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伴我行

林風伴我行

1 位追蹤者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信仰傳統與當代文化上的反思筆記~
身為基督新教自由派人士(ecumenicalism), 在信仰傳統與當代文化上的反思筆記~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既然標題已經放了「神學思考」,那就表示這只是概念性的思索與探索~ 再繼續談論幸福小組前,要先明白它只是一套方法或策略,而這些方法與策略可以隨著當下的環境不同而隨時做調整,但要如何調整以及如何微調,這不會是本文的重點。甚至如果有些教會覺得幸福小組的講義太過單薄……
這篇文章其實不太好寫,但反正這類的議題還在摸索中,就當做隨手寫寫的筆記~ 「基要派」有許多明顯地特徵,但這類的特徵不是只有在基要派才會出現,因為人類的思考模式總是會有一些盲區的存在。因此在探討這個議題的同時,是要同時思考自身是否也有類似的思考盲區,存在於自身的意識裡面~
何西阿在上帝的感動中,透過他自己的婚姻戲劇性地傳達「約」的重要性,也斥責百姓們如何毀棄與上帝的約去敬拜別神……在惡性循環下,難怪在國際的政治角力中,以色列一直處於弱勢之中,而此時為了生存往往不得不求救於鄰國的勢力。而先知要斥責的,就是這種不處理病根,只想要敷衍的態度……
在基督宗教的傳統,我們會把但以理書歸類於先知書,但對於猶太人來說,但以理書是屬於 Ketuvim(著作),而不屬於先知書。此外,但以理並沒有向其他先知一樣,清楚的交代自己有領受到作為先知的異象或呼召。而在章節安排上,一~六章比較像是描述某位英雄的傳奇故事;七~十二章就屬於啟示文學……
先知以西結與耶利米是同一時代的人,都經歷過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的事件。不同的是耶利米是在耶路撒冷擔任先知,而以西結則是在被擄之地被呼召作為先知。在聖經裡面,以西結也是第一位在被擄之地的先知,而這樣的意義也說明,即使猶太人亡國被擄,但上帝卻從未棄祂的選民不顧……
耶利米書的寫作背景,主要發生在猶大王國被滅國前,以及被擄時期的初期。它同樣也有編輯過的痕跡,以及重複的內容。雖然耶利米書不算是申記學派的作品,但可能在寫作與編輯的過程中,難免受到影響。故,在閱讀耶利米書時不要過度的看重耶利米,而是要適時的回到作品本身……
1. 聖經最大的誡命為何呢? 這答案大家應該很清楚,那就是: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最大的,且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也如此,就是要愛鄰如己。這兩條誡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書的總綱。」
當猶大王國在主前586年被巴比倫滅國之後。一個新的諸侯:居魯士( 又譯:古列),開始領導波斯,從原本的一個小部落,先後攻佔瑪代帝國與巴比倫帝國,後來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 非的巨型帝國。居魯士以懷柔政策聞名於歷史,被擄的猶大餘民終於被允許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他們的家園以及恢復崇拜儀式……
《以賽亞書》共66章,所紀錄的歷史橫跨200年之久,很難想像是由同一位作者完成所有的寫作。故學界認為背後應該有一個先知寫作團體,稱為「以賽亞學派」,很有可能就是以賽亞與他的弟子們共同著作而成。按照聖經德國學者 Bernhard Duhm 在 1892 年所發表的論點,他把《以賽亞書》分成三個部份……
希臘哲學習慣把世界分成神聖與世俗兩個面向,甚至過度地否定世俗世界,只鼓勵人追求精神世界。但在猶太哲思裡面,他們並不強烈地區分神聖與世俗這兩個面向,而是世俗之物「聖化」之後按照上帝的律法來使用。因此,希臘哲學認為「性」是世俗地,應該鄙棄之;但猶太哲思認為「性」是上帝創造的一部分,要認真地看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