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簡要:十二小先知書

更新於 2024/08/23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是過去幫某教會在讀經之外,幫助信徒能更明白聖經相關背景所寫,
力圖用字精簡,外加少許的信仰反省。
至於未來是否還會繼續更新,尚不得知……
所有相關內容的的標籤,都會加上「讀經簡要」。


《何西阿書》概述

  何西阿是北以色列國主前八世紀的先知,當時北國的君王是耶羅波安二世,在他的統治與領導之下國勢極為強盛,但在靈性上卻呈現截然相反的狀況。令人玩味的是,似乎有時國力強盛,往往不等同在靈性上也有同樣的高度。因此,如何喚醒人們低迷的靈性,就是先知們當時最艱鉅的任務之一。

  何西阿在上帝的感動中,透過他自己的婚姻戲劇性地傳達「約」的重要性,也斥責百姓們如何毀棄與上帝的約去敬拜別神。尤其當時道德敗壞,甚至祭司也行了殺戮(6:7-9),先知已氣憤到無法用言語來形容(8:5-8)。當百姓們失去敬畏上帝的心,他們怎麼會願意遵守上帝的律法?難怪先知會哀嘆「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4:6)」,即使看似國力強盛,但其實內部早已腐壞,

  在惡性循環下,難怪在國際的政治角力中,以色列一直處於弱勢之中,而此時為了生存往往不得不求救於鄰國的勢力。而先知要斥責的,就是這種不處理病根,只想要敷衍的態度。確實,兩河流域有許多政治勢力換來換去,這些變動也關聯到巴勒斯坦的局勢是否穩定。在國際政治現實的角力中,要不要妥協有時必須先看國力是否強盛,才有進一步的話語權。

  因此,先守住與上帝的約,才能進一步地去除國內的道德亂象,以這為基礎,國力才能慢慢的恢復與國際勢力來抗衡。守住與上帝的約,不是只考慮到個體與上帝的關係,一個願意守約的人也會影響到他所屬的社群,甚至擴大到整個國家。信仰不只是個人的事情,也關乎到整個群體的走向與發展。


《約珥書》概述

  本書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份:

1:1~2:27:生動的描述「耶和華的日子」臨近了,尤其蝗蟲所帶來的破壞力。
2:28~3:21:這部份比較接近啟示文學所描述的景象,義人與罪人會有不同的結局。

  無意外地,在 2:12-17 所描述的悔改行動,剛好位在本書最中心的位置,也成為最具戲劇張力的轉折點。在悔改之後,就重新經歷上主的賜福與聖靈澆灌,而這也是彼得在五旬節時所使用的主要經文。

  今天有一些靈恩團體的教導太過重視聖靈的澆灌,而忽視在那之前需要悔改。悔改不是信主或決志時才需要,悔改是指用神的話檢視自己,看自己是否有偏離,若有偏離則需要再次重新歸零校正。如此,聖靈工作才有意義,否則,在敗壞的人性上高舉聖靈的工作,也只是更多的高舉人性的敗壞,而無益於上帝的榮耀。

  如果聖靈的工作無法彰顯耶穌基督的救恩,而是為了滿足人類的虛榮心的話,那聖靈有必要來工作嗎?祂來,不是為了要使人更知罪嗎?願我們的所求所想,一直到見主面時,依然能站立地穩。


《阿摩司書》概要

  先知阿摩司的年代與何西阿差不多,同樣都是對北國的百姓來宣講,但差別是:何西阿是一開始就出生自北國,阿摩司則是成長於南國。同時期的大先知書是第一以賽亞,以及《彌迦書》。

  在章節架構上,第一、二章是針對列國的神諭:在《以賽亞書》13~23章、《耶利米書》46~51章、《以西結書》25~32章都有相似地文體。這樣子的文學風格,是要表達真正在掌權的是上帝,並對全人類有最終的主權。

  第三~六章是先知神諭的文集。這一段在表明如果百姓不符合聖約的要求時,會面臨到上帝的憤怒與審判。其中5:21-24是整本書裡面最震撼的宣告:

