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

含有「民事訴訟」共 17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如果把 Novo Nordisk 與 Eli Lilly 的 GLP-1 藥物之爭看作一場足球比賽,那麼 2021—2025 年就像是上半場:**Semaglutide(Ozempic®/Wegovy®)**憑藉較早上市,在勢頭上壓制 Tirzepatide(Mounjaro®/Zepbound®)
Thumbnail
格友#c00ba-avatar-img
21 小時前
您好 非常感謝好文 2.3 有點讀不懂 想請問 Lilly是怎麼解決API放大的問題 謝謝
《Black Box Diaries》是一部由獨立記者伊藤詩織(Shiori Itō)自導自演的紀錄片,記錄了她在 2015 年遭到知名電視記者山口敬之性侵後,決定站出來追究責任的過程。影片以她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結合手機自拍、調查畫面與新聞片段,重構了案發經過與漫長的司法追訴。
Thumbnail
4/5黑箱日記
Vytha xu-avatar-img
2025/08/10
❤️ ❤️ ❤️ ❤️ ❤️ ❤️ ❤️ ❤️ ❤️ ❤️ ❤️ ❤️ ❤️
在台北,最多人遇到的法律糾紛,不是刑事案件,也不是家事爭議,而是民事糾紛。 例如:朋友借錢不還、裝潢沒做好卻不肯退錢、房屋買賣出問題、對方車禍後不賠償、公司違約不履行合約等──這些都屬於民事訴訟的範疇。 但許多當事人在面對這類糾紛時,常常一開始就做錯方向,錯過最佳提告時機,甚至因證據準備不完整導
meruchan-avatar-img
2025/07/2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許多人遇到法律糾紛時,第一步就急著找律師,卻忽略了「案件類型」與「律師專長」是否對口。結果可能是花了錢,卻得不到應有的協助。 其實,法律並非一門單一學科,律師也不是萬能工具人。每位律師的實務經驗、訴訟技巧與擅長領域都不同。若你正面臨離婚、債務、刑案或遺產爭議,請先花三分鐘釐清:你該找哪一類律師?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114年度台上字第543號。最高法院認定,原審法院未妥適審查「家族借款筆記」與簽名證據,推論過於武斷,構成理由不備與經驗法則違誤,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提醒:家族金流爭議,細節與證據呈現尤為關鍵。
Thumbnail
發生車禍要報110還是119?初判表與鑑定報告有什麼不同?如果不服責任比例該怎麼辦?本篇全面整理車禍現場應對、肇責申訴與律師協助方式,讓你清楚處理流程、不再慌張。
Thumbnail
房子蓋在別人地上可以不拆嗎?從民法第767條、土地法第104條到違建處理的關鍵分野,拆屋還地訴訟懶人包完整解析。 什麼是拆屋還地?法律定義與適用情境 拆屋還地,是指土地所有人對於未經其同意在土地上建屋、搭建設施的他人,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返還土地並拆除建物」的法律手段。依據《民法》第767條
Thumbnail
在職場上,勞工有時可能因為被雇主記過、申誡、扣獎金等懲處行為而感到不公平,甚至懷疑這些處分是否合理合法。然而,這種「懲處」又不是直接解雇,勞工到底可不可以提起訴訟主張自己的權利呢?以下就透過一件法院實際判決來說明,勞工遭受懲處時的救濟可能性與法律依據。參考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勞上字第88號民
假處分雖可不經確定即執行,但若債權人執行後又撤回,導致債務人損害,仍應依民事訴訟法第531條負賠償責任。法院明確指出,即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926號民事判決要旨:撤回不代表免責,只要執行造成損害,債權人就要賠。
在民事訴訟中,懂不懂「爭點整理」,差別就像亂槍打鳥 vs. 精準狙擊。從《完成》學會聚焦,在法庭上別再胡亂發揮,而是精準陳述,才能讓法官聽得懂、判得快,走得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