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歐盟法規 ESPR 與數位產品護照 DPP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數位產品護照將成下個永續政策的關鍵

Digital product passport 數位產品護照將成下個永續政策的關鍵


產品數位護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是基於歐盟永續產品生態法規(ESPR)所延伸出的核心概念。它就像產品的「身分證」,記錄了產品從材料獲取、製造、運送、銷售乃至於二手售出,這一整套產品生命週期中對環境所產生之影響的資訊。這些資訊包含碳排放、所製造廢棄物、用水用電等,品牌透過使用 DPP 將所有實體商品資訊完整揭露,讓消費者有權利做出更環保的選擇,企業也能因此優化供應鏈製造環節,降低環境衝擊,成為對永續環境更負責任的企業。隨著 ESPR 於 2024 年經由歐盟拍板實施,DPP將成為所有品牌未來研發商品的新標準,讓所有產業共同朝向更永續的方向發展。

ESPR 與數位產品護照的背景

永續產品生態法規(ESPR)旨在打造一個以永續產品為主流的市場,透過強調產品的耐用性、可修復性以及可回收性,延長產品生命週期,減少資源浪費。為配合歐盟的環境政策,永續產品生態法規(ESPR)將產品的環境影響納入規範範圍,要求製造商承擔責任,減少水資源和能源消耗,以實現更永續的生產模式。數位產品護照(DPP)不僅能提升產品的透明度,更能為品牌帶來全新的商機。透過 DPP,企業可以建立更強大的品牌形象,吸引注重環保的消費者,同時也能優化產品設計,降低生產成本。

ESPR 的誕生乍看之下似乎僅是永續政策的延伸,但其中隱含大量經濟價值。ESPR 前身為針對能源產品所推出的 CEAP(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當時尚未成為法規(regulation),而是一個「倡議」。歐盟立法保障消費者「維修」的權利,因此 CEAP 的精神就是在幾個製造廢棄物量較多的產業類別中,盡可能地讓商品「可維修 Repairable」、「可回收 Recyclable」、「可再利用 Reusable」

CEAP 施行數年,在 2012 年至 2018 年間,因其倡議所誕生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已帶動就業人數增長 5%,達到約 400 萬人。預計至 2030 年循環經濟商機將貢獻歐盟 GDP 0.5%,創造約 70 萬個新工作。而歐盟統計,在其經濟體內的企業平均約 40% 的製造支出皆用於材料,落實原料回收再利用將可提高盈利能力,
保護企業免受原料價格波動。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循環商機也是百利而無一害。超過2/3 的歐洲人希望電子產品能用更長時間,據歐盟統計,2021 年遵循新設計規範所製成的能源產品,已幫消費者節荷包省 1,200 億。DPP 的問世無疑是品牌、消費者、環境、監管機構多贏的重要介質

數位產品護照的結構和功能

DPP 作為產品的數位產品身分證,包含關於產品的關鍵數據,例如:

  • 產品識別資訊:提供產品的唯一識別碼,便於追蹤。
  • 企業社會責任(CSR):說明品牌在永續方面的承諾和舉措。
  • 環境影響資訊:產品在生命周期中的環境影響評估。
  • 原材料來源:詳細記錄產品原材料的來源。
  • 產品規格:包括技術參數和性能描述,以便供應鏈中的不同環節參考。

這些資訊都會透過一個可以讓消費者掃描的資料載體如「QRcode」或「NFC」,以標籤或列印的方式存在於產品上,跟著產品不斷在市場中流通,直到產品消滅。

除去以上資訊類別,數位產品護照(DPP)的資料還必須確保「不可篡改性」,所有資料將必須儲存在歐盟認證的區塊鏈上,並與歐盟會員國海關互通,以確保商品在會員國間流通時皆可受到稽核。這規定不僅能確保產品資訊的安全性與真實性,還能簡化跨境貿易流程。運用 DPP 來與歐盟單一窗口系統整合,海關人員可以快速、準確地驗證產品資訊,提高通關效率。

引入 DPP 後將會擁有什麼發展機會,挑戰和未來商機又是什麼?

👉點此免費閱讀完整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