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金融股存股的三大判斷指標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圖片來源:商周財富網

在社群媒體上,我時常看到有某一派「存股」的論述,相較於追求股價上漲產生的資本利得,這類投資人的邏輯在於尋找穩定派發股利的標的,並且透過長時間累積股票張數,去逐漸取得具規模的股利回報。

先不提股票股利其實是來自於股價的折價(也就是自己拿股價配息給自己的意思),「存股」其實是一個很符合人性的投資方式:適合那些既不想要太大波動、卻又不希望錢放在定存裡面只領超低利息的族群。

用新創圈的話語來說,「存股」這個模式解決了傳統股市投資模式風險太高、定存又回報太低的痛點,提供一個風險剛好適中、回報率又可以被存股族接受的「剛剛好」解決方案。

而且雖然是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但股利發放後所產生的穩定現金流,在很大程度上安定了投資人的心理情緒,即便短期股價下跌,存股投資人也更有耐心持有,以等待股價上漲。

而股價及配息皆穩定,又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金融類股,就成為存股族最愛的標的之一。

但有趣的是,若你深入問以金融股為標的的存股族: 「為什麼你選這支金融股存呢?」,得到的答案卻可以非常分歧。

從「這支過去配息都很穩定啦!」、「XX金控過去幾年都是獲利王啊!」,到「這間我家附近就有一間分行,每次去都很多人」這種超級個人經驗的答案都有,而最有趣的是,有時候誤打誤撞選的股票竟然報酬率也還不錯?!

難道金融股選股真的只能碰運氣嗎?選金融股存股究竟要選穩定性高的、配息率高的,還是市佔率高、近幾年快速成長的呢?

其實當然是可以有一個固定方法,來判斷金融股是否適合作為穩定標的。本期電子報就以筆者現居的新加坡為例,透過研究新加坡本土的三大銀行,提供三個指標作為是否適合存股的主要依據。

(以下內容僅作為財務研究及討論,沒有推薦任何股票喔!)


營收成長率必須高於同業平均,且最好是成雙位數成長


金融類股在銀行或投資圈其實有個專有名詞,我們稱之為 FI(Financial Institution);在外商或比較有規模的金融機構內,會建立一個特別針對FI族群服務及研究的單位,我們一般稱為 ”FI Team”。

而之所以要特別建一個 FI Team,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 FI 的財報跟一般的企業長得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 一般企業會有因未提供商品或服務所產生的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COGS),營收扣除成本後我們就可以用以評估企業的毛利高低;而金融業卻沒有所謂的「成本」,所以 FI 的財報上僅能看到淨利息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 NII)及非利息收入(Non-Interest Income[1])。

​[1] 雖然 Non-Interest Income 在縮寫上也會顯示成NII,但金融業人一般溝通時若提到 NII,講的會是” Net Interest Income”,而非” Nen-Interest Income”。

也許有讀者會疑惑:那既然看不到毛利,就無法計算毛利率,那要怎麼判斷這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如何呢?

最簡明的做法就是:看總營收(Total Income) – 也就是淨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的總合 – 的成長。

原因在於:如果把金融業看成一般製造業,那營收就是放款所產生的淨利息收入,加上非放款所產生的手續費等非利息收入,上述兩者的總合,而成本則主要來自存款戶放在銀行所需要支付存戶的利息。

但是對一間具有上市規模的金融機構來說,存款來源一般是非常分散的,換句話說,銀行的資金成本並不太會因為短期因素而大幅波動。

更明確的說:如果這間 FI 過往的資金成本都相對較低,那不太會在短期內快速飆高,即便有升息等大環境因素使資金成本的「絕對數字」升高,在同業間的「相對數字」可能還是算低的。

更何況,升息也會導致銀行跟借款戶收取的利息飆高,如果FI的資金控管得當,升息循環期間甚至可以獲得更好的回報。

因此,我們可以撇除毛利的概念,直接用總營收的成長率來判斷這間 FI 的經營績效,並且透過與其他同業比對,去判斷這間 FI 的成長是優於同業、還是略遜於同業。

[DBS 的營收成長率最佳,但三者差距不大]

raw-image

(資料來源: TBL 團隊整理)

由上表可以看出來: 若單以營收最判斷,星展銀行不但營收的絕對金額在御三家中最大,在 2023 年的營收成長率達約 22.18%,也是成長表現最好的。

星展銀行得一分!

