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騰芳生於1814年,本名為「有慶」,「騰芳」是其宗譜裡的輩份名,1856年中秀才,1865年中舉人,因此李騰芳古宅都是以「舉人宅」的規範來建立,是一個光宗耀祖與榮耀地方的象徵。李騰芳古宅始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落成,格局是以四合院為基礎,向前延伸出兩道護龍構成外庭的三合院是一個兩堂四護龍的建築規模。
2017年李家將宅邸委託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代為經營管理,於例假日提供定時導覽的服務,早晚各一場大約是五十分鐘,上午場次10:30;下午場次 14:30,平日則需要預約可以參考官網資訊,如果你相進一步了解李騰芳古宅的歷史淵源,建議可以參加導覽來一窺古宅風貌。
前面提到李騰芳古宅是四合院為基礎,左右各向前延伸出兩道護龍成為外庭三合院的建築,以下就整個建築的規模進行說明。
李騰芳古宅外有一個不算小的停車場,停好車後,順著路走就會看到一個大大的水池,稱為「半月池」,以風水的觀念,好的宅第需要「前水為鏡,後山為屏」,如果在平地則是會在宅第的前方挖水池,後方種植竹林或是樹叢,因此李騰芳古宅也不例外,前方有一個水池,不僅可以當成儲水之用也可用來調節氣溫。
▼左院門是目前開放古宅進出的唯一出口,開放時間會有工作人員在門口進行管制。
▼右院門目前是關閉的狀態,只能從左院門進出。
走進左院門就是屬於外埕的範圍,通常外埕隱密性較低以當成產業空間為主,例如:曬稻穀…,在外埕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個是「旗竿座」;一個是「奎璧聯輝書房」。
▼一共有兩對旗竿座,座上刻有李騰芳中舉的年代、科別與名次,對於當時來說是一種榮耀。
▼「奎璧聯輝書房」位在左院門的一旁,獨立於整個建築之外,單獨來看是一個單伸手的格局,相傳是李騰芳的書房。
可以從左右兩邊的門進入內埕,可以想像這邊以前是婦女們做家事、家人聊天乘涼或是小孩玩遊戲之處,以現在人的觀念來理解就是獨棟別墅前的小庭院,大家可以在小庭院活動,但又有圍牆來保障隱私。
外庭是由門廳與左右護龍所組成,拆解來看是一個三合院的格局,門廳是整個宅第的主要出入口,由門廳通往中庭的屏門一般只有開兩側小門,遇到重大慶典與活動才會開中門,
中庭是由廳堂與南北兩廳組成,如果加上門廳,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四合院,整個建築最高的地方就是廳堂,其次是門廳,然後依據「由後至前,由內至外,左尊右卑」逐漸地降低高度,這是利用空間來表達尊卑順序。
▼右邊是廳堂,左邊是門廳,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右高左低的設計。
由外至內,可以將李騰古宅區分為四大區域,外埕、內埕、外庭與中庭,然後再由這些區域延伸出左右護龍,直到現在我們看到兩堂四護龍的建築格局。
李騰芳古宅除了傳統閩粵建築,三合院與四合院的格局值得欣賞外,古宅上的木雕刻是一大特色,在「門廳」處是屬於抬樑式的架構最為壯觀,支撐上下樑柱的「瓜筒」代表著如意,設計尤為精美,需要有高度的設計與雕刻工藝才能有這樣的結構展現。
▼「瓜筒」的設計將建築工藝展現無遺。
「瓜筒」左右兩邊稱為「看隨」刻有琴、棋、書、畫的圖飾,精細的程度也令人咋舌,大家來參觀時,可以仔細尋找一下這些雕刻,也許你會發現新世界。
▼「看隨」- 琴
▼「看隨」- 棋
▼「看隨」- 書
▼「看隨」- 畫
▼精細又複雜的「瓜筒」與「看隨」雕刻。
另外一個可以欣賞建築特色就是屋脊,在李騰芳古宅中一共可以看到兩種,一種是「燕尾屋脊」與另外一種「馬背屋脊」。舉人的宅邸燕尾屋脊就是其特色,在李騰芳古宅中同為「燕尾屋脊」也有不同的角度與長度,大家可以仔細的比較看看。
▼「燕尾屋脊」有著不同的角度與長度。
另外一種屋脊就是「馬背屋脊」這是過去最常使用在一般的民宅之上,馬背是在山牆頂端鼓起的地方,它與屋脊相連,馬背的造型可以區分為五種,在風水上分別為金、木、水、火、土,我在想是不是有種宅邸的主人缺什麼就補什麼的寓意。
▼「馬背屋脊」李騰芳古宅馬背屋脊是以圓形單弧造型為主
李騰芳古宅1864年落成,由於年代久遠加上期間經歷1963年的葛樂禮颱風後,建築損毀的非常嚴重,漸漸的李家人也相繼四散,所幸殘破的古宅被訂為二級古蹟才得以修復,不僅李家人能在逢年過節回家祭祖,也讓我們了解到李宅歷經百年的故事與過去建築設計之美,李騰芳古宅還有很多故事值得你親身到現場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