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房間:在空間中尋找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許多女孩對於獨居,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想像,有人也許已經實現夢想,也有許多人正在追尋的道路上,屬於自己的小小秘境,你們又有著怎樣的想像呢?

raw-image
保持擁抱生活的熱愛


在西曬小套房裡,窗戶透著城市間的一抹綠意,清新空氣在房間裡流淌,一張顯眼的黃色便條紙貼在全白的牆面,裡面寫著「Relax… Deep breath… Smile…」,文字旁精心妝點露著半臉的太陽與花朵,像是這個房間帶來的愜意,以及曼晴自身散發的輕柔溫暖。


學生時期的跨海時光

提及過去與家人的生活,從搬家、為了省冷氣費和媽媽同住主臥室,再到高中求學時的短暫寄居,面對空間的轉移已讓曼晴習慣適應不同個性的人。「比起害怕轉變,我更想用抱有期待與享受的心情來面對。」於是曼晴在大四那年,跨越了十萬公里以上的路程,到陸地的另一端——法國,展開冒險。


談起法國時光,曼晴跟我們分享宿舍裡最重要的景色,坐在桌前,眼前便是大片窗戶,窗外呈現的景色是不同於我們想像滿是時尚精品的法國,而是綠意盎然的自然風光,映襯遠方山巒,一旁的學院牆面畫著相擁而舞的戀人,青綠藤蔓攀扶其上,曼晴開玩笑地說「這裡簡直是法國版的暨南大學!」在同學們學習適應異國步調的期間,反而成為曼晴「真正放鬆」的時刻,愜意地哼著歌、自在地漫步街道,並誠實地與自己長時間相處。


在熟悉法國校園生活後,曼晴開始嘗試煮飯,從一開始的西洋料理、義大利麵、烤雞翅,到後來回歸中式家鄉菜,番茄雞蛋麵、牛肉麵,甚至實現了朋友的心願,還原出《蠟筆小新》中的美食——味噌奶油玉米拉麵,這些全被收進曼晴的生活紀錄中。


出社會後的避風港

隨年紀增長,我們透過摸索與嘗試,為自己的人生去繁就簡。曼晴第一次出社會選擇租屋處時,生活機能、租金、獨立衛浴以及「日光透進房內的時數」已成為曼晴的堅持,於是位在「柳川水岸步道」旁的小套房,成為曼晴在臺中的避風港。


房裡的窗景,映出曼晴在不同人生階段中,所遇的風景與心境。大學時期的窗,當陽光透進,照著曼晴與摯友的身影,推開宿舍房門,當下的喜悅便能得到即時的回饋;出社會後的窗,陽光仍透過窗戶滲入房內每個角落,推開水泥大樓的鐵門後,卻僅剩不熟識的鄰居。空間的轉換時常影響心境,特別的是,曼晴打破了這樣的定律:「只要內心安定、放鬆,即便外界嘈雜也不影響自己的獨處時間。」曼晴從容地應答。


除了打氣黃色便條紙,書桌牆面貼滿與摯友同框的拍立得貼,桌面上則擺放外國紀念品和友人的卡片與乾燥花,這些回憶成為曼晴每日的維他命C!附近街景——柳川,是曼晴散步的首選地點。「有次接近晚上十點,我在柳川散步到一個很喜歡的地方,那裡有椅子又靠近水,水面因為路燈照射閃亮亮的,當時我播著音樂看著遠方高樓,盯著來往路人,坐在那裡唱歌。」憶起柳川水面波紋點綴街道的同時,曼晴分享著繁忙生活中的一點愜意。 


對曼晴而言,臺中只是步入社會的起點,而非終點。不喜歡與無聊共處的曼晴跟我們聊起目前的工作,因為已能完美地完成所有工作事項,這已無法滿足她對於豐富生活的追求,因此自然地分享未來將前往其他城市探索的決定。


