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歷史的混凝土

兩千年歷史的混凝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萬神廟(Pantheon)是一座具有近2000年歷史的古羅馬建築,始建於公元前29年至19年間,最初由屋大維的副手馬庫斯·阿格里帕委託修建。此後,萬神廟經歷了多次重建,尤其是在公元114年和120年代,由圖拉真皇帝和哈德良皇帝進行了重要的修復和重建工作。

建築結構與混凝土技術

萬神殿最顯著的特徵是其巨大的圓頂,直徑達43.3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穹頂。穹頂的設計採用了漸薄的結構,從根部的厚度為5.9米逐漸減薄到頂部的僅1.5米,這種設計不僅減輕了重量,還增強了結構的穩定性。此外,穹頂中央有一個直徑8.9公尺的圓形開口(稱為「天窗」),用於採光並象徵通往天堂。

古羅馬混凝土的獨特性

古羅馬人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混凝土配方,其中包含來自那不勒斯地區的火山灰,這種材料賦予了建築極高的強度和耐久性。研究表明,古羅馬混凝土的成分包括火山灰、凝灰岩等多種骨料,這些材料在不同層次上逐漸變化,使得穹頂在承重方面表現出色。與現代混凝土相比,古羅馬混凝土在承受自身重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因此能夠支持如此巨大的結構而不坍塌。

歷史與文化影響

萬神廟不僅是古羅馬建築技術的巔峰,也是後世建築師的重要靈感來源。它在建築藝術、光影效果以及空間感知方面都有深遠影響,許多後來的教堂和公共建築都受到其設計理念的啟發。例如,巴洛克時期的建築師在設計中融入了萬神廟的元素,使其成為西方建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萬神廟的混凝土材料是什麼組成的

  • 火山灰:萬神殿使用了來自義大利波佐利地區的火山灰,這種材料賦予混凝土極高的強度和耐久性。火山灰在與水混合後能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強固的混凝土結構。
  • 石灰:古羅馬人使用的石灰主要是生石灰(氧化鈣),與火山灰和水在高溫下混合。這種熱混合過程不僅加速了化學反應,也促進了混凝土的自我修復能力。當混凝土出現裂縫時,石灰顆粒能夠優先吸引水分,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鈣,進而填補裂縫。
  • 骨材:在建造過程中,萬神廟的底部使用了較重的骨料,而頂部則逐漸使用輕質材料,如浮石和多孔火山岩,以減輕穹頂的重量。

萬神廟的歷史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 建於西元前27年:萬神殿最初由屋大維的副手馬爾庫斯·阿格里帕建造,目的是為了紀念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
  • 西元80年焚毀:最初的萬神廟在西元80年遭遇大火,被破壞。
  • 哈德良皇帝重建:在西元118年至128年間,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萬神廟,新的建築以其巨大的圓頂和獨特的設計而聞名,成為古羅馬建築的傑作。
  • 改為基督教堂(公元609年):拜佔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教皇波尼法斯四世,之後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這使得萬神廟在中世紀得以倖存,並避免了許多其他古代遺跡的毀滅。
  • 文藝復興時期的影響:在文藝復興時期,萬神殿成為建築師們學習的對象,許多設計概念受到其啟發。
  • 16世紀的破壞:教宗烏爾巴諾八世下令拆除萬神殿的一些裝飾材料,用於重建聖彼得大教堂,這引起了公眾的不滿。
  • 19世紀的保護與修復:隨著對古羅馬文化的重新審視,萬神廟被列為重要的文化遺產,並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和保護工作。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在20世紀,萬神殿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成為全球矚目的文化遺產之一。
avatar-img
世界新鮮事
13會員
705內容數
世界新鮮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世界新鮮事 的其他內容
最新研究顯示,生物演化的過程比傳統觀點更具可預測性。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成果,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細菌基因組,揭示了基因之間的確定性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在特定環境中會引發可預測的生物反應,挑戰了演化隨機性的傳統觀點。
最近的研究顯示,約4.36%的維基百科新文章包含AI生成內容,這一比例較2024年8月有所上升。這些AI生成的文章通常品質較低、缺乏引用,並且在維基百科知識網絡中不易融入。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維基百科成立了WikiProject AI Cleanup團隊來清理低質量內容。
2024年,專家預測烏克蘭可能面臨更艱難的戰局,俄方軍事能力將增強,雙方可能陷入僵局。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將影響對烏克蘭的援助政策。戰爭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能源價格上漲引發通脹,可能帶來金融危機。人道危機與難民問題加劇。
實體按鈕在科技界的回歸成為一大趨勢,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安全性、用戶體驗和多樣化需求的重視。與觸控螢幕相比,實體按鈕能提供即時觸覺回饋並減少分心,提升操作安全性。未來產品設計將更注重用戶體驗,探索多樣化的介面形式,並強調安全性與可訪問性。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發現的新型隱球菌能夠在高輻射環境中生存,並透過「放射合成」將輻射轉化為能量。這種真菌具有黑色素,能吸收輻射,且繁殖快速,具抗輻射潛力。NASA正在研究將其應用於太空探索,以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影響。此外,該真菌在核安、生態恢復和新防護技術開發上亦有應用前景。
Meta最近宣布將允許美國政府和承包商使用其AI模型Llama於軍事用途,標誌著其政策上的重大改變。Llama是一款開源AI技術,全球開發者均可使用,這使得中國等其他國家也開始利用此模型進行軍事應用。此決定引發對AI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倫理和安全風險的擔憂,尤其因開源性質使得技術監管困難。
最新研究顯示,生物演化的過程比傳統觀點更具可預測性。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成果,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細菌基因組,揭示了基因之間的確定性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在特定環境中會引發可預測的生物反應,挑戰了演化隨機性的傳統觀點。
最近的研究顯示,約4.36%的維基百科新文章包含AI生成內容,這一比例較2024年8月有所上升。這些AI生成的文章通常品質較低、缺乏引用,並且在維基百科知識網絡中不易融入。為了應對這些問題,維基百科成立了WikiProject AI Cleanup團隊來清理低質量內容。
2024年,專家預測烏克蘭可能面臨更艱難的戰局,俄方軍事能力將增強,雙方可能陷入僵局。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將影響對烏克蘭的援助政策。戰爭對全球經濟影響深遠,能源價格上漲引發通脹,可能帶來金融危機。人道危機與難民問題加劇。
實體按鈕在科技界的回歸成為一大趨勢,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安全性、用戶體驗和多樣化需求的重視。與觸控螢幕相比,實體按鈕能提供即時觸覺回饋並減少分心,提升操作安全性。未來產品設計將更注重用戶體驗,探索多樣化的介面形式,並強調安全性與可訪問性。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後發現的新型隱球菌能夠在高輻射環境中生存,並透過「放射合成」將輻射轉化為能量。這種真菌具有黑色素,能吸收輻射,且繁殖快速,具抗輻射潛力。NASA正在研究將其應用於太空探索,以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影響。此外,該真菌在核安、生態恢復和新防護技術開發上亦有應用前景。
Meta最近宣布將允許美國政府和承包商使用其AI模型Llama於軍事用途,標誌著其政策上的重大改變。Llama是一款開源AI技術,全球開發者均可使用,這使得中國等其他國家也開始利用此模型進行軍事應用。此決定引發對AI在軍事領域應用的倫理和安全風險的擔憂,尤其因開源性質使得技術監管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