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鼻竇炎睡不好,花了一天的時間把Apple TV上的《捍衛雅各》(Defending Jacob)看完了。心有所感。以下有雷。
片名中的Jacob是個十四歲的少年,故事圍繞在有天雅各學校的一名同學被發現在陳屍在公園中,身上中了三刀。除了恐慌,同學們也紛紛在社群媒體po出不捨和懷念的發文,但Jacob逆風而行,在某篇貼文下留言不曉得大家在emo、傷心什麼,明明就沒人關心。
就因為這樣一則貼文,加上在死者的衣服上發現了Jacob的指紋,而引起了後續的一串風波。被控謀殺同學的Jacob父母,在律師建議下,去做了基因遺傳鑑測驗,因其祖父有著強暴殺人的犯罪史,至今仍在監獄服刑。律師說先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審判過程不利他們,可以拿這點出來請求緩刑。做檢驗的生物心理學家,在幾週後做出的結論,比較令人擔心的是Jacob似乎有著較無辦法同理他人的傾向,像是對於同學的死訊,沒有任何悲傷或情緒化的反應,只是說,世界上每天都有這麼多人死掉。我試著把自己擺到Jacob的位置,覺得自己也會跟他一樣吧。直到現在,在看到他人展現出的悲憫之心和情緒時,我仍舊覺得很是困惑。疑惑這究竟是社會化的結果呢?還是人天生就會有的反應?對我來說,真的沒有辦法產生任何情緒,也就是一則消息而已。這,難道就是不正常嗎?
又想起卡繆的《異鄉人》,是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書中的主角也是因為母親過世,沒有任何悲傷的情緒,而被其他人認為是冷血無情之人。可是,人到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情緒呢?他誠實地表現出他就是沒有感覺的一面,這難道不比裝腔作勢好嗎?標準到底在哪呢?或許假裝和大部分人一樣真的會是比較好的吧,因為人類傾向排斥和自己不同的人事物,要想生存,只能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