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觀鳥:丹氏濱鷸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名稱:丹氏濱鷸 Temminck's Stint

別名: 青腳濱鷸

常見度:普通

首次發現地點:香港新田

首次發現日期:2024 09 29

叫聲:有如警報聲音一樣急速而顫動的bill bill bill

體型:小

特徵:

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冬候鳥。體型細小。常見於乾涸的魚塘,腳是青黃色,故此又名青腳濱鷸。由於體型小,顔色低調,形貌和常見的磯鷸又相似,故此一直以來也沒有注意到。

raw-image
raw-image


這一年知道又有丹氏濱鷸來了香港,就不錯過機會,嘗試再出找找,找過了好幾次,終於在最近一次遠遠發現了牠,在一片濕地上,水鳥的土色和大地變為同色,看到好一會兒才能找到這水鳥,然後發現到丹氏濱鷸。好不容易記錄了一些照片,不料有人在後面除草,後來再也沒有看見牠。

之前一直是靠可能網上照片去區分丹氏濱鷸和磯鷸的分別,但親眼看到,發覺兩者給人的感覺是很不同。

丹氏濱鷸的嘴是微微向下彎,磯鷸卻是相對上直勾勾的,過眼紋很明顯;丹氏濱鷸的毛色相對暗淡,有時候會看見一塊頗大的,像墨斑一樣的花紋,花紋分佈比例不一樣,而且不密集,磯鷸相對上毛色較顯色。丹氏濱鷸翼下近下身的白色尖端並多不會高於肩上,而且白色部分的輪廓不算非常明顯,但磯鷸翼下的白邊非常明顯,白色的前端也會勾上肩上。

raw-image
raw-image


而且,感覺上,丹氏濱鷸多只出現在乾涸的濕地上,而磯鷸除了在乾涸濕地,也會在儲了水的魚塘附近,或者魚塘裏面的小浮台上。

raw-image
raw-image


小遊戲:

