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礦工阿嬤說故事∣新北農村文化記憶。台灣礦男的媳婦x日本熊本的阿嬤x新北國小的孩子,串起跨國、跨世代的對談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阿嬤,今哪日麻煩哩喔!金多蝦!」「麥啦!邁安捏供!挖嘛金歡喜!」
今天,我們來去菁桐聽阿嬤說故事!!

時序2024年寒露,再次來到再熟悉不過的新北市平溪區的菁桐村,這裡是平溪支線的第一站,也是曾經因為礦業而繁華一時的小礦村,如今,礦坑已封、台車不再行駛,但遺留下來的記憶與故事,持續等待著旅人的閱讀。

菁桐火車站

菁桐火車站

因為執行專案從去年開始投入微笑106的農村工作,透過社區賦能、文化轉譯、資源盤點與教育創生,加上里山倡議的方法論,希望可以找到真正讓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行動方案。

我與阿嬤

我與阿嬤

有了這些軸帶計畫經驗,我們希望可以建立一個結合里山倡議、農村廊道、數位影響力的示範軸帶,以台灣獨一無二的新平溪礦業文化與里山內涵為框架,融入更多自然共好與深度文化發掘,透過文化轉譯與產出展現農村特色與永續願景,未來持續結合大學、NGO組織、企業等資源投入農村發展,讓微笑106農村社區成為里山精神與農村發展軸帶示範場域。

農村,有許多值得我們發現的內涵與故事。

農村,有許多值得我們發現的內涵與故事。

因此,我們邀請了來自日本的本田節代表、泰永幸枝理事、民長沙織係長、牧野恭子部長四位代表;韓國的李哲昊代表、成泳德理事、李相度會長三位來賓;以及馬來西亞怡保P-Lab主理人卓衍豪老師等包含產業界、民間組織、政府單位、學術機構、NGO等等代表來到農村,共同參與了這場非常難得、精彩的「永續韌性鄉村」的交流活動。

永續韌性鄉村論壇

永續韌性鄉村論壇


微笑106的跨國交流

微笑106的跨國交流

卓衍豪老師帶來馬來西亞的經驗

卓衍豪老師帶來馬來西亞的經驗

中華教科文基金會曾樂福理事長,長期支持農村發展

中華教科文基金會曾樂福理事長,長期支持農村發展

※每個地方都是故事的小礦村。菁桐

總覺得,有鐵道、有火車、有老建築的地方,一定會是一個充滿故事且魅力的地方,菁桐,就是!菁桐是平溪支線的第一站,當時因為要將煤礦運往基隆,因此有了平溪支線,而菁桐車站建於1929年,至今也快100年了,漫步老街上,雖然多了商業氣息,但是老車站、洗選煤場、老建築,仍維繫著菁桐那份記憶與氛圍。

菁桐老街

菁桐老街

今天的活動,就是在火車站上方的碳場咖啡,這座高腳樓的紅磚建築建於1921年,是一棟百年的歷史建築,每次來菁桐總是會來這裡喝杯咖啡,看著火車與旅行來來往往,離開與踏入,每一次都是一段記憶的開啟!

碳場咖啡

碳場咖啡

碳場咖啡

碳場咖啡

※永續韌性鄉村跨國交流

這次的交流活動核心主題為「永續韌性鄉村」的實踐與對話,邀請菁桐社區的礦男媳婦周金阿嬤、人吉市的本田阿嬤以及新店屈尺及平溪十分兩所國小針對鄉村韌性與文化記憶的展現進行一場跨國與跨世代交流。

本田阿嬤示範防災餐

本田阿嬤示範防災餐

周金阿嬤示範礦工飯糰

周金阿嬤示範礦工飯糰

屈尺國小故事箱

屈尺國小故事箱

十分國小的永續行動

十分國小的永續行動

菁桐社區過去因為煤礦而繁華一時,礦工飯糰是當時的記憶與產物,象徵一個世代的飲食文化與面對當時生活風險的展現;而本田阿嬤在熊本大水後的災後重建,透多當地的特有的飲食文化與食材應用開發出防災餐,無論是礦工飯糰或是防災餐,都是地方媽媽們面對當時生活條件與情境所孕育出來、對抗風險、強化社區韌性與文化記憶的體現,能否透過這次的交流,可以運用106的特色食材,演繹出兩國不同文化背景、但是相同生活情境下的全新飲食風貌,成為社區可以開發運用的防災餐呢?

