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為大樓的水垂效應,或水管問題(結構工程),水流音量過大,鄰居要用公寓大廈條例的噪音管制法來告你,是否告的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因為大樓的水垂效應,或水管問題(結構工程),水流音量過大,鄰居要用公寓大廈條例的噪音管制法來告你,是否告的成?

如果因為大樓的水垂效應,或水管問題(結構工程),水流音量過大,鄰居要用公寓大廈條例的噪音管制法來告你,是否告的成?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噪音管制法》,夜間(晚上10點至隔日早上8點)住宅區噪音不得超過50分貝,但能否因此成功檢舉或提告,仍取決於噪音來源、可歸責性及管轄機關的認定。

1.噪音來源與可歸責性

●若半夜洗澡時因大樓的水垂效應(即水管震動導致的噪音)或水管結構問題,導致水流聲音過大,則噪音來源主要來自建築本身並非住戶的過失或人為干擾

●這與一般情況下的人為噪音(如喧嘩、播放音樂、裝潢施工等)有所不同,因此鄰居要以噪音管制規定來告住戶,成功機率不高。

2.鄰居能否成功檢舉或提告?

✅ 環保局檢舉的可能性:

●若鄰居向環保局檢舉,環保單位會派員進行噪音測量。

●若測量結果顯示噪音超標,環保局通常會要求大樓管理委員會或建商改善,而非直接開罰住戶。

●住戶可主張噪音來自大樓結構,應由管委會或物業管理單位負責改善水管隔音,而非由個人承擔責任。

✅ 民事訴訟(如妨害安寧)可能性:

●若鄰居提起民事訴訟(如主張洗澡水流聲影響生活),法院會考量噪音是否異常、是否超過合理範圍。

●若此問題屬於大樓固有結構問題,住戶並無直接責任,法院不太可能判決住戶賠償。

✅ 公寓大廈管理機制:

●向管委會反映,管委會可能要求所有住戶遵守夜間安寧規範,如限制特定時段用水。

●可與管委會溝通,要求大樓改善水管隔音設備,例如加裝消音裝置或調整水壓系統。

3.結論

❌鄰居直接用《噪音管制法》告住戶,成功機率低,因為:

●噪音來源是大樓結構問題,住戶無法完全控制。

●環保局的處理方向,通常是要求大樓管理單位改善,而非罰住戶。

●法院審理時會考慮「是否異常噪音」與「住戶是否有責任」,若僅是正常用水行為,則難以成立民事責任。

✅ 建議解決方式:

●住戶可向管委會或物業管理反映,請求檢修水管、加裝消音裝置。

●若鄰居反映過於頻繁,住戶可請環保局或專業單位檢測,提供科學數據證明噪音是結構問題,而非住戶可控制的行為,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