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为什么许多人认为80年代中国最自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袁莉主持的《不明白播客》有一期节目访谈美国汉学家林培瑞:“林培瑞:我的中共幻灭史”;谈林培瑞与中国的交往与认识。林培瑞有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他认为80年代并非人们通常认为那样的是中国最自由的黄金时代。


“林培瑞: [00:24:52] 慢慢的一直有改变。我73年以后开始读一些批评中共的书,对我有影响的比较大的是西蒙·雷斯的《中国影子》(Chinese Shadows by Simon Leys)。我开始更深地怀疑.可是怀疑最深的一个时候是79年、80年伤痕文学的时候,刘宾雁对我影响非常大。刘宾雁的79年9月的人民文学的刊物上有一篇《人妖之间》。《人妖之间》对我震动很大,然后读了他别的一些报告文学、小说也有。80年一直到88年,我没有长期在中国,80到89有一年在北京工作。

80年代,借我很多朋友看,中国朋友看,是个越来越开放的一个时候。在我个人不是那么个印象。我从一个最理想的一个概念,慢慢地、间接地、一步一步地看得更深。所以我看80年代虽然中国更开放,我自己是越来越失望。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我们刚才提到过,然后87年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最佩服的刘宾雁先生被开除党籍等等。这都是六四以前,所以我80年代还是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社会,更是一步一步的幻灭。我的幻灭不是一下子的。”

袁莉也赞同他这个观点,认为有了互联网后才是中国最自由的时期。那大概就是90年代后期。


“袁莉: [00:26:40] 比我稍微大一点,差不多大十岁左右的很多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还有我来美国这边也遇到一些80年代在中国的美国人,他们都把80年代看做是中国思想最自由的,最活跃的,最黄金时代。实际上我老在想,我就觉得那个时候其实可能就是北京的一小部分人,他们有一些自由。那时候中国社会的大多数人,他们享有自由肯定是后来互联网有了以后,中国人有钱可以出国留学了,可以去看世界了的时候。比如说2010年,就是习近平上台之前有一段时间,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的自由度肯定比80年代要大多了。”


仔细想想,林培瑞的观点确实言之有理。他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容易保持客观和理性。而经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的中国人,其认识则是来自于主观感受。


raw-image


80年代,无论从言论自由、经济自由还是社会自由而言都不如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90年代后期,有了互联网,中国人的言论自由到达空前高度。中共对互联网的管制那时还没有建立起来;经济自由则可以自由择业了,物价也放开了。加入WTO后,民营企业自2004取得进出口贸易权,等等。而80年代都还有粮票,工作调动和上大学还要迁移什么粮油关系。辞职、报考研究生还要单位批准;社会自由方面,2003年10月始,结婚取消单位开具介绍信,等等。


那么为什么通常认为80年代最自由呢?一个原因是认为89学运被镇压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转折点。之前中国的政治改革有渐进的趋势,之后政治改革就停滞甚至倒退了。因此中国人的自由度就越来越差了。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通常持这种观点。


第二个原因是以主观感觉代替客观事实。因为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几乎没有丝毫的自由。那么稍为一松绑,就感觉特别地痛快。特别是那些受迫害的人,给他们“平反”,恢复待遇后,就更是觉得一夜之间两重天了。往后,虽然继续松绑,自由度越来越大,但是松绑的幅度可能没有80年代大,就认为不如80年代自由。更重要的是,即使以后松绑的幅度比80年代大,比80年代多,但边际效用是下降的。这跟经济学上需求满足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下降的道理是一样的。口渴时喝一口水,能得到极大的满足。接着第二口水,第三口水带来的满足就越来越低。


我认为中国最自由开放的年代应该是1998年至2007年的十年,也就是江泽民第三任期和胡锦涛第一任期,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期间。这十年是中国最开放,中国人享有自由最多的十年。再往后,胡锦涛第二任期,自由的绝对值就开始减少了。但减少的速度还比较温和。而习近平上台后,自由的减少就越来越加速了。


2025年2月4日

avatar-img
5會員
133內容數
眼之所見,耳之所聞,心之所想。在雜亂的現象中探尋本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