每一個議題,都詮釋了對於永續與韌性的行動解方!

※礦男的媳婦。周金阿嬤

超級可愛的周金阿嬤,今年已經是95歲了!依然是精神奕奕,笑起來真的很可愛、很靦腆!

周金阿嬤

周金阿嬤

周金阿嬤

周金阿嬤

阿嬤,是一段時代的縮影、也是一段歷史的寫照,當時因為媒人婆的一句話說:「來去山頂會探大吉喔!」結果跑錯了山頭,錯過了挖金礦的九份,來到了挖煤礦了菁桐,從此成為了礦男的媳婦,聽著阿嬤說她的故事,雖然她笑笑的說,但聽在心裡卻酸酸的!

在那不知道隔天能不能再見到丈夫的年代裡,背後,都是辛酸血淚,但也支撐起台灣50-70年代的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鐵道運輸、水泥業、發電廠源源不絕的能量,奠定了經濟奇蹟!

而在那個時代,礦男的媳婦都是厲害的腳色,在家家戶戶幾乎是礦工的家庭裡,男人入坑難免遭遇礦災,就算得以倖存晚年也難逃矽肺症纏身,媳婦們除了生養孩子、操持家務,還必須扛起一整個家的經濟重擔,阿嬤,就是這樣歷史背景每一個媳婦的縮影!

周金阿嬤

周金阿嬤

謝謝阿嬤!為我們帶來感人的故事,每一個老地方,都是一本教科書,每一個老人家,也都是一則好故事!

※礦工飯糰。文化轉譯成在地教材

過去礦工要深入深達數百甚至數公里的地底挖煤礦,一個重達一斤的大飯糰就成為一日的糧食,不過當時比較簡單,通常只是白米飯包梅子或菜圃,有時難得有機但就是豪華飯糰了!

礦工飯糰

礦工飯糰

礦工飯糰

礦工飯糰

為了讓遊客了解這段過往,我們將這顆礦工飯糰透過轉譯同時加入美學的元素,成為地方的體驗教材,自己動手做也相當有趣喔!

飯糰成為在地體驗教材

飯糰成為在地體驗教材

飯糰成為在地體驗教材

飯糰成為在地體驗教材

※本田阿嬤的防災餐在地化

2020年7月初,日本熊本地區因為連續降雨造成有史以來最大的災情,陸續發生土石流、淹水災情,損失相當慘重,當時斷水斷電對居民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當時本田阿嬤(叫阿嬤不太好意思,因為本田阿嬤看起來很年輕啊!)利用簡單的器具、醃漬食物等等做成防災料理,協助社區居民度過難關,這對於環境突然劇烈改變而成生出來的行動與智慧,就是鄉村韌性的展現!

本田阿嬤是示範防災餐

本田阿嬤是示範防災餐

在地食材的應用

在地食材的應用

罐頭咖哩

罐頭咖哩


這次邀請本田阿嬤來到鄉村交流,她就利用了106社區上的菜乾,搭配罐頭、咖哩塊,在短時間內就做成非常好吃的鮪魚番茄咖哩,真的很厲害啊!

※永續課程,讓孩子探究家鄉問題與解方

兩位台日阿嬤透過味蕾記憶交結束之後,接著就是年輕世代的學子登場!

