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水源路的「和平新村」裡,有棟特別的兩層樓房,大家叫它「將軍樓」。不是因為裡面住著將軍,而是因為頂樓架著全眷村唯一的軍用級大喇叭,每天下午五點整,退休通信兵老周就會準時播放節目。
1967年夏天,十歲的小山總趴在院子圍牆上偷聽。喇叭裡傳出的不是軍歌,而是老周用濃重山東腔自製的「家鄉故事時間」:
「今兒個說說俺老家棗莊的蟈蟈…那綠油油的背殼啊,叫起來跟電報密碼似的…」
某日廣播突然中斷。原來老周中風住院,喇叭沉默後,整個眷村像少了心跳。小山偷溜進將軍樓,發現老周錄音用的鋼絲錄音機。他想起父親教的簡易電路,竟用鐵皮罐和磁鐵做出土麥克風。
「周叔,您聽好!」小山對著自製麥克風大喊:「您說蟈蟈背殼像電報密碼,但俺覺得更像…像…」憋了半天突然靈光一閃:「像阿霞姨包的水餃皺摺!」
第二天,全村都聽見這段結結巴巴的童聲廣播。奇蹟似地,病床上的老周手指開始隨著聲音抖動。一個月後,將軍樓的廣播變成雙人節目:老周說故事,小山用鐵皮罐敲出音效,還偷偷混入台語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