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影響全身骨骼的疾病,以骨量減少和骨微結構損壞為特徵,使骨骼脆弱易折。 本文旨在闡述中醫和西醫對骨質疏鬆症的不同觀點,並介紹各自的治療策略。
中醫治療,除了常規的藥物治療,也會結合病人的整體狀況和體質進行個人化調整。 中醫講究整體治療和調和陰陽,因此,治療不僅限於對症狀的緩解,還包括對患者生活方式的調整、飲食習慣的改善以及情緒管理。中醫並將此病歸類為“骨痿”,認為腎虛、脾虛和血瘀是病因病機。
“治骨先治腎”,所以腎虛是本病的根源,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而脾虛影響四肢功能,血瘀則導致氣血流通不暢[1]。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策略包括補益腎臟、調理脾胃和疏通氣血。 常用方藥如右歸飲、補中益氣湯及金匱腎氣丸,以及中成藥如骨疏康顆粒/膠囊及壯骨止痛膠囊[2]。
西醫認為骨質疏鬆症主要由骨組織再生不及破壞速度快所引起。
西醫在治療骨質疏鬆症時,可能會使用更多的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來評估患者的骨密度和骨折風險。除了藥物治療,西方醫學也可能建議患者進行物理治療和適當的運動來增強骨骼強度。 在某些情況下,如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治療還包括控製或治療引起骨質疏鬆的潛在疾病。
骨質疏鬆症的主要症狀包括疼痛、身高減少和骨折。疼痛可能影響日常活動,身高減少因脊椎骨質減少引起,而骨折則是此疾病最嚴重的併發症[2]。診斷標準包括脆性骨折和骨質密度檢查[3]。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診斷骨質疏鬆症的工具也不斷進步。 雙能量X光吸收法(DXA)是目前黃金標準的骨密度測量方法,它可以精確測量骨骼的礦物質含量,從而評估骨折風險。 其他如量子超音波骨密度儀也在一些場合被使用。
避免吸煙和限制飲酒、維持健康的體重和平衡的飲食。 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也有助於早期發現骨質疏鬆症,從而及時採取乾預措施。
預防骨質疏鬆必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參與適當體能活動和攝取充足維生素D。 特別是老年族群,更應注意腎臟功能的保養,內分泌的調整及適量補充鈣和維生素D以維持骨骼健康[2]。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需要一個多學科、多面向的綜合管理策略。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在治療這種常見疾病時都強調了預防的重要性。 了解和識別疾病的早期症狀、採取有效的生活方式改變、合理的營養補充以及適當的藥物幹預,都是減緩骨骼流失、提高生活品質的關鍵步驟。 隨著人口老化的趨勢,骨質疏鬆症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需要更多的關注和資源投入,以降低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