仔射得全身都溼透,小貓剛出生哪經得起你這樣折騰,幾天以後統統都死了。」

江先生還是想不起來畢竟當時年紀太小了。蔡師兄聽到後說:「江兄,雖然你忘記了,上天可是替我們記得一清二楚,所謂纖毫必報。」江先生聽了後若有所思,就問蔡師兄應該怎麼來彌補呢?蔡師兄說:「依佛經典籍的種種記載,要快速彌補懺悔殺業,你應該多行放生,發願戒殺、茹素,不貳過,不要再傷害動物。」

江先生病好了之後,到批發市場買很多魚放生,第一次放生剛好遇到下雨,回程全身又淋溼了,一回到家太太跟母親看到江先生全身都溼透了,嚇了一大跳,因為這一次沒有撐雨傘穿雨衣直接淋濕,但是江先生卻表示,自己這一次一點感冒不適的症狀都沒有;才行一次放生,體質就有了明顯轉變,江先生就有信心,之後接二連三搶救即將被宰殺的物命,也淋了好幾次雨,但身體再也沒有過往發燒的情況產生。

這樁真實實例告訴我們,不要小看任何一條生命,當你傷害了這些生命,福德削薄,運勢走低,生命力變得孱弱時,常常業力就顯現於身,多生累劫以來的冤冤相報,啖食不斷,血海深仇之多,要停止解決唯有一個辦法,就是依止佛法修行,並深信因果業報是真實不虛之理,打從心底真誠懺悔彌補,如果能這樣做,定能業消福慧生。


raw-image


放生感應之四—上天有好生之德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的愛妾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熱衷於放生。有一天到山林裡放生鳥兒回來,看見庭中一群螞蟻正在爭食掉落的糖,她一邁步踩死了很多螞蟻。​

蘇東坡見後感慨地說:​「你放生是為了慈悲,原是好事,但為何獨厚禽鳥,而薄待於螞蟻,這不是真實的慈悲呀!」​

我們不能一邊放生,一邊又去吃活物而殺生,僅僅做一件表面上的好事,無有平等大悲心。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生命都是珍貴的,從人類、大至獅子、老虎,小至蟲蟻,對痛苦的感受都是相同的。​

萬物皆有情,都有生存的平等權利。根據聯合國糧農業組織提供之數據保守評估,全球每年為食用而屠殺之生命,多達三千三百億之數!平均每日約有十億生命被屠殺(包括陸地與水族動物),更有許多生命在生命結束前,被施以酷刑,令人目不忍視。​

將心比心!假若我們是被捕抓的牛羊、魚蝦,小至螞蟻,知道自己將被殺,當時的心情,惱恨不惱恨?慌亂不慌亂?悲傷不悲傷?​

上天有好生之德,人若能設身處地為物命著想、愛惜物命,戒殺吃素,必得長壽祥瑞之福。​


響應放生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污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為守護海洋平衡,修復海洋生態系,觀音山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合法保育放流。

更多保育放流資訊:https://www.fazang.org/liferelease/


內容擷取自 觀音山保育放流 及 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5會員
97內容數
農曆七月,為什麼民間稱為鬼月,而佛教稱為佛門教孝月?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