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抽血環境應具備的五大要素

理想的抽血環境應具備的五大要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抽血櫃台系列 (1) 環境

理想的抽血環境有以下5個重點:

充足的光源、適當溫度、乾淨寧靜有區隔的空間、正確的消毒與 適合的桌椅

光源

最好是垂直且少眩光的白光,

在櫃台抽血是需要倚賴採血者的觸覺與視覺的,視覺辨識受檢者的合適採檢部位並以觸覺的彈性回饋,會有相對高的成功率。因此,理想的櫃台要有自受檢者手伸出後,正上方而下的白光,減少形成陰影的機會。若選用其他黃光也有視覺上誤判的可能性。

適當溫度

25-30度、變化小為佳。

醫院的空調也是一大學問,對於檢驗科來說,變化小的溫度可以保持儀器的檢驗品質穩定,而在公共衛生的角度考量,地處亞熱帶的台灣,相對低的溫度可以減少病原體增生,這也是為什麼多數醫療場所總是冷且有消毒水味。太高的溫度受檢者流汗也會影響採檢,太低的環境溫度可能導致受檢者的靜脈收縮使失敗機會上升。

乾淨寧靜有區隔的空間

隱私的重要、衛生安全疑慮、雙方的配合與平和的心情。

由於採血前核對身分與檢驗內容涉及個人隱私,有不透明擋板做聲音與視覺的區隔很重要。另外,採血為侵入式的檢驗,或多或少於過程中有血液、體液的噴濺或殘留,需要清潔消毒以免汙染與危害。核對身分與採檢的過程需要受檢者專心的配合,有寧靜的環境可以減少資料核對不吻合的狀況,最後,寧靜的環境也讓受檢者心情較為平和。

正確的消毒

手部的清潔與檢查後的整理。

採血者與受檢者的採檢部位有不可避免的接觸,需要有正確的採檢前消毒與完成採檢後的環境整理,避免交叉污染的狀況。手部清潔以濕洗手效果較好,乾洗手為輔助。

適合的桌椅

符合人因性的桌子高度與防止暈針、可調整高度的椅子。

櫃台的桌子高度通常不能做調整,除非有獨立空間做升降設計,適合的桌子高度讓採血者可以更順利的採集血液並減少職業傷害,過高的桌子可能造成受檢者不適外,也會因姿勢的改變讓血管不明顯。 可調整高度的椅子可以與桌面配合,做人因性的調整。扶手、靠背與不能滑動的設計是重要的一環,為應對受檢者在抽血過程或結束後可能發生的暈針狀況,扶手與靠背可以提供短暫支撐,而滑動的椅子可能有跌倒的風險產生。

結論

理想的環境可以減少變因,增加成功採檢的機會,讓採檢過程雙方更省力平和的完成。

下一篇將會從抽血櫃台的器具做整理與分享,請不吝指教,謝謝。

本系列文章參考台灣醫事檢驗學會 "由靜脈採集血液檢體 之檢驗作業指引" 之內容

與臨床學長姐的指導整理


avatar-img
喜鵲的資料星圖
1會員
16內容數
🧪 醫事檢驗師出身的我,在日常中用喜鵲的眼睛觀察世界。 喜歡拆解複雜概念,也熱愛在不同領域中搭橋鋪路, 讓知識不再高冷,而是成為日常裡可親可用的素材。 主題包含: ☁️ 雲象觀察與氣象趣味 🩺 醫學與中醫的身心知識 🧠 心理成長與人際對話 🔬 日常裡的科學邏輯與反直覺發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喜鵲的資料星圖 的其他內容
抽血小知識,破解常見迷思!慣用手或非慣用手抽血都可以,關鍵在血管是否明顯、好下針。別擔心抽血後影響工作,只要短時間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即可。溝通與提前告知醫護人員,能讓抽血過程更順利安心。
抽血時要不要握拳?這篇文章破解抽血握拳迷思,從專業角度說明握拳與否的影響,並提供醫護人員指示、握拳時間與放鬆時機等建議,讓您抽血過程更順利舒適。
本文探討採血過程中的不同採血管及其順序,隨著各種添加劑的用途和影響進行解釋。瞭解不同顏色蓋子的管子如何抑制凝固反應,以及適當的抽血量,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並避免受檢者出現貧血的現象。最後結論強調正確的採血順序將提升檢測品質,並提供常見採血組合的範例以供參考。
抽血小知識,破解常見迷思!慣用手或非慣用手抽血都可以,關鍵在血管是否明顯、好下針。別擔心抽血後影響工作,只要短時間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即可。溝通與提前告知醫護人員,能讓抽血過程更順利安心。
抽血時要不要握拳?這篇文章破解抽血握拳迷思,從專業角度說明握拳與否的影響,並提供醫護人員指示、握拳時間與放鬆時機等建議,讓您抽血過程更順利舒適。
本文探討採血過程中的不同採血管及其順序,隨著各種添加劑的用途和影響進行解釋。瞭解不同顏色蓋子的管子如何抑制凝固反應,以及適當的抽血量,以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並避免受檢者出現貧血的現象。最後結論強調正確的採血順序將提升檢測品質,並提供常見採血組合的範例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