成為溫暖自己的那道光

從法國宿舍抬頭望眼可見的學院建築與山巒風光,到臺灣獨居套房中低頭俯瞰的柳川,房間轉變的歷程就像曼晴成長的縮影,從對外在的好奇,逐步走向誠實的自我。「雖然這個世界好像真的有點現實跟殘酷,但其實還是有很多小小的美好可以被發現。我很建議可以去外面散散步。」曼晴認真地用自己的雙腳持續體驗世界,打開五官儘可能接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論哪種情緒,曼晴總能將其轉化為持續溫暖自己的能量,像發電機般。


「孤獨並不屬於負面的詞,反而是一個可以沉澱自己的機會,可以好好了解自己」曼晴提及世界另一端一定也有為了「變得更好」而獨自努力的人,這樣一想自己好像也不孤單了。如果能理解現在的孤獨和將來的成長會成正比,或許能更坦然地與自己共處。


走過各式居住空間,曾經與媽媽一起睡同間房的日子、在法國與自己共處的時刻以及與摯友通話分享生活的獨立小套房。在迴盪孤獨與自由的光譜裡,曼晴的房間總是有一扇窗,這扇透著陽光的窗,讓曼晴持續相信世界美好。曼晴溫暖並非是夏日難耐的暑氣,而是樹葉間隙露出的那點點日光。


raw-image
練習一個人生活


在高樓林立、生活步調緊湊的信義區裡,有一間充滿日光的小雅房。平時生活忙碌的芊宇,偶爾會因為這些光的存在而得以喘息。

  目前住在雅房的芊宇,休閒時會在房裡拿出吉他自彈自唱,高中的社團經歷讓她愛上彈吉他,即使面對學業壓力,芊宇對音樂的熱愛仍延續至今。溫暖許多人心的獨立樂團——南西肯恩在2021年發行的〈練習一個人生活〉,芊宇認為這首歌唱出她的心聲——選擇獨自北漂,練習一個人過生活。

 

北飄向前 背後掙扎

  高三面臨選校壓力,芊宇幾次想留在中部,考慮未來發展,仍決定到臺北醫學大學就讀,其實選擇臺北,還包括其他原因,「因為我家太多聲音了。」芊宇理智上知道父母偶爾的碎念是在關心自己,但各種聲音與打擾長期席捲自己的私人空間,漸漸讓芊宇感到煩躁與無力。

  升大學後,芊宇一開始選擇住學校宿舍,雖然室友們友善,但宿舍生活偶爾會讓她感到「悶悶的」——當情緒低落需要獨處時,有時會不知道該躲去哪裡。到了大二,芊宇開始向外尋覓心儀的租屋處,當良好採光映入眼簾,使她決心要住進這間位在象山附近的二樓雅房。堅定的心意不只呈現在住處的選擇,背後更表示芊宇開啟了獨自生活的門扉。


一體兩面的獨居生活

  許多事物或選擇總一體兩面的呈現——房間裡的大片落地窗,帶來的採光為芊宇的生活添加許多溫暖,但當臺北進入冬天時,落地窗因老舊而無法完全鎖緊導致北風吹進房間,這讓原本就怕冷的芊宇在睡覺時蓋上三層毯子;準備每日三餐,時常快樂地決定菜色跟吃飯時間,卻曾因為房東未提前通知的冰箱斷電,讓裡頭的伙食全部泡湯;擁有大量自己的空間與時間後,練習適應長時間的孤寂成了芊宇的新課題。

   「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都要靠自己了,有次請房東幫忙處理燈泡壞掉的問題,他說自己處理。」閃爍的燈泡和不理學生需求的房東,是自由生活裡的一點代價,同時是芊宇練習成長的習題——拍下照片、請教水電行老闆,到更換電阻器以及看著燈泡發亮。

  這些被迫成長的經歷,並沒有使芊宇停下步伐,發現不滿足大學的基礎課程以及花太長時間為寂寞難過,決定讓自己充實地忙碌起來,包括開始做牙醫助理,以及穿上白袍主動進入實驗室,專研大量醫學知識。

