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打破對有錢人的印象-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哈囉大家~今天來介紹的是《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這本書是作者Thomas J. Stanley 在研究長達20年以及對超過15000名有錢人所做的統計研究。而雖然本書是在將近30年前的1996年出版,但書裡面的許多觀念和統計數據依然和現在的數據幾乎相同。透過這本書也能讓我們對有錢人的看法會有所不同。

但是關於這個書名,我是覺得直接用英文書名直翻或許是個更好的選擇: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也就是「住隔壁的百萬富翁」。為什麼呢?

各位或許有一些經歷,發現那些鄰居或是住附近的人,他們的穿著都是那些衣服而已而且每天都是那幾套衣服在搭配。車子也是開那種便宜到不行的國產車,去吃的也都是路邊攤,甚至他過得生活和你也幾乎相同,根本看不出來他實際上擁有的資產是你的好幾十倍甚至百倍。

這也是作者在研究了如此多人的一個大結論:

他們都很「節儉」

當時在看這本書時,看到這兩個字的我也感到相當驚訝,想說這兩個字出現在這種書上也未免太衝突了吧?

畢竟大家所想的有錢人或許也和我的想法一樣:

住在很貴的房子、開名車、整天吃高檔料理或穿名牌衣服和背著名牌包包等等。

不過作者發現了一項事實,就是上述說的,也就是大家想像的有錢人,其實只佔了所有有錢人的一小部分。相對於大部分有錢人的生活,基本上就和你的鄰居一樣,樸素且非常節儉。

作者簡單把這兩類人分為「超優理財族」和「超遜理財族」而前者雖然看起來生活一般,但他們的總資產卻是你的好幾十倍;而後者雖然生活看起來過的相當富裕,但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靠著高收入低資產的生活。

但他們為什麼不透過各種奢侈品來證明自己呢?

作者透過這些訪問發現:

他們清楚自己要什麼

也就是不靠大部分人對有錢人的既定印象來讓大家看到他們是有錢人,而是透過自己需要什麼,並不是因為別人想要什麼而已。

用購買商品來造成的優越,比經濟成就上的優越來的容易多
他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有很多花大錢,擁有各種象徵身分地位的手工製品,其實並不有錢。

當你看到一輛跑車時,你根本不會在意開車的人是誰:

作者做了個研究和統計,對那些「超優理財族」開的車進行了統計,發現那些真正的有錢人,大部分開的車都是福特或是凱迪拉克那些國產車,也只有極少數的人會花大錢高價買進口車和名牌車。

這也讓我不禁思考: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讓大家看到我們最好的那一面,但其實每個人看到的只是你花錢買的東西,根本看你一眼都不會。

也讓我在思考時開始想了這個問題:這個東西是我真正需要的,還是只是像其他人證明我的生活很好,過得很有錢呢?

作者也提出了像是對子女的理財觀念和預算規劃等等。

看完這本書你或許除了會打破對有錢人的印象外,或許也會讓你改變了消費的習慣和想法。推薦各位去看看囉~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哈囉,歡迎來到這裡~ 對你來說閱讀的目的是甚麼呢? 這裡除了會分享我的讀書心得之外,也歡迎各位推薦各種的書給我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