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地震有感 | 馬太鞍濕地

【雜記】地震有感 | 馬太鞍濕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份、高中上學必經之路、與同學們的日常,記憶裡風和日麗的下午,被眼前的封鎖線提醒著---過去已逝


心,感受著一股哀傷

而,日子照常




隔天,週五

我們一家依照慣例開車四處走走

來到光復的馬太鞍濕地

其實說起光復,我的第一印象是光復糖廠"吃冰"

而這次來的馬太鞍濕地,則是學生時期會來戶外教學的一個地方,我也很多年沒來這裡了,與記憶中的樣子,又有點不同

有幾間店家、餐廳

有幾間店家、餐廳

繞到餐廳後的濕地

繞到餐廳後的濕地


當地阿美族傳統的捕魚方式「巴拉告」(Palakau),是將竹筒、九穹木、樹枝做成一個「魚社區」,放在水池中,有點類似石滬的概念,請魚兒進來住,等魚兒長大後再撈起來食用。這是一種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當地阿美族傳統的捕魚方式「巴拉告」(Palakau),是將竹筒、九穹木、樹枝做成一個「魚社區」,放在水池中,有點類似石滬的概念,請魚兒進來住,等魚兒長大後再撈起來食用。這是一種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裡頭有好幾隻可愛的貓狗,應該是店家養的,特別是有隻貓咪非常親人

裡頭有好幾隻可愛的貓狗,應該是店家養的,特別是有隻貓咪非常親人

沿著步道走走,下著微雨,幾乎沒什麼人

沿著步道走走,下著微雨,幾乎沒什麼人

步道是繞一圈的路線,我很喜歡繞回來時面向山的這一段,它是如此沉穩的守護這片土地。同時我也想起地震,那幾天花蓮餘震不斷,大地是不是想透過震動,告訴我們什麼?

步道是繞一圈的路線,我很喜歡繞回來時面向山的這一段,它是如此沉穩的守護這片土地。同時我也想起地震,那幾天花蓮餘震不斷,大地是不是想透過震動,告訴我們什麼?


回來後,我拿起好幾個月沒碰的畫筆,試著紀錄這些我喜歡的回憶

某店家門口的白毛貓

某店家門口的白毛貓

河流

河流


雍雍碌碌的生活裡

有些執著、抗拒

使我不想面對放在櫃子裡好久的畫筆

或擺在抽屜底層早已遺忘的普通回憶

像是高中上下學的路線、騎著單車感受風吹過的時刻、與同學在北濱街約好見面,那麼無聊的事情,多年過去震出一股淡淡的憂傷

或許,透過這次地震教會我的事

我是無意識的過著普通日常,還是好好的、有意識的過著與珍惜這一天呢?

一週過去

我還沒有答案

只是,我想純粹的留下些什麼

avatar-img
喃藍自語的沙龍
12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喃藍自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延續上一篇的回顧,這篇是篇幅比較多的兩個主題 繪畫創作 去年底至今年初那段無業遊民的日子每天到圖書館報到,因此翻閱架上的繪本,那時候有個想法,好像可以來畫繪本...。 我真的是異想天開的愛作夢吧!明明那時候在畫畫上卡關已經好一陣子沒動筆了,後來陸續在網路上找資料,也有看到繪本插畫課程,無奈費用太貴
0/5年末儀式:我的 2024 回顧
2024年倒數最後幾天了,今天也是最後一個周末,很難得的,台北出了個太陽,不過天氣還是冷冷的,我放棄出門的想法,還是坐在沙發上打開筆電敲打我的「年末回顧」。 總結來說,一路上跌跌撞撞、一邊內心戲十足的年齡焦慮,偶有那股「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的想法冒出,可是加加減減,回頭來看還算是過得頗充實又忙碌的
年紀越大越不想面對的生日悄無聲息地,到了。 一邊感謝並收下他人的祝福,同時也吹毛求疵地對自己的無成就而失望。不敢想像的,我33歲了。以前認為33歲時應該要怎樣怎樣,而我,都不是! 這幾天,我很清楚的感受到,內心許多的不安全感,來自於我與他人的距離。 明面上說著「討厭框架」這種話,卻因為我與他
延續上一篇的回顧,這篇是篇幅比較多的兩個主題 繪畫創作 去年底至今年初那段無業遊民的日子每天到圖書館報到,因此翻閱架上的繪本,那時候有個想法,好像可以來畫繪本...。 我真的是異想天開的愛作夢吧!明明那時候在畫畫上卡關已經好一陣子沒動筆了,後來陸續在網路上找資料,也有看到繪本插畫課程,無奈費用太貴
0/5年末儀式:我的 2024 回顧
2024年倒數最後幾天了,今天也是最後一個周末,很難得的,台北出了個太陽,不過天氣還是冷冷的,我放棄出門的想法,還是坐在沙發上打開筆電敲打我的「年末回顧」。 總結來說,一路上跌跌撞撞、一邊內心戲十足的年齡焦慮,偶有那股「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的想法冒出,可是加加減減,回頭來看還算是過得頗充實又忙碌的
年紀越大越不想面對的生日悄無聲息地,到了。 一邊感謝並收下他人的祝福,同時也吹毛求疵地對自己的無成就而失望。不敢想像的,我33歲了。以前認為33歲時應該要怎樣怎樣,而我,都不是! 這幾天,我很清楚的感受到,內心許多的不安全感,來自於我與他人的距離。 明面上說著「討厭框架」這種話,卻因為我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