  談起自己逐漸掌握的牙助工作,「覺得自己有在付出和學到東西。深深感受到大學生活不再只是坐著學,我現在做的是幫助別人的行為,當他們跟我說謝謝,就感到活力滿滿!」提及身在醫療體系的自己為他人付出獲得的感動,芊宇流露出和換好燈泡同樣驕傲的神情。


踏實的每一步

  在北漂前芊宇就已稍微設想可能遇到的困難,而實際體會後,仍時常出現「想家」的念頭。「但我也跟自己說,這是自己選擇的,撐也要撐完!」因為十分了解自己的目標,芊宇願意堅定地咬緊牙根,並持續邁出步伐。

  對於未來想要北漂獨居的女孩,除了芊宇強烈推薦要增購「除濕機」這樣實用的物品,同時建議:「自己加油外,可以找別人幫忙!出外靠朋友,維持好人際關係是重要的。但要多顧慮自己些,可以替別人著想,但要以自己為重。」

  待在天氣比臺中家鄉更難莫測的臺北,以及相較以往,大學期間有了更多煩惱與挫折要獨自面對,新生活看似艱辛,但問起芊宇最喜歡的生活階段,她堅定回答:「就是現在!」因為這是真正開始為自己人生負責的起點,芊宇認真看待腳下的每一步,過程是如此的踏實與堅毅。




採訪|黃宣瑄、馮永晴、馬千惠、陳淼昕

文字|馮永晴、馬千惠、陳淼昕

美術編輯|馮永晴

首圖攝影|賴方伃

照片提供|廖曼晴、陳芊宇


﹏﹏﹏﹏﹏﹏﹏﹏﹏﹏﹏﹏﹏﹏﹏﹏﹏﹏

《 好 感 ∞ 》 刊 物 販 售 中 !

﹋﹋﹋﹋﹋﹋﹋﹋﹋﹋﹋﹋﹋﹋﹋﹋﹋﹋

歡迎喜愛紙本刊物、或是想支持女孩培力的你訂購收藏!

訂購連結


raw-image


🎁喜歡2024《好感∞》嗎?

邀請你和我們分享你閱讀後的感受,填回饋問卷抽好禮!

