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白腹鶇 Pale Thrush
別名:/
常見度:常見
保育狀態:無危
首次發現地點:香港蒲台島
出沒生境:叢林,地面也有可能
首次發現日期:2024 12 01
叫聲:一般鶇類發出的jup jup jup聲音
體型:中大
特徵:
身長22-23 厘米,香港冬侯鳥之一,在鶇科中算是體色比較單調的一種,肚子的肚子紋不明顯,看起來向白色一塊,故此有白腹鶇之稱,英文Pale也有淡、蒼白的意思,由名字便能看到牠的特色。
白腹鶇的雌雄鳥外型相似,但雄鳥臉部灰色,而雌性則喉部污白色,這次在蒲台觀察到都是雌鳥。
來港的常見鶇,除了白腹鶇,還有灰背鶇、烏灰鶇、白眉鶇和赤腹鶇。白腹鶇和其他鶇類一樣,喜歡吃果樹上的果實,也喜歡在葉堆中翻找掉到地上的果實,如果在叢林出聽到從翻找乾葉中發出的聲音,在冬季的時候很大機會是鶇覓食時發出的聲音,與黑臉噪鶥翻找葉子的聲音不同,黑臉噪鶥的翻葉方式比較粗魯,故此發出的聲音比較大,而鶇的翻葉聲是相對溫柔。
想看到白腹鶇已經是好幾年的事情,但是不知道爲何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前幾年在蒲台島看到一閃而過的身影,似是白腹鶇,但未能證實,到上一年年末,知道牠們又來了蒲台島,就在周末登島看看,雖然是看到,但當時犯了低級錯誤,把防震功能不小心關掉,拍出來的相片一片模糊。
沒有防震的後果
由於看到別人拍的照都很清晰,故此一直等待機會再去蒲台島補拍,可惜這段時間不是因爲生病,就是家人生病,或者是忙著追其他鳥,一直沒有時間去蒲台島,是到最近終於放年假,故此能在年三十到蒲台島走走,當天是平日日子,蒲台島和周末的光景大有不同,沒有人來人往,在島上也不過5個拍鳥的人,正因如此,那天島上的鳥況非常良好,白腹鶇在多處也能觀察,而且是幾乎不用等待,牠們就會走來人的眼前,已經很久沒有享受過這種不勞而獲的觀鳥樂趣,這一天在沒有太多人的蒲台島,正好能讓我再次體驗這中觀鳥的樂趣。
不知不覺香港觀鳥圖鑒已到了370,每一次到了整數位置,也會留來畫一些自己比較喜歡的小鳥,這一次就把這位置留給了白腹鶇,謝謝牠給了我一次難忘而享受的觀鳥天。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
水彩:Daniel Smith+Winsor & New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