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我晚上有觀察籌碼的習慣,我的例行工作是這樣的,我會先到台灣證券交易所網站,下載當日的買賣日報表,下載的格式是csv擋,裡面揭露了交易券商、買進賣出的數量,還有進出的成本價格。支撐我常常這麼做的動力,並不是為了能提升投資獲利,如果這個是我的主要目標,我應該很快就絕望了。其實剛開始這麼做只是求知慾與好奇心驅使,我單純的想了解這些投資者每天在做甚麼事(尤其是某特定券商背後的當沖大戶及幾個外資法人),他們背後的目的是甚麼,在甚麼位階布局,因為這些檔案都是raw data,所以必須親自動手做excel的樞紐分析,畫成圖表,濾掉不想要看的,我想要知道的這些被隱藏的資訊,才能一一浮現上來,漸漸變成不知不覺的習慣了。反而我並不常看盤,一來早上我有一些自己的事要做,二來看到盤中數字跳動我當下會覺得一頭霧水,也不知所以然,徒增攪擾而已,索性就少去看他,除非我有要交易才會打開看盤軟體。

 

在3/4~3/7這周我觀察到相當不尋常的籌碼進駐鴻海,加上新聞媒體彷彿已經開始在帶風向的詭異行為,在3/7當天我也看完了2月分最新營收簡報,看到關鍵字「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及「雲端網路產品類別」顯著成長,而這兩類則是外資們最喜歡的"高毛利"的產品組合。

 

我也習慣簡單的發了個訊息給我一些好友們,大概是三大法人籌碼大幅增加、新聞開始帶風向、2024Q1毛利變好,已經具備往上噴的條件了。不過我話說完,3/8收盤還往下跌的(還真巧,最近好多Youtube都在蹭鴻海熱潮,我好奇點進去看了一下,好多投顧老師在5天大漲後,紛紛跳出來說自己帶著會員在3/8起漲點買進了,剛好我的好友們都沒在這個時間再加碼,也許大家都老神在在老早就買好買滿,或根本沒錢加碼了)。

 

長期有在追蹤劉董股東會或法說會的人都會知道,劉董是極度謹慎、保守,有10分實力說7分話的人,會經過他認可,並在法說會說出鏗鏘有力的"顯著成長"這四個字並不容易,我們最常聽到的是持平、略為成長、審慎樂觀…而事後去驗證,所謂持平通常還是有10%這種兩位數的成長,他口中的略為成長、審慎樂觀事後看起來就是我認知中的爆炸好。會有這樣的結果也不意外,也不是他故意說得低調一點,通常一個負責的領導者,看到市場的嚴峻,會勇於把當時看到的狀況提出來,接著努力的尋找解決方案,做出最大的努力,自然結果通常能夠比預期要好些。

 

而3/14開出亮眼的2023Q4財報,以及法說會對未來展望也是一大助攻,比較敏感的投資者聽到第12頁的2024全年展望,以及第17頁的AI伺服器成長潛力,大概就壓抑不了興奮之情了(這意味著是未來10年的大爆發行情)。不過對大部分沒研究細節的人,比較2022年與23年的獲利數字,就會發現,誒,怎麼差不多,22年EPS 10.21,23年EPS 10.25,真的有比較好嗎?這樣理解也沒錯,但是從法人的角度來看,是爆炸好,因為遠優於市場預期了。

raw-image


其實鴻海的價值根本不會在一夕之間產生巨變,只是你有沒有辦法在起漲前就發現鴻海的價值。長期追蹤鴻海財報的人,就會知道,23年第一季因為夏普做了重大資產減損,損失了1元多,如果把這1元多加進來,23年等於是做到11.5元了,有人喜歡用本益比來評估價值,若24年與23年獲利一樣就好,EPS做到11.5,本益比12倍,那24年股價差不多就是值11.5*12=138,更別提到百年難得一遇的AI大行情的到來,EPS如果在24年或25年來到14塊,本益比15倍,那股價來到14*15=210也是稀鬆平常的事。


投資之所以無法賺錢,多半是在區間整理的時候你看不起他,耐心不足,覺得他都不漲,會漲的股票才是好棒棒,持有不久因為沒漲就心急賣了,去買熱門飆股。但可能就在某個時間點鴻海開始起漲,這時你又看著別人賺好大,就又忍不住在某個相對高點追進。當然股價若還在淨值附近,靠時間還是能輕易化解的,但一般散戶就是沒有耐心等待,常常忙得兩頭空,這就是韭菜的日常。能連續30幾年當EMS的龍頭,也不是甚麼才成立幾年的追隨者能馬上取代的,鴻海能年年獲利穩定的賺錢,年年發出股息,早已立於不敗之地,而每年賺到的錢是不會平白無故消失,不會因為股價跌就蒸發不見的。從goodinfo下載的還原年線圖,在還原權值後在2018年以前投資的人都不會賠錢(即使在2017的最高點買到現在也化解了),而在1994年以前投資的放到現在都幾乎0成本了。2000年附近買到375塊的人(worst case,不會有人比這個375 All-in更倒楣的人了),這個倒楣鬼他在2023年的成本都能壓到16元了(靠著配股+配息的複利效應)。想想2023年高點買到110塊,22年後(2045年)的成本,算保守一點大概就是0成本了(110-5*22=0,每年配息5元就好),你還要在乎你是買在100或是130嗎,更何況差0.5塊或1塊,Who cares ?這就是長期投資複利效應的威力。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董事長劉揚偉在媒體前的回應:「創辦人答應的事,我念茲在茲,要提升獲利、未來展望,原內部規劃股價到200元,多出來的100元,請創辦人幫忙。」這麼有能力的人都敢再媒體這樣公開說了,我是信了。也許一如往常,也許劉董口裡的200也低估了。

 

專注未來而提前佈局,之後等待時機,方能領先主力與行情的到來。

要能等待才能領先。

抱好抱滿到目標價的到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42會員
95內容數
費曼技巧中能讓自己學習更上層樓的方法,就是教學相長。秉著Stan哥的王道精神,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把自己的點滴經驗藉由分享的方式紀錄,利他更利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