不過排名第二的 UOB 及第三的 OCBC,營收成長率也並未與 DBS 差距太遠。透過當地三大金融巨頭的營收成長率,大概足以驗證 2023 年對新加坡金融業來說,是豐收的一年。


股東報酬率及資產報酬率可以做為判斷 FI 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


在我剛進入金融業的時候,前輩們就常說一句話:「我們是靠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來賺錢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 金融機構不是靠生產實體產品,或提供什麼非常創新的技術,做為核心的獲利手段;剛好相反的是,我們是透過資產負債表上,存戶存放在金融機構的錢,去放貸並試圖賺取更高的利息,然後從中獲利。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要檢視一間 FI 的獲利能力是否突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視其股東報酬率(ROE)及資產報酬率(ROA)是否優於同業。

其中特別要注意的是: 因為我們檢視的乃是比率,所以可以擺脫 FI 規模大小所產生的差異性。換句話說,透過觀察 ROE 及 ROA,我們也可能選到小而獲利高的精品金融業。

[DBS 的 ROE 表現明顯超出同業]

raw-image

(資料來源: TBL 團隊整理)
[2] DBS 的 2023 年 Earning Release 自己公告的 ROE 是 18%,與 TBL 團隊將稅後淨利直接除以股東權益得出的 17.2% 略有出入;但為比較上的公平起見,御三家皆採用自主計算得出的數字

由上表可以看出來:若以 ROE 及 ROA 等獲利「率」來比較,仍舊是 DBS 的獲利表現在御三家中獨占鰲頭,特別是 ROE 的表現(17.2%),明顯領先 UOB 及 OCBC一截。


ROE & ROA 代表上限,NPL 則用以監控 FI 的經營風險


金融機構雖常讓人有一種「大到不會倒」的錯覺,但綜觀歷史長河中,仍有許多金融機構在面對重大風險時轟然倒下。而如果把存股看做一個長期行為,那麼我們就不能只看獲利率,對金融機構的營運風險也需同樣關注。

用以評估金融業風險的指標當然很多,但若以銀行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在於不良貸款率(Non-performing Loan)是否夠低,畢竟銀行賺錢的商業模式非常單純,就是把錢以較高的利率放款出去、再以較低的利率付給存款戶。

因此,只要不良貸款率(或是俗稱的壞帳率)可以控制得宜,銀行業的經營基本上不存在太大風險,差別只是大賺小賺而已(而賺錢能力可以用上面兩個指標去分析)。

那御三家的NPL狀況又分別是如何呢?

[OCBC 的不良放款率最低,顯示其在御三家中放款政策最保守穩健]

raw-image

(資料來源: TBL 團隊整理)

上表同樣可以發現:三家的 NPL 差異並不顯著,但 OCBC 以略低的 1.0% 奪下「年度最低 NPL」的獎項! (並沒有這種獎)

這邊附帶提一個非金融業人員較陌生的資訊:不良貸款的定義其實每個銀行各不相同,並且也會因為政策而有所調整。舉例來說:如果某間銀行在前一年度大幅提列不良貸款,則可能在前年度 NPL 飆高後,在今年度 NPL 則因為大幅打消而明顯降下來。所以觀察 NPL 指標,可能還必須追蹤 3 至 5 年的長期數據較準確喔!

由上述的三項指標對比下來,DBS 可能還是最好的存股指標,因為它不但營收成長強、獲利率佳,NPL 也僅 1.1%,與第一名的 OCBC 之 1.0% 差距不大。那我們最後來看看,三間銀行過去一年的股價表現是否如同我們的篩選結果呢?

[過去一年 DBS 的股價表現優於 OCBC 及 UOB]

raw-image

(資料來源: Google Finance)

用過去一年的股價結果來對比,確實 DBS 的股價明顯優於 UOB 而亦略優於 OCBC。當然未來的股價表現不能用過去的財報作分析,不過至少對長期存股族來說,這些財務指標可能還是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The Bottom Line 小總結:

  • 給投資人:你也是存股族嗎?或是你手上也持有金融類股呢?快應用這三大指標來確認自己的存股是否安穩吧!​
  • 給企業主:· 扣除 NPL,營收成長率及 ROE 等指標也是檢視企業經營成果的實用財務指標。想知道還有哪些財務指標是你應該關注的呢?請持續鎖定 TBL 電子報喔!
  • 職涯建議:金融業高薪又穩定的工作型態是否讓你心生嚮往呢?但你知道金融業的職涯媒合正是 TBL 的強項嗎?快透過官方 Line 來安排職涯諮詢吧!