位於新店區的屈尺國小,長期投入永續教育課程,尤其在共榮城市、防災教育的成果非常豐碩,多年來透過故事箱述說當地的生活故事與地方特色,同樣是在永續的概念下透過教育實踐永續的理念。

屈尺國小孩子展現學習成果

屈尺國小孩子展現學習成果

屈尺國小林錫恩校長帶領孩子展現學習成果

屈尺國小林錫恩校長帶領孩子展現學習成果

每個孩子拿著自己做的故事鄉,述說家鄉的故事以及災害來臨時的應變行動,真的讓人讚賞啊!!

而地主的十分國小,由於所在地平溪地區是天燈的故鄉,每天來自各國成千上萬的遊客施放數千顆天燈,雖然帶來的經濟發展卻也造成環境生態的負擔,因此,學校用「家鄉有難題、十分來解題」為核心理念,解決了平溪每天數以千計從天而降的天燈,利用天燈紙回收再利用,變成再生的藝術創作,透過教育的力量來解決家鄉的問題。

十分國小的再生紙藝術

十分國小的再生紙藝術

利一奇校長

利一奇校長

十分國小的再生紙藝術

十分國小的再生紙藝術

這個結合在地的永續課程,不僅讓領孩子們探究家鄉問題,更透過跨領域學習、PBL策略與循環經濟應用,提供家鄉一個永續解方。

※草編。礦業時期的農村記憶與產物

今天,也特別邀請到了草編CEO林三元老師!三元老師是道道地地的礦工之子,當時長輩都去礦工工作,媽媽為了讓孩子不無聊,信手拈來就是一隻昆蟲,草編成了兒時唯一的玩具,也是最具有里山精神與農村記憶的元素!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草編是重要的文化記憶

※後記

歲月雖讓礦坑的轟鳴聲遠去,但那些深藏在菁桐每一條街巷裡的故事與記憶,卻依舊鮮活。透過阿嬤們的溫柔訴說,跨越時代與國界的對話逐漸成形,文化與韌性交織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延續這片土地的生命力與故事。這裡不僅是一座村落,更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提醒著我們,每一個微笑、每一段回憶,都是永續的希望與傳承的根源。

