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27_2024/07/05 文/王文廷 海上搏鬥一一老人V.S馬林魚的對決 在<老人與海>的這部小說中,大海象徵著未知的挑戰,而桑地亞哥(老人的名字)則象徵著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即使在失敗和逆境中,他仍然保持著對生命和自由的執著追求。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教導了我們面對困難時都要勇敢,無論結果如何,重要的是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一一奮戰到最後一刻。 桑地亞哥與巨大的馬林魚搏鬥中,不僅僅是在捕魚,更是在挑戰自我,挑戰著命運。這種對內在精神力量的探索和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引發對於自我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深刻思考。 《老人與海》也深刻探討「孤獨」對人性的影響。桑地亞哥在無人陪伴的大海上,感受到了孤獨與無助,他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但也從孤獨中發現自己內在力量的重要性。 而在《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哥捕到的馬林魚被鯊魚吃掉具幾項的象徵意義。 1、挑戰與失敗:馬林魚代表著桑地亞哥的追求和努力的象徵。牠是在漫長捕魚旅程中的成果,也象徵著桑地亞哥對生活的渴望和對成功的希望。當馬林魚被鯊魚吃掉時,這可以被視為桑地亞哥在達成目標的路上所遭遇到的挑戰和失敗的象徵。這表明在人生中追求目標時,即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可能會面臨無法控制的不可預見的障礙和挑戰。 2、自然生態的無情:馬林魚被鯊魚吃掉,反映了自然界的殘酷和不可抗拒的力量。鯊魚代表著大海中的強大掠食者,象徵著命運和自然力量的無情。這一事件提醒我們,人類雖然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努力,但在面對自然界的強大和無法控制的力量時,常常會顯得渺小和無奈。 3、生命的轉折與重生:雖然馬林魚最終被鯊魚吃掉,但這也可以視為一種人生的轉折點。在故事的後續中,桑地亞哥並沒有因為馬林魚的失去而放棄,而是繼續堅持和努力。這表現了生命的韌性,即使面對挫折和失敗,也應該保持信念,繼續為「明天」而前行。 這部作品1952年出版,至今已有72年,故事描寫出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使我們不斷反思和思考,現在依舊是一部真正的文學經典。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章26_2024/06/29
文/王文廷
彌賽亞情結一一優越情結救世主型態
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部,主張所謂的自由,就是會被人討厭,因為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日子的標記。記得謝文憲 老師說過一段話:「這個世界只有 1/3 的人會喜歡你、1/3 的人會討厭你、1/3 的人
文章25_2024/06/28
文/王文廷
自我執念的轉變一一脆弱,是最可怕的武器
人,從嬰兒誕生於人世的這段時期,就是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姿態生存,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根本無法獨自存活。身旁的每個人都會關注「我」,不分晝夜呵護逗弄、餵食,還為我清理排泄物。只要「我」笑,世界也跟著笑;
文章24_2024/06/13
文/王文廷
煩惱一一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出生以來受到的教育就是「以優異的表現」或者「追求理想狀態」為目標,但這些標準都是依照世俗所給予的「高標」,而不是自己的「專屬標準」,於是與人相處就會莫名地陷入「比較」之中,像是你自己覺得窮,是因為你見過富
文章23_2024/06/12
文/王文廷
人是可以改變的一一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
首先,我們先談談佛洛伊德「決定論」和阿德勒「目的論」的差異性。
以決定論來說,過去發生的事,造就現在的自己,如果過去決定一切,又無法去改變的話,那活在當下的我們,將對人生束手無策。舉個例子,因為不會唸
文章20_2024/06/08
文/王文廷
黑暗中的一盞燈一一自我認同
小說故事是這樣的:
19歲的艾德因父親早逝,他靠著開計程車賺錢,但他對於自己的人生非常地迷惘,一切的改變從他阻止一樁銀行搶案後變成「英雄」,這是報章媒體給他的稱號。
雖然是英雄,不過他還是照常喝酒、打牌、開計程車賺錢
文章19_2024/06/05
文/王文廷
婚姻的賭注一一誰能一輩子得到幸福
小說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年輕的蒼子深愛過兩位男士佐佐木與河見,也談過戀愛,但是人一到了某個年紀,腦中就猶如被按到警報系統「啷!啷!」大響,然後連線至威脅情緒系統,引起焦慮反應,於是緊張而慌張地煩惱這輩子人生
文章26_2024/06/29
文/王文廷
彌賽亞情結一一優越情結救世主型態
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部,主張所謂的自由,就是會被人討厭,因為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日子的標記。記得謝文憲 老師說過一段話:「這個世界只有 1/3 的人會喜歡你、1/3 的人會討厭你、1/3 的人
文章25_2024/06/28
文/王文廷
自我執念的轉變一一脆弱,是最可怕的武器
人,從嬰兒誕生於人世的這段時期,就是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姿態生存,因為如果沒有父母的照顧,根本無法獨自存活。身旁的每個人都會關注「我」,不分晝夜呵護逗弄、餵食,還為我清理排泄物。只要「我」笑,世界也跟著笑;
文章24_2024/06/13
文/王文廷
煩惱一一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人,出生以來受到的教育就是「以優異的表現」或者「追求理想狀態」為目標,但這些標準都是依照世俗所給予的「高標」,而不是自己的「專屬標準」,於是與人相處就會莫名地陷入「比較」之中,像是你自己覺得窮,是因為你見過富
文章23_2024/06/12
文/王文廷
人是可以改變的一一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
首先,我們先談談佛洛伊德「決定論」和阿德勒「目的論」的差異性。
以決定論來說,過去發生的事,造就現在的自己,如果過去決定一切,又無法去改變的話,那活在當下的我們,將對人生束手無策。舉個例子,因為不會唸
文章20_2024/06/08
文/王文廷
黑暗中的一盞燈一一自我認同
小說故事是這樣的:
19歲的艾德因父親早逝,他靠著開計程車賺錢,但他對於自己的人生非常地迷惘,一切的改變從他阻止一樁銀行搶案後變成「英雄」,這是報章媒體給他的稱號。
雖然是英雄,不過他還是照常喝酒、打牌、開計程車賺錢
文章19_2024/06/05
文/王文廷
婚姻的賭注一一誰能一輩子得到幸福
小說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年輕的蒼子深愛過兩位男士佐佐木與河見,也談過戀愛,但是人一到了某個年紀,腦中就猶如被按到警報系統「啷!啷!」大響,然後連線至威脅情緒系統,引起焦慮反應,於是緊張而慌張地煩惱這輩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