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在背黑鍋?因為你的掌控慾正在出賣你

為什麼你總是在背黑鍋?因為你的掌控慾正在出賣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人常感覺自己在生活中老是「背黑鍋」,好像出了什麼差錯,最後都會被怪到自己頭上。可是真的是別人硬要把問題丟給你嗎?還是你內心深處一直在做某些自己都不願正視的事呢?

通常那種覺得自己老在「雙黑鍋」的人,內心其實對外在情況很缺乏安全感。他們想要對周遭的人事物有更多掌控,卻不敢或不想直接說出口。表面上,他們可能沒有明著要求別人怎麼做,但行為與氣場裡卻充滿「我想控制、我想影響你」的訊號。這種感覺雖然沒有明白講出來,可周遭的人還是能感受得到。

一開始,也許情勢會照著你心裡預期的方向走,但當結果不如意時,責任自然就會被推回來給你。畢竟,是你在暗中試圖主導,大家就會覺得:「這不就是你拍板說好的、你定案的嗎?那現在出了問題,你不扛,誰扛?」

此時你可能很困惑:「大家不是成年人嗎?為什麼黑鍋又回到我頭上?」但事實是,沒有人會硬讓你背黑鍋,而是你自己先把這口「控制的鍋」丟出去,最後又自己接了回來。如果你真正能在內在感受到安全和穩定,不需要透過干預他人來確保自己的世界不會崩解,那麼無論別人做什麼決定,你都能自在地說:「好啊,我尊重你的選擇。」當你不再想要左右別人的人生時,就再也不會有什麼「黑鍋」要你背了。

記住,玩顯化一定要知道,「給出什麼,就會收回什麼。」如果你給出的能量是「控制」,那最後你收回的體驗一定是「被控制」。如果你從心裡真的建立起穩定、安全和放下掌控的感覺,那麼外在的變動就不會影響到你,更不會讓你再有「背黑鍋」的煩惱。能夠誠實面對內在的不安,才能真正脫離這種無止境的輪迴。

📌對於教練的文章、影片有任何問題,顯化班的同學可以直接私訊我,其他同學可以在下面留言,我看到都會回覆。我們互為顯化,相遇不會是偶然。

📌想學習顯化則完整架構的同學,可以看留言一樓的連結介紹

📌阿明顯化教練

avatar-img
阿明顯化教練的沙龍
232會員
150內容數
【顯化班2.0的課程,也是高我訊息】 讓我從資產千萬,到負債百萬,離婚兩次,兩次都被外遇,成為無後援的單親爸爸,獨自帶著當時剛滿3歲的兒子,快速反轉人生的過程,我很清礎我是怎麼走過來的,所以我也知道此刻你面對了什麼,同學,我跟你說,沒事的,凡事發生必有助於你,我們不是偶然相遇的,我們是互為顯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顯化技巧的真正本質:內在的智慧與力量。透過共振方法與個人化的1對1諮詢,我們將協助學員超越外在工具的限制,進入內心的覺醒與自由。學習如何在顯化的過程中釋放潛藏的信念,並最終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真正活出自我獨特的力量。
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我們常忽視自由背後的責任與挑戰。本文探討如何從內在成熟出發,成為自己命運的主控者,並理解自由所需的智慧與力量。透過實踐顯化法則,我們能夠清晰自我價值觀,擺脫外界操控,真正掌握人生的方向。
探索內維爾的顯化法則,如何透過內心的轉變與感恩的心態,實現祈求的願景。這篇文章強調信仰已完成的一切,並鼓勵讀者從已擁有的立場出發,活出理想自我。此外,介紹了柿子文化在臺灣出版的內維爾作品以及與盧恩符文的關聯,讓我們在顯化的旅程中找到內在的力量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因他人的行為而生氣,但這種情緒反應與對象的存在有關。透過《莊子》的故事,本文探討了空船效應與情緒勒索的概念,並強調個人應負責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從每一次的情緒反應中學習,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煩躁。最終,解決問題才是重點,而非情緒的綁架。
本篇文章探討了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以及如何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源於愛。愛的行為應該是自然流動的,並不帶有交換或回報的期待。本文還分析瞭如何通過自由與成全的核心概念,放下交換心態,以便實現更純粹的關愛,達到內心平靜和滿足。如果你對愛的本質有疑問,這是一篇值得閱讀的文章。
本文探討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實相,強調內心認同與行為的關聯。透過改變信念的程式編碼,我們能夠創造新的經驗,並持續維持理想的身分與結果。具體案例中,也提到如何透過自我認同來改變飲食與身體反應,最終實現體態的轉變。文章還提供反思現有信念的建議,以解開自我設限,鼓勵讀者積極選擇新的信念以改善生活。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顯化技巧的真正本質:內在的智慧與力量。透過共振方法與個人化的1對1諮詢,我們將協助學員超越外在工具的限制,進入內心的覺醒與自由。學習如何在顯化的過程中釋放潛藏的信念,並最終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真正活出自我獨特的力量。
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我們常忽視自由背後的責任與挑戰。本文探討如何從內在成熟出發,成為自己命運的主控者,並理解自由所需的智慧與力量。透過實踐顯化法則,我們能夠清晰自我價值觀,擺脫外界操控,真正掌握人生的方向。
探索內維爾的顯化法則,如何透過內心的轉變與感恩的心態,實現祈求的願景。這篇文章強調信仰已完成的一切,並鼓勵讀者從已擁有的立場出發,活出理想自我。此外,介紹了柿子文化在臺灣出版的內維爾作品以及與盧恩符文的關聯,讓我們在顯化的旅程中找到內在的力量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因他人的行為而生氣,但這種情緒反應與對象的存在有關。透過《莊子》的故事,本文探討了空船效應與情緒勒索的概念,並強調個人應負責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從每一次的情緒反應中學習,改變看待問題的方式,以減少不必要的焦慮與煩躁。最終,解決問題才是重點,而非情緒的綁架。
本篇文章探討了什麼是無條件的愛,以及如何識別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源於愛。愛的行為應該是自然流動的,並不帶有交換或回報的期待。本文還分析瞭如何通過自由與成全的核心概念,放下交換心態,以便實現更純粹的關愛,達到內心平靜和滿足。如果你對愛的本質有疑問,這是一篇值得閱讀的文章。
本文探討信念如何影響我們的實相,強調內心認同與行為的關聯。透過改變信念的程式編碼,我們能夠創造新的經驗,並持續維持理想的身分與結果。具體案例中,也提到如何透過自我認同來改變飲食與身體反應,最終實現體態的轉變。文章還提供反思現有信念的建議,以解開自我設限,鼓勵讀者積極選擇新的信念以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