分享給大家。
范小哥2024、寒露

文字的世界,是無限而寬廣,可以產生創造與破壞,希望在我的文字與圖像裡,都是溫暖與善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范小哥的創生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活即工藝,工藝即生活」,台灣擁有許多傲人的傳統工藝,每一項工藝皆承載著文化的底蘊與智慧的傳承,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台灣豐富多彩文化的縮影;透過文化與技術的堆疊累積,造就了增加美感的工藝品,隨著時代變遷,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工藝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建立可使人們親近工藝的環境非常重要。
南投市舊城文化永續國際觀光遊程推廣計畫─南投美好城市行動 為了南投舊城文化永續發展,由南投市公所主辦的首屆「南投市小小觀光文化使者培力營暨SDGs國際營」於2024年8月2日圓滿落幕,市公所攜手地方創生團隊大美國際文化,透過公私協力共創以文化觀光結合SDGs永續教育的創新模式,成果相當豐碩!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0/5竹山小旅行
「生活即工藝,工藝即生活」,台灣擁有許多傲人的傳統工藝,每一項工藝皆承載著文化的底蘊與智慧的傳承,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台灣豐富多彩文化的縮影;透過文化與技術的堆疊累積,造就了增加美感的工藝品,隨著時代變遷,與日常生活緊密連結的工藝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建立可使人們親近工藝的環境非常重要。
南投市舊城文化永續國際觀光遊程推廣計畫─南投美好城市行動 為了南投舊城文化永續發展,由南投市公所主辦的首屆「南投市小小觀光文化使者培力營暨SDGs國際營」於2024年8月2日圓滿落幕,市公所攜手地方創生團隊大美國際文化,透過公私協力共創以文化觀光結合SDGs永續教育的創新模式,成果相當豐碩!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竹山竹青庭位於南投竹山,以文化藝術融入在地菜餚打造地方創生場域,從產地到餐桌呈現出在地風味的家鄉私房菜料理,提供多款風味美食及綠意飲品,並展示著土地孕育了一方風味料理的深度意義。
0/5竹山小旅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女巫大人,村尾吳長安家的媳婦差不多要臨盆了,求您保佑她們母子平安。」村裡老穩婆放下吳家的貢品後,就退出了屋子。 穩婆是村裡的耆老,現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是她接生,但她現在只服女巫大人。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2024/07/22 撰於苗栗通霄鎮   右手撐頰、左臂輕倚膝頭,靜靜地數著外婆手背上的細紋。裹著金箔的午後陽光斜斜探進紗門,蟬聲唧唧、沒有流動的風。忽地感到有點睏倦,打了哈欠後改成趴姿,側過頭。蜷曲於粉色小塑膠椅,如今已顯得太過低矮,像貓弓著背,忽然發現外婆的髮旋被白灰色簇擁、清晰可見………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母親為了方便找工作便讓兒子暫時與住鄉下的外婆住,樸實無華的祖孫情就此展開!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女巫大人,村尾吳長安家的媳婦差不多要臨盆了,求您保佑她們母子平安。」村裡老穩婆放下吳家的貢品後,就退出了屋子。 穩婆是村裡的耆老,現在村裡的人幾乎都是她接生,但她現在只服女巫大人。
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回外婆家,外婆家在虎尾,那時還是個安靜純樸的小鎮,不是現在有「小台北」之稱的熱鬧小城。 有次我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挨家乞討。討至阿姨家門口時,阿姨善心,捨了些忘了是食物還是銀錢給他,乞丐便在門口大聲祝頌了些感謝與祝福的話。雖然不是每戶人家都會捨,也有會驅趕的,而乞丐也不是
Thumbnail
每次回到阿嬤家,人剛走到巷口,在家門口外的遮雨棚下,坐在木椅、竹編椅上乘涼兼閒聊的阿嬤們,嘴巴繼續說話,眼睛像監視器般跟著我的行走路線,仔細打量我是哪來到訪的外地人。直到我拿下帽子或口罩,認出我是阿嬤家的子孫,就會遠遠地親切呼喚我的小名,對,是所有阿嬤都知道我的小名。
Thumbnail
2024/07/22 撰於苗栗通霄鎮   右手撐頰、左臂輕倚膝頭,靜靜地數著外婆手背上的細紋。裹著金箔的午後陽光斜斜探進紗門,蟬聲唧唧、沒有流動的風。忽地感到有點睏倦,打了哈欠後改成趴姿,側過頭。蜷曲於粉色小塑膠椅,如今已顯得太過低矮,像貓弓著背,忽然發現外婆的髮旋被白灰色簇擁、清晰可見………
Thumbnail
訴說了回媽媽的出生地,家族的記憶與遺失、家族的風雨與堅守、時代的變遷與女性的自覺、記憶的延續與反思。敘述了家族曾經的故事及女性自己的發展。
Thumbnail
母親為了方便找工作便讓兒子暫時與住鄉下的外婆住,樸實無華的祖孫情就此展開!
Thumbnail
離開台灣前,我和八十幾歲的阿嬤一起住了三年,阿嬤守寡了二十幾年,看政論節目成為阿嬤晚年的晚餐標配。 我回家的時間多半晚,阿嬤常常都已經入睡,所以我們並不常聊天。 只有那麼一兩次,我們有機會聊天。 阿嬤曾說念女中的她,為了躲避白色恐怖的迫害,從東部搬到南部生活。 我很喜歡阿嬤寫的字,細
Thumbnail
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阿嬤說過的年輕事蹟、阿嬤影響、屬於阿嬤的食物味
Thumbnail
回到高坑的家鄉,懷念阿嬤並分享家鄉美好回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