    The Bottom Line 線上商學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我在就讀大學的時候,最喜歡坐在學校圖書館涼涼的沙發區,翻閱各種商業雜誌。當同學都在為了準備微積分、總體經濟學而埋頭苦讀的時候,我已經徜徉在各種商業模式或企業併購的案件中。 當然,對那時候的我來說,相較於真正理解「商業是怎麼一回事」,更多的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幻想。 在那之
    圖片來源:工商時報 美國科技股持續創新高,特別是與 AI 相關的題材熱得發燙;只要手上有 AI 相關的題材類股,就幾乎等於獲利保證。 微軟也因為 AI 佈局有成,近期頻頻超越蘋果電腦成為地球上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將近 2.9 兆美元的市值,以國家 GDP 相比,介於英國(3.0 兆)與法國(2.7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我在就讀大學的時候,最喜歡坐在學校圖書館涼涼的沙發區,翻閱各種商業雜誌。當同學都在為了準備微積分、總體經濟學而埋頭苦讀的時候,我已經徜徉在各種商業模式或企業併購的案件中。 當然,對那時候的我來說,相較於真正理解「商業是怎麼一回事」,更多的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幻想。 在那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當前股市環境中,長期持有股票成為投資者致富的關鍵。然而,市場情緒、心理因素及缺乏紀律等挑戰,讓許多投資者難以堅持。本文將探討影響長期持股的主要難點,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幫助投資者克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複利效應,實現資產增值。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如果可以的話,比法人先一步買進,就可以坐等順風抬轎,勝率也會跟著提高。換言之,要想提升報酬率,就要思考購入勝率高的投資標的,認為法人遲早會買,只是現在還沒有買而已。例如該檔投資標的已橫盤整理一段時間,只要突破的話,就可以預期到會有一波上漲行情產生。關注有這些盤勢的投資標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來自於資金與籌碼的變化,當投資人判斷股價相對於合理價格偏低,就願意投入資金吸納籌碼,理論的合理股價隨時在改變而難以判斷時,資金與籌碼的動向就提供一個參考資訊
    Thumbnail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Thumbnail
    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就是在現今的存股族中,還是有很多的人選擇了配息穩定的方式投資,創造自己的財富,而目前仍然占大多數的存股族中,我想~最多的小資族還是選擇了高股息ETF和金融股這部分吧!
    1.著眼於看得見的股息,對於投資人的心性較容易維持長期投資。 當對於未來的公司股價漲幅不敢把握有持續的漲幅時,擁有穩健配息與填息紀錄的公司較令人安心,即使股市短期系統性的下跌,但由於股息配發的紀錄穩健,且今年度是配發上一年度的股息,因此股息的配發率與金額可以推估,較不影響投資人的心情。
    Thumbnail
    在當前股市環境中,長期持有股票成為投資者致富的關鍵。然而,市場情緒、心理因素及缺乏紀律等挑戰,讓許多投資者難以堅持。本文將探討影響長期持股的主要難點,並提供有效的策略來幫助投資者克服這些挑戰,充分利用複利效應,實現資產增值。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如果可以的話,比法人先一步買進,就可以坐等順風抬轎,勝率也會跟著提高。換言之,要想提升報酬率,就要思考購入勝率高的投資標的,認為法人遲早會買,只是現在還沒有買而已。例如該檔投資標的已橫盤整理一段時間,只要突破的話,就可以預期到會有一波上漲行情產生。關注有這些盤勢的投資標
    Thumbnail
    股價的波動來自於資金與籌碼的變化,當投資人判斷股價相對於合理價格偏低,就願意投入資金吸納籌碼,理論的合理股價隨時在改變而難以判斷時,資金與籌碼的動向就提供一個參考資訊
    Thumbnail
    在高股息ETF的投資中,重要的是要找到適合的買入時間和賣出時間。一般來說,計算股價和股利的比值可以判斷是否適合買入,而在賣出時,可以以總股利收益作為參考。股票投資的關鍵在於持續的買入和加碼,以及在合適的時間出場,以最大化收益。
    Thumbnail
    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就是在現今的存股族中,還是有很多的人選擇了配息穩定的方式投資,創造自己的財富,而目前仍然占大多數的存股族中,我想~最多的小資族還是選擇了高股息ETF和金融股這部分吧!
    1.著眼於看得見的股息,對於投資人的心性較容易維持長期投資。 當對於未來的公司股價漲幅不敢把握有持續的漲幅時,擁有穩健配息與填息紀錄的公司較令人安心,即使股市短期系統性的下跌,但由於股息配發的紀錄穩健,且今年度是配發上一年度的股息,因此股息的配發率與金額可以推估,較不影響投資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