我厭惡你們的節期,也不喜悅你們的嚴肅會。
你們雖然向我獻燔祭和素祭,我卻不悅納,也不顧你們用肥畜獻的平安祭;
要使你們歌唱的聲音遠離我,因為我不聽你們彈琴的響聲。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第七~九章則是圍繞五個「異象」及對未來局勢的預言。以及9:11 提到的:「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部份團體誤以為「重建大衛倒塌的帳幕」只是單純指恢復信仰上的熱忱,但這只是第一步。阿摩司同時也重視社會公義,在神的律法裡面,信仰的熱忱與社會公義是不能夠切割的,同時看重這兩者,才是《阿摩司書》所要強調的信息。


《俄巴底亞書》概要

  《俄巴底亞書》是舊約裡面最短的一卷書,而先知對於以東的憤怒與敵視是來自於以東開始侵佔猶大的領土,學者認為這卷先知書可能寫於主前五世紀左右,當時猶大是波斯的殖民地。而對於以東的憤怒也可見於其他先知書,如:耶利米書49:9-10, 14-16. 這材料的多次使用,可能表示這是當時候大多數人共同的想法,雖然我們不清楚這想法從何時、何人開始。

  最後,古時候以東人不等於今天的巴勒斯坦人,有些人會錯用經文去指責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但其實今天的以色列國也不是當年被滅亡的猶大國或是以色列國。以色列的選民身份是基於他們願意尊守律法,而不是因為血統。因此,世俗的以色列不等於古時先知所見的以色列,這在今天要認識以巴衝突時,要格外小心不要錯誤的挪用與詮釋經文。


《約拿書》概要

  《約拿書》裡面本身就包含極大的張力,尼尼微亞述的大城,也是滅掉北國的主要勢力。因此,約拿身為北國的先知要前往尼尼微宣傳讓仇敵能夠悔改的信息,他又怎麼可能不逃跑呢?舉例來說,假使今天有某個國家一直壓迫台灣,但今天上帝要我們去傳講悔改的信息給他們,並讓他們得到從上帝而來滿滿的祝福,我們是否會心有不甘而逃跑,並拒絕來自上帝而來的邀請呢?

  約拿其實就是我們內在真實的寫照,我們都希望仇敵受到審判,但這卻不是上帝的渴望,因為祂渴望每個人都能夠與祂建立真實的關係,彼此之間也都有和睦的關係。


《彌迦書》概要

  彌迦的先知生涯橫跨約坦亞哈斯希西家,幾乎涵蓋主前第八世紀的後半葉。書中也提到主前722年撒馬利亞的淪亡(1:6),也提到耶路撒冷被攻打(1:8-9),因此彌迦以賽亞算是同一時代的人物。

  5:2-6是基督徒會感到興趣的經文,這一段經文也被《馬太福音》引用進去。而對於關心社會公義的人來說,他們則是聚焦在6:1-8。若對於《耶利米書》還有印象的讀者,《耶利米書》的26:17-19,則是引用自《彌迦書》3:9-12。

  然而,《彌迦書》的結尾7:18-20,依然強調上帝的憐憫、信實和忠誠。


那鴻書概要

  《那鴻書》與《約拿書》的信息截然相反,這邊提及上帝會審判所有敵對他的人(1:7-11《和修》);因此,那壓制人的終被壓制,被擄的也將得釋放,上帝的公義會再次彰顯。

  這邊讀者要留意到,先不要預設上帝一定會站在以色列與猶大這邊,上帝的仁慈與公義是不偏待任何人的。誰願意先離棄惡行,誰就能先領受道上主那豐富的恩典。倘若祂定下的時間已過,那麼,不願意離棄惡行的那方,就會領教祂審判的烈火。


哈巴谷書概要

  《哈巴谷書》是典型的「神義論」的神哲思辨,也就是千年來人們不斷地在提問:若上帝真是公義與慈愛的,為什麼好人依然在受苦?而壞人依然猖獗?而上主給哈巴谷的答案只有一個方向:

看哪,惡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必因他的信得生。(2:4)
惟耶和華在他的聖殿中,全地都當在他面前肅靜。(2:20)

  基督徒必須要有一種來自上方的視野,真實地去感受到:並不是所有來自世間的財富或地位,都是上帝的賞賜;也不是所有的不幸或苦難,都是出自於仇敵的作為。我們都期待有一位主宰按照我們的想法來賞善罰惡,但這不是基督教信仰。

