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透過理解試著感同身受,而共感幾乎是直接體驗他人的情緒、感受他人的感覺。
Empath,中文譯作「共感人」,是心理學名詞,意指一個人體會他人的感受,而那樣的感受比「empathy/同理心」更為強烈。同理心是透過理解試著感同身受,而共感幾乎是直接體驗他人的情緒、感受他人的感覺。
在心理學上「同理心」常用於「諮商方法」,提供幫助者透過與需要幫助者的交談及案例閱讀,透過同理心與需要幫助者建立關係,再透過專業的諮商方法與技術,找出問題的根源,並提供適當改變的方法與建議給需要幫助的人。而共感人,在與他人交談,或僅僅從旁觀察他人的行為反應,甚至眼神改變,就能同理甚至同感對方的情緒變化。也因此,共感人為了避免身心過度負荷,常常避免與他人接處,迴避待在人多的空間裡,就算不得不身處充滿陌生人的公共空間,也會避免與他人互動、避免觀察他人,甚至迴避與他人的眼神接觸。
《Dear Aoi》講述了一個關於共感人的故事,只是,在導演劉昱德與編劇周洪于婷的編排演繹之下,「共感」幾乎成了超能力「讀心術」--不必透過觀察或交談,僅僅處於同一空間,就能感受全車每個人的情緒感受--以致戲中女主角共感人Aoi無法乘坐大眾運輸工具,如火車,也排斥與多數人共處於同一密閉空間,如參加舞會。
戲中有一個橋段提到--Aoi讀信,嘴裡便感受到餅干的甜味。但這部分形容,比較接近神經學所謂「synesthesia/聯覺」。
有些人在看到特定顏色時,會感受到特定的味覺(感受視覺刺激,卻同時獲得視覺及味覺的感知),或是看到某些文字、符號,即感受到色彩(感受符號形態刺激,卻同時獲得對符號形態理解及色彩感覺),這些人感受一項刺激卻獲得兩種感覺稱為「synesthesia」,屬於神經連結的變異,有些人是天生就有這樣的能力,也有些人是在車禍腦傷後產生。
由於「synesthesia/聯覺」有時也被譯作「共感覺」,或許因為中文譯文過於接近,在搜集資料時與「empath/共感人」混淆不易分辨,而被編在同一部作品裡。
「共感」或「聯覺」是缺陷嗎?不過,這些過度強烈與複雜的感覺,的確造成Aoi的困擾,Aoi的人生,花很大一部分的精神力氣與這樣過激的感受能力相處,習慣而後接納。
人生,不過就是承認自己種種不完美,接受與放下的過程。
----------
導演:劉昱德
編劇:周洪于婷
演員:駱依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