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讀完才算讀?」——從一次尷尬職場經歷,談通讀能力對職場人的重要性

「全文讀完才算讀?」——從一次尷尬職場經歷,談通讀能力對職場人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李是一名剛入職的新人,對公司的每一項工作都充滿熱情。某天,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部門主管的郵件,內容涉及一個重要項目的細節安排。興奮之餘,小李快速掃了一眼郵件,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重點。


第二天的晨會上,主管問道:「小李,你對昨天郵件中提到的新客戶有什麼看法?」


小李一愣,支支吾吾道:「呃...新客戶?我...我好像沒看到這部分...」


會議室頓時陷入尷尬的沉默。主管皺眉道:「郵件的第三段就詳細介紹了新客戶的背景和需求。你是不是沒有仔細閱讀?」


小李臉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次經歷讓他深刻意識到,缺乏通讀能力可能給職場帶來多大的麻煩。


其實,小李的遭遇並非個案。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人養成了快速瀏覽的習慣,認為這樣可以提高效率。殊不知,這種「假閱讀」不僅無法真正掌握信息,反而可能因為遺漏關鍵內容而造成嚴重後果。


通讀,看似簡單,卻是一項被許多人忽視的重要能力。它不僅僅是從頭到尾讀完一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並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缺乏這種能力,不僅會影響個人工作效率,還可能導致團隊溝通障礙,甚至影響公司決策。


那麼,如何培養和提升通讀能力呢?


首先,我們需要調整心態。不要把閱讀視為一項任務,而應該將其看作是獲取知識、提升自我的機會。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去閱讀,自然會更加專注。


其次,培養專注力是關鍵。在這個充滿干擾的時代,我們可以從每天閱讀15分鐘開始,逐步增加閱讀時間。閱讀時,盡量遠離手機等電子設備,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再者,養成做閱讀筆記的習慣。閱讀後,試著用自己的話總結文章要點。這不僅能幫助理解和記憶,還能發現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文章內容。


最後,多與他人討論閱讀內容。這種互動不僅能加深理解,還能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盲點。


回到小李的故事,這次教訓讓他痛定思痛。他開始認真對待每一封郵件、每一份文件,不再囫圇吞棗。慢慢地,他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因為他不再需要反覆確認信息,也減少了因誤解而產生的錯誤。


半年後,小李已經成為部門裡的佼佼者。主管在年終總結會上特別表揚了他,稱讚他「善於抓住重點,溝通高效」。聽到這個評價,小李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一切的轉變,都源於他培養了良好的通讀能力。


通讀能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影響深遠。它不僅關乎個人發展,更與團隊協作、公司效率息息相關。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培養通讀能力,無疑是每個職場人的必修課。

avatar-img
vocus vocus的沙龍
0會員
3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vocus vocu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李明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在行業內有著十年的豐富經驗。然而,儘管事業有成,他卻總覺得內心空虛,無法真正享受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心猿意馬」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問題的根源一直在自己的內心。 回想起來,李明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高。開會時,他的思緒常常飄到即將到來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適者生存」似乎成了許多人奉為圭臬的信條。然而,當我們仔細審視這種思維模式時,會發現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最堅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往往是那些自認為弱小、渴望成為強者的人。 讓我們來看一個生動的例子。小王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他開始相信,社會就是一個
李明是一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在行業內有著十年的豐富經驗。然而,儘管事業有成,他卻總覺得內心空虛,無法真正享受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偶然讀到了一篇關於「心猿意馬」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原來問題的根源一直在自己的內心。 回想起來,李明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不高。開會時,他的思緒常常飄到即將到來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適者生存」似乎成了許多人奉為圭臬的信條。然而,當我們仔細審視這種思維模式時,會發現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最堅定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往往是那些自認為弱小、渴望成為強者的人。 讓我們來看一個生動的例子。小王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他開始相信,社會就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