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魚缸團體動力演練
.當我們在教學情境中,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表情知道他們理解、吸收有多少。這就是團體當中,我們如何讓個案清楚知道,在團體當中,個案的情境是什麼?
.團體當中如何進行?如何進行發酵?每個團體成員都是觀察重點。
.什麼是團體動力?動是彼此交流,力是看不見得能量。就比如:老師要學生到台前拿學習單,學生們就可能出現自己來前面拿,也會出現叫別人幫忙拿,從此可以去感知團體,感知個案心中沒有表達的內容。
.如何操作團體動力,讓個案願意往前?(活動就是一種操作),如果我們要求就不是操作,而是命令。
.藝術治療的操作
.回應是一種反應的技術:肯定→同理→澄清→提問
肯定什麼?肯定動機
同理什麼?提問者的情緒(真誠的情緒是什麼?媽媽說我不想管他,裡面的憤怒更有無奈)
澄清什麼?提問的好奇(你們老師都一樣啦!那需要說明老師是所有老師?還是針對於某個人?)
如何提問?個案未滿足的內在需求
個案:我只是不喜歡上課,我趴著也妨礙同學,難道不行嗎?
肯定:其實你很清楚自己是想要什麼。
同理:所以趴著是你不希望打擾老師上課的進行。
澄清:你有讓老師知道你趴著的原因?
提問:既然都來學校,如果不趴著,你還可以做什麼讓自己覺得來學校是有意義?
老師的回應:在我眼前看到的是一個孝順的孩子,為了減輕家中負擔,所以才去打工。我猜你不是不想要去玩,看到同學出去玩,不知道你會在心裡想什麼?
作為一個助人工作者,你的前面是一個生命,不對其行為有對錯判斷、道德綁架,只做同理和肯定。
.誰沒有過去?只是你沒有過去。一但過去了,所以都會成為過去。
老師說的四個過去,但是過去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