濕地就像尋寶地,只要花一點時間就會找到驚喜,來試試看看這裏發現到幾多隻鳥??不要心急向下滑喔,因為答案就在下一幅圖見到😁

raw-image
raw-image

答案:五隻😁😁

黃圈:金眶鴴

紅圈:長趾濱鷸

藍圈 :丹氏濱鷸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r

水彩:Daniel Smith+Winsor & Newton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柏鴞的沙龍
86會員
471內容數
感謝到訪!柏鴞歡迎您! 因爲喜歡觀鳥,喜歡畫鳥,自新冠疫情後開始水彩觀鳥的旅程,用眼睛代替鏡頭,紙筆代替快門,記錄看到的野生雀鳥。 水彩的透明質感,輕盈靈巧和飛鳥的瀟灑自如相合,喜歡來到這裏的每一個人,也會從飛鳥自帶的魅力中,感受到一刻自由自在。
柏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體型小而整體顏色沙黃,背部和頭部有深色斑紋,與棕扇尾鶯相似,但體型相對比較少,嘴比較短,顔色偏淺黃,細心看也是能看到有一定的分別。
Thumbnail
2025/05/01
體型小而整體顏色沙黃,背部和頭部有深色斑紋,與棕扇尾鶯相似,但體型相對比較少,嘴比較短,顔色偏淺黃,細心看也是能看到有一定的分別。
Thumbnail
2025/04/27
今次畫黃喉鵐,用了爆框的角度突出牠的小胖感,鵐屬的小鳥一般帶有球狀的感覺,利用近角度去畫,能帶出牠們可愛獨有有膨脹感❤
Thumbnail
2025/04/27
今次畫黃喉鵐,用了爆框的角度突出牠的小胖感,鵐屬的小鳥一般帶有球狀的感覺,利用近角度去畫,能帶出牠們可愛獨有有膨脹感❤
Thumbnail
2025/04/25
這個假期去了印尼的Halmahera島觀鳥,從香港飛到首都雅加達,再轉乘內陸機到Ternate,最後接上快艇才來到的Halmahera,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見這裏的飛羽王子一面.....
Thumbnail
2025/04/25
這個假期去了印尼的Halmahera島觀鳥,從香港飛到首都雅加達,再轉乘內陸機到Ternate,最後接上快艇才來到的Halmahera,千里迢迢就是為了見這裏的飛羽王子一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體型相對比較少的鶇,在日本是罕見的鶇類,牠們有明顯的淡白黃的眉毛,下巴位置有濃黑的條紋,脇下有明顯的橙紅色色塊,而且肚子上也有條紋。
Thumbnail
體型相對比較少的鶇,在日本是罕見的鶇類,牠們有明顯的淡白黃的眉毛,下巴位置有濃黑的條紋,脇下有明顯的橙紅色色塊,而且肚子上也有條紋。
Thumbnail
身長22-23 厘米,香港冬侯鳥之一,在鶇科中算是體色比較單調的一種,肚子的肚子紋不明顯,看起來向白色一塊,故此有白腹鶇之稱,英文Pale也有淡、蒼白的意思,由名字便能看到牠的特色。
Thumbnail
身長22-23 厘米,香港冬侯鳥之一,在鶇科中算是體色比較單調的一種,肚子的肚子紋不明顯,看起來向白色一塊,故此有白腹鶇之稱,英文Pale也有淡、蒼白的意思,由名字便能看到牠的特色。
Thumbnail
比小鸊鷉大一點的黑頸鸊鷉,在成羽後有一頭濃黑的羽髮,而今次來港並非繁殖羽,部分身體白色,但仍可見到頸背中有一條黑色直間。
Thumbnail
比小鸊鷉大一點的黑頸鸊鷉,在成羽後有一頭濃黑的羽髮,而今次來港並非繁殖羽,部分身體白色,但仍可見到頸背中有一條黑色直間。
Thumbnail
秋季過境常客,但因為數量不多,而且經常混入在灰背椋鳥羣中,很難在其中找到與眾不同的牠們,故此一直也未有機會見到。 北椋鳥並不是不良份子,只是因為牠們在黃河以北繁殖,故此有北方來的鳥的意思。
Thumbnail
秋季過境常客,但因為數量不多,而且經常混入在灰背椋鳥羣中,很難在其中找到與眾不同的牠們,故此一直也未有機會見到。 北椋鳥並不是不良份子,只是因為牠們在黃河以北繁殖,故此有北方來的鳥的意思。
Thumbnail
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冬候鳥。體型細小。常見於乾涸的魚塘,腳是青黃色,故此又名青腳濱鷸。由於體型小,顔色低調,形貌和常見的磯鷸又相似,故此一直以來也沒有注意到。
Thumbnail
春及秋季過境遷徙鳥,冬候鳥。體型細小。常見於乾涸的魚塘,腳是青黃色,故此又名青腳濱鷸。由於體型小,顔色低調,形貌和常見的磯鷸又相似,故此一直以來也沒有注意到。
Thumbnail
體型大的水鳥,會出現於泥灘。來香港的塍鷸主要是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兩者外型相似,但感覺上也有不同。
Thumbnail
體型大的水鳥,會出現於泥灘。來香港的塍鷸主要是斑尾塍鷸和黑尾塍鷸,兩者外型相似,但感覺上也有不同。
Thumbnail
名稱:長趾濱鷸 Long-toed Stint 別名:雲雀鷸 常見度:不常見 發現地點:香港貝澳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9 15 叫聲:dwuee dwuee dwuee 體型:中 特徵: 喜歡棲息在水田環境的水鳥,眉附近稍白,咀微微有向下彎感覺,腳趾長,全體啡包
Thumbnail
名稱:長趾濱鷸 Long-toed Stint 別名:雲雀鷸 常見度:不常見 發現地點:香港貝澳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9 15 叫聲:dwuee dwuee dwuee 體型:中 特徵: 喜歡棲息在水田環境的水鳥,眉附近稍白,咀微微有向下彎感覺,腳趾長,全體啡包
Thumbnail
日本鸕鶿小檔案 名稱:日本鸕鶿 ウミウJapanese Cormorant 別名:丹氏鸕鶿,暗綠背鸕鶿 常見度:很普通 發現地點:根室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4 10 叫聲:老牛聲 體型:大 特徵: 日本常見海鳥之一,喜歡羣居,在海岸處能輕易看到,而且愛和海鸕鶿同處。 第一次看到日
Thumbnail
日本鸕鶿小檔案 名稱:日本鸕鶿 ウミウJapanese Cormorant 別名:丹氏鸕鶿,暗綠背鸕鶿 常見度:很普通 發現地點:根室 首次發現日期:2023 04 10 叫聲:老牛聲 體型:大 特徵: 日本常見海鳥之一,喜歡羣居,在海岸處能輕易看到,而且愛和海鸕鶿同處。 第一次看到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