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被一縷陽光亮醒的我,突然想到我原本上一篇想分享什麼內容XD這一篇主要是分享一些我在裝潢過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讓大家能避開一些常見的坑,順利打造出夢想中的家。
插座配置

做明線插座就會這麼突出
插座的數量和位置,看似不起眼,卻直接影響著我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在裝潢之初,仔細規劃每個空間的插座需求,絕對是明智之舉。畢竟,插座的線路一旦埋入牆面,要再做更動可就困難重重了。建議在裝潢前,就將所有插座的位置和數量確定下來,並與設計師或水電師傅充分溝通。如果是會露出來的地方,建議多加點錢洗牆,不然走明線的插座會很凸出。(藏在大家具後方的就可以省點錢做明線沒關係)
插座數量怎麼估算?
了解各空間需求與電器使用情境- 玄關與客廳: 電視、音響、遊戲機、檯燈、財位燈、電扇、掃地機器人、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吸塵器等,另外還有沙發後方與茶几旁。
- 臥室: 床頭燈、手機充電、電腦、吹風機、電扇、除濕機、掛燙機、床頭兩側等處,書桌旁則視個人需求增加。
- 廚房: 冰箱、微波爐、烤箱、電鍋、果汁機、咖啡機等,另外水槽下方、廚具櫃內、中島等處都需預留插座。
- 浴室: 吹風機、電動牙刷、除濕機、鏡子旁、洗手台下方、馬桶旁。
預留未來擴充空間
- 智慧家電: 考量未來可能添購的智慧家電,例如智慧音響、空氣清淨機等。
- 科技產品: 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更新速度快,插座數量應留有餘裕。
系統櫃
系統櫃是現代居家裝潢的熱門選擇,它能依照個人需求與空間條件量身打造,提供絕佳的收納機能。相較於傳統木工訂製,系統櫃板材在工廠預製完成後,僅需於現場組裝,大幅縮短施工時間,同時也能減少現場粉塵與噪音,讓裝潢過程更為便捷。然而,由於系統櫃具有高度客製化的特性,一旦設計定案後,便難以進行大幅修改。
尺寸很重要!!
為了實現收納空間的最大化,並貼合個人使用習慣,建議在設計每個櫃體前,先仔細盤點欲收納的物品。針對物品尺寸,規劃出合適的收納空間,或以您偏好的收納籃尺寸為依據。此外,務必留意設計圖上的櫃體尺寸,通常未包含板材厚度,且施工過程亦可能產生些微誤差。為避免發生如添購的收納用品因尺寸不符而無法置入的情況,建議於櫃體完工後,再次進行實際測量,以確保空間尺寸的精確性,避免像我一樣買了尺寸很剛好的垃圾桶,卻差了0.1公分就塞不進去(淚)。

下方層板為固定式,收納物品會有所限制
有可調式隔板就能先隨意設計嗎?
儘管系統櫃隔板高度可調整,但於設計定案前,仍須審慎決定櫃內層板數量,過多或過少皆可能造成收納困擾。此外,為強化頂天系統櫃的承重力,避免板材彎曲,通常會於櫃體中段增設固定式隔板。若未特別指定,此隔板多位於正中央,其高度可能影響垂直長型物品(如吸塵器、拖把、掃把)的收納。若欲於櫃體內設置插座,亦須預先考量插座位置,以便於固定式隔板的上方或下方進行配置。
開門方式要怎麼選?
在系統櫃設計中,除了滑門與三折門之外,常見的左右對開門片亦需列入考量。單門櫃體的開門方向,應依據個人慣用手勢及家具擺放位置妥善規劃,避免使用上的不便。例如,中島下方的收納櫃若採用隱藏式把手並設計為由下往上開啟,可能造成使用上的困擾,此時改為拍拍門或實體把手或許更為理想。
此外,針對小型電器(如電扇、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的擺放需求,頂天櫃體可考慮採用上下分段式門片設計,以減少每次取用電器時搬動的麻煩。而衣櫃抽屜亦建議避免設置於對開門片內,以確保收納空間的最大化及取物的便利性。這些細節設計不僅能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更能為櫃體增添獨特的設計感。
窗簾
窗簾不僅是遮光工具,更是營造居家氛圍的要角。現今窗簾形式多元,不再侷限於傳統布簾,各具優劣。

窗戶右側就是我的梳妝台,化妝很方便引入自然光
窗簾設計新思維
個人偏愛無繩設計,操作簡便,拉動順暢。此次裝修亦讓我了解到,窗簾並非僅能收於窗戶兩側。若梳妝台恰巧位於窗邊,建議將窗簾設計為可反向移動,如此一來,化妝時便能善用自然採光,妝容更為自然精準。

漏光真的很討厭!!!
窗簾遮光學問大
關於窗簾的遮光效果,多數人都知道尺寸需略大於窗戶,卻往往忽略了中央布料的重疊方式。我家主臥空間有限,窗戶與床僅距約三十公分。由於我對光線極為敏感,一旦窗簾未調整妥善,便容易因漏光而驚醒。然而,我家的窗簾設計為右側布料覆蓋於左側上方,導致縫隙間偶有漏光。若能重新選擇,我會偏好左側布料在上方的設計,以確保更佳的遮光效果,提升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