回饋問卷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好感∞│女子共感 ‧ 青春發聲
19會員
22內容數
《好感∞》是一本來自中台灣的女孩誌,訴求「女子共感 ‧ 青春發聲」,由每一期的編輯種子共同企劃、採訪報導、美編設計,希望與讀者分享女性/性別議題,跳脫框架不設限~
2025/02/04
在虎尾的某個巷弄裡,藏著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虎尾厝沙龍。在這,讓這間書店彷彿成為了鬧區讓這間書店彷彿成為了鬧區裡的一處秘密基地。希望透過這裡,傳遞出書籍的力量,並推動女性主義的理念,延續著她們在社會運動中的努力。
2025/02/04
在虎尾的某個巷弄裡,藏著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虎尾厝沙龍。在這,讓這間書店彷彿成為了鬧區讓這間書店彷彿成為了鬧區裡的一處秘密基地。希望透過這裡,傳遞出書籍的力量,並推動女性主義的理念,延續著她們在社會運動中的努力。
2025/02/04
本篇文章將會分享巫明如策展戲劇節的心路歷程、演員與策展人雙重身份間如何自由切換的 故事以及與在地居民互動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動人的故事,感受巫明如如何將戲劇 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為魚池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04
本篇文章將會分享巫明如策展戲劇節的心路歷程、演員與策展人雙重身份間如何自由切換的 故事以及與在地居民互動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動人的故事,感受巫明如如何將戲劇 的光芒,照亮每一個角落,為魚池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2/04
許多女孩們因為無法符合「理想」而放棄穿著自己真正喜歡的服裝,或者因為對自己外貌身材的不滿而喪失自信。這些壓力常來自對自我的苛求焦慮,或外界對於我們外表、服裝的要求,使得我們很難真正的對身材與外貌感到自在。 而接受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透過採訪林家妏,可以為更多女孩提供一份陪伴與力量。
Thumbnail
2025/02/04
許多女孩們因為無法符合「理想」而放棄穿著自己真正喜歡的服裝,或者因為對自己外貌身材的不滿而喪失自信。這些壓力常來自對自我的苛求焦慮,或外界對於我們外表、服裝的要求,使得我們很難真正的對身材與外貌感到自在。 而接受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透過採訪林家妏,可以為更多女孩提供一份陪伴與力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一個人獨行太久,自然地就會想要與人一同。那麼,總是隱沒在群體中的人,偶爾,也想體會單飛的滋味…… 下一站,會是哪裡呢?她開始期待了……可以期待了……她幸福地期待著。
Thumbnail
一個人獨行太久,自然地就會想要與人一同。那麼,總是隱沒在群體中的人,偶爾,也想體會單飛的滋味…… 下一站,會是哪裡呢?她開始期待了……可以期待了……她幸福地期待著。
Thumbnail
自從搬到台北之後,她就一直住在雅房,北漂五年,換了幾次租屋處,但都選擇了一層隔了好幾間的雅房,衛浴要共用,甚至沒有公共空間可以休息或招待客人。 但她無所謂,反正平日裡就公司和租屋處兩點一線的她其實沒有什麼朋友,偶爾和以前的同事或同學聚餐也都會選在餐酒館或一般餐廳,所以她一直沒有帶朋友回過家,因
Thumbnail
自從搬到台北之後,她就一直住在雅房,北漂五年,換了幾次租屋處,但都選擇了一層隔了好幾間的雅房,衛浴要共用,甚至沒有公共空間可以休息或招待客人。 但她無所謂,反正平日裡就公司和租屋處兩點一線的她其實沒有什麼朋友,偶爾和以前的同事或同學聚餐也都會選在餐酒館或一般餐廳,所以她一直沒有帶朋友回過家,因
Thumbnail
我擁有礁溪的房子空間,是幸福或是孤單呢? 前幾天,在礁溪的家中,外面下著雨,地上是溼的,天色暗暗的,周圍很安靜,靜到好像沒有人居住似的,就是沒有「人聲」,除了偶而經過的車聲以外。我好像剛醒來,或剛做完什麼事,站在房間時,突然想到:「我為什麼在這裏?為什麼有這麼一間屋子,我住在這裏?一個人在這裏。」腦
Thumbnail