  八福沒有一樣是提到地上的財富與地位,而是提到與上帝更緊密的關係,這也是「因信得生」的改革宗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明白《哈巴谷書》最後的結尾: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收成,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3:17-18《和修》)


《西番雅書》概要

  我們對於西番雅這位先知一無所知,目前只知道這卷書的背景,最有可能是落在猶大王約西亞在位的年代。同年代的先知書還有:《那鴻書》、《哈巴谷書》。若我們先前以熟悉亡國與復興的敘事,《西番雅書》也是再次簡短地重複這兩個階段。

  雖然如此,《西番雅書》還是有它獨特的修辭:

在主耶和華面前要靜默無聲,因為耶和華的日子快到了。耶和華已經預備祭物,將召來的人分別為聖。(1:7《和修》)
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3:17)


《哈該書》簡介

  從《哈該書》開始,正式的進入波斯的統治時期,跟《撒迦利亞書》一樣,同樣屬於波斯的統治前期。《尼希米記》也是這時期的歷史紀錄。

  《哈該書》一方面強調,在物質充沛的生活當下,要趕緊重建聖殿,因為內心所渴望的事物也會投射在外在事物上,所以敬拜的順序需要調整過來。另一方面也同時強調在心靈上的分別為聖(2:10-14),要保持聖潔不要被玷污。

  哈該極有可能有祭司的背景,他的名字也是「我的節期」的意思。同時注重外在世界與內心世界,並且審慎地對待神聖事物與次序安排,是《哈該書》對於當時百姓的提醒,也是對我們當今信仰生活最重要的反思。


《撒迦利亞書》簡介

  《撒迦利亞書》無疑是先知書裡面,最難理解的書卷之一,就算是最傑出的學者來詮釋這一卷書,也是感到困難重重,甚至完全無法理解。《撒迦利亞書》可以簡單區分成兩個部份:一~八章、九~十四章。

  在第一部份,先知看見許多異象與圖畫,而這都與當時的政治與宗教復興有關,許多異象我們當今也無法完全了解,因此不要試圖過度地解釋聖經裡的異象,是很重要的原則。有時上帝刻意將奧秘隱藏起來,是要我們更多尋求祂,而不是倚靠被寫下的異象、預言或啟示,因為只有祂真正地掌握未來。第一部份的信息,有關終末的應許圖畫在第八章,終末的圖畫之所以重要,是我們知道我們最終的歸屬在何方,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堅持信仰的根本精神與價值。

  在第二部份,審判與盼望互相交織,而不像傳統的先知書先審判後盼望,而這樣的文學寫作方式,就會增強讀者不穩定的感受。因此,最終的盼望,不再是奠基在看得到的環境現實,而是將所有的人、事、物都憑著信心獻上並「歸耶和華為聖」。而這確實挑戰讀者,再次把信心提升到不可見的事物,與那未實現的應許上。

  也因此在當今,幾乎所有的新約學者都同意,《撒迦利亞書》深深地影響基督教運動的起源。1 尤其9:9更是被《馬太福音》所引用。縱然許多異象難以解釋,但熟讀新約的讀著們依然會在《撒迦利亞書》感到一絲絲的熟悉感。


《瑪拉基書》簡介

  瑪拉基是否真有其人已不可考,這本書是在波斯後期被撰寫,也是舊約的最後一本正典。對於基督教的讀者來說,4:5-6預言了彌賽亞的先驅與事工,也連接了新約的開端。但若回過頭來看第三章的末段與第四章的開頭,也會發現裡面有著豐富的終末色彩,也就是上主自己宣告:「在我所定的日子」。

  4:4提到「摩西的律法」也就是摩西傳統;4:5-6提到以利亞也隱喻「先知傳統」。因此,第四章將終末、摩西(律法)、先知,完整地編織在一起,並期待以利亞(4:5)的再來,這樣的圖畫呈現,也就是基督教對於彌賽亞完整的認識。《瑪拉基書》也讓讀者保有對未來的盼望,並在彌賽亞的到來前先預備好自己。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你如何預備好自己去遇見明年的自己,並在明年遇見即將到來的基督?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信仰傳統與當代文化上的反思筆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