我擁有礁溪的房子空間,是幸福或是孤單呢? 前幾天,在礁溪的家中,外面下著雨,地上是溼的,天色暗暗的,周圍很安靜,靜到好像沒有人居住似的,就是沒有「人聲」,除了偶而經過的車聲以外。我好像剛醒來,或剛做完什麼事,站在房間時,突然想到:「我為什麼在這裏?為什麼有這麼一間屋子,我住在這裏?一個人在這裏。」腦
Thumbnail
#48 「家」該是什麼模樣的呢? 如今回想,似乎都在一步步達成中。 去年5月,想在蜜月旅行之前,獨自拜訪。 很貪心的小願望。 只因貪戀著獨處的時光,以及曾在那棟房子裡的美好記憶。
Thumbnail
#48 「家」該是什麼模樣的呢? 如今回想,似乎都在一步步達成中。 去年5月,想在蜜月旅行之前,獨自拜訪。 很貪心的小願望。 只因貪戀著獨處的時光,以及曾在那棟房子裡的美好記憶。
Thumbnail
我媽在我小時候做了一個夢,那時我甚至還沒有讀小學,卻夢見二十多歲的我躺在巴黎地鐵站裡像個流浪漢。曾經以為這是個預知夢,但我現在已超過三十歲,還好好地住在一間房子中。 巴黎人買不起,那是誰在交易呢?朋友淡淡的說:「美國的有錢人,或者這幾年的亞洲人。」 大概多數的台北市民都會有此無奈。
Thumbnail
我媽在我小時候做了一個夢,那時我甚至還沒有讀小學,卻夢見二十多歲的我躺在巴黎地鐵站裡像個流浪漢。曾經以為這是個預知夢,但我現在已超過三十歲,還好好地住在一間房子中。 巴黎人買不起,那是誰在交易呢?朋友淡淡的說:「美國的有錢人,或者這幾年的亞洲人。」 大概多數的台北市民都會有此無奈。
Thumbnail
「她喜歡安逸但渴望突破;喜歡獨處又渴望與外界人事物互動」V從小到大沒搬過家,她一直住在熟悉的社區、熟悉的空間。扣除小時候和弟弟在隔壁房間上下舖同房的幾年,她目前所處的臥房,一待就是二十幾年。房間與她的生活密不可分, 並且能肯定的說,她喜歡自己的房間、樂於待在裡面,但....
Thumbnail
「她喜歡安逸但渴望突破;喜歡獨處又渴望與外界人事物互動」V從小到大沒搬過家,她一直住在熟悉的社區、熟悉的空間。扣除小時候和弟弟在隔壁房間上下舖同房的幾年,她目前所處的臥房,一待就是二十幾年。房間與她的生活密不可分, 並且能肯定的說,她喜歡自己的房間、樂於待在裡面,但....
Thumbnail
嚮往以久的獨居生活,在被無盡的時間拉長之後開始消磨殆盡。原來憧憬有時是建築在想像或新鮮感之上。 在極致的獨處時間裡,陽台成了給予我短暫間隔與逃脫的空間:公眾的喧囂對談恰好反襯出獨處的沉靜。或許我們有培養孤獨之必要,便也有尋求群眾之必要,不論那是認同、歸屬或只是關於存在的確認。
Thumbnail
嚮往以久的獨居生活,在被無盡的時間拉長之後開始消磨殆盡。原來憧憬有時是建築在想像或新鮮感之上。 在極致的獨處時間裡,陽台成了給予我短暫間隔與逃脫的空間:公眾的喧囂對談恰好反襯出獨處的沉靜。或許我們有培養孤獨之必要,便也有尋求群眾之必要,不論那是認同、歸屬或只是關於存在的確認。
Thumbnail
房子開始只是用霉斑警告我,水纹已經擴散到輪胎大小時,我知道我離開這裡,只是時間問題。
Thumbnail
房子開始只是用霉斑警告我,水纹已經擴散到輪胎大小時,我知道我離開這裡,只是時間問題。
Thumbnail
第一章:雙面維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九月二十一日,2019 臺北對於驀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臺北她是特別獨立的,因為她擁有她所需要的一切,必須靠點叛逆製造麻煩好讓她解決。但在蒙特婁却是截然然不同,她是多麼渴望能跟大家一樣,可惜她的法文不夠流利,曾經令她自豪
Thumbnail
第一章:雙面維若妮卡(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九月二十一日,2019 臺北對於驀然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臺北她是特別獨立的,因為她擁有她所需要的一切,必須靠點叛逆製造麻煩好讓她解決。但在蒙特婁却是截然然不同,她是多麼渴望能跟大家一樣,可惜她的法文不夠流利,曾經令她自豪
Thumbnail
我和說書人來小旅行,住台北晶華。 Check-in時櫃檯幫我們升等到20樓(最高樓)的沐蘭套房 (不知道為什麼), 入住時剛好看到窗外掛著大彩虹,房間廁所都很寬敞。
Thumbnail
我和說書人來小旅行,住台北晶華。 Check-in時櫃檯幫我們升等到20樓(最高樓)的沐蘭套房 (不知道為什麼), 入住時剛好看到窗外掛著大彩虹,房間廁所都很寬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