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觀鳥台灣篇:差一點錯過了

水彩觀鳥台灣篇:差一點錯過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名稱:台灣畫眉 Taiwan Hwamei

別名:花眉仔、畫眉

常見度:普通

保育狀態:接近受脅(台灣特有種)

首次發現地點:大雪山低地

出沒生境:低海拔林地

首次發現日期:2024 12 24

叫聲:與普通畫眉差不多,但聲底比較沙啞

體型:24cm

特徵:

和普通的大陸畫眉相似,最大分別是台灣特有種的台灣畫眉是沒有白色的眼眉綫,看起來只有巧克力色的身體,但如細心看,可以看到頭上和背上也有不同的條紋紋理。

raw-image
台灣畫眉沒有白色眉紋

台灣畫眉沒有白色眉紋


台灣畫眉雌雄同型,喜愛鳴唱,但雄鳥喜歡利用宏亮的歌聲來宣示領地,而且地盤意識甚強,如果遇到侵略者,就會主動追趕。


牠們主要生活於樹枝間或叢藪之中,在低地跳躍覓食,不太喜歡遠距離飛行,要找到牠們,可以留意草叢中的活動,這一次能夠發現,也是在一次鳥浪中看到草後的畫眉在移動才知道牠們的存在,但牠們非常聰明,不會跳到開陽地方,喜歡在草叢與草叢之間移動,短暫停留時也會在有草遮蔽的地方,故此這一次拍到的照片也沒能拍到全身。如果不是因爲牠們體型大,和草叢擦身而過而造成小草大幅擺動,相信很容易便會和牠們錯過了。

只露出尾巴

只露出尾巴

只露出頭部

只露出頭部

raw-image
又是一次視力測驗

又是一次視力測驗


畫紙:Baohong Pure Cotton Watercolor Paper

水彩:Daniel Smith+Winsor & Newton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柏鴞的沙龍
67會員
375內容數
歡迎到訪水彩觀鳥!我是柏鴞,是一個雀鳥藝術家,新冠疫情後開始觀鳥,並會用畫代替鏡頭,畫下見到的鳥兒。這裏介紹了香港和世界各地看到的小鳥,用圖文介紹簡單分辨雀鳥的方法,也會推介一些觀鳥好去處。部落格裏面的畫主要是用水彩作畫,喜歡每一隻鳥兒也能帶給格友們安詳自在的感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柏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體型頗大的貓頭鷹,有黑色小眼睛,頭上沒有耳羽。整體身體是灰白色,但是嘴巴卻是顯眼的橙黃色,一個小嘴巴像一顆釘子,安裝了在兩眼之下。長尾林鴞喜歡夜間活動,經常在森林邊緣和空地周圍狩獵。
東方紅胸鴴,又稱東方鴴,學名 Charadrius veredus中的veredus,據網絡說是源自拉丁文verēdus,意思是能夠快速奔跑的馬,正好適合形容東方鴴會在地上快步奔跑的習性。
白喉噪鶥是台灣特有種,也是第二級保育類動物,在台灣算是不常見的留鳥。雌雄鳥外表沒有明顯差異,頭頂大致栗褐色,身體有啡綠色,喉至上胸部有顯眼的純白色,非常醒目,也是牠命名所在。
藍腹鷳為雜食性,本來多是成對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安靜地覓食,但是在大雪山一帶的藍腹鷳似乎和旅客混得不錯,在往賞鳥平臺的公路上,或者在45K的地面上總會見到牠們的出現,而且不怕人的程度是幾乎讓人更怕牠們。
原產地為北美,但也有少數偶爾會來到日本。牠們喜歡在海港逗留,偶爾會潛水吃水草和海藻。
《本草綱目》記載,鵪鶉「味甘性平,可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的功效;而鷓鴣則「味甘,性温,補五臟、益心力」。到底這兩隻超市鳥在現實生活是如何讓我非常有興趣去尋過究竟。
體型頗大的貓頭鷹,有黑色小眼睛,頭上沒有耳羽。整體身體是灰白色,但是嘴巴卻是顯眼的橙黃色,一個小嘴巴像一顆釘子,安裝了在兩眼之下。長尾林鴞喜歡夜間活動,經常在森林邊緣和空地周圍狩獵。
東方紅胸鴴,又稱東方鴴,學名 Charadrius veredus中的veredus,據網絡說是源自拉丁文verēdus,意思是能夠快速奔跑的馬,正好適合形容東方鴴會在地上快步奔跑的習性。
白喉噪鶥是台灣特有種,也是第二級保育類動物,在台灣算是不常見的留鳥。雌雄鳥外表沒有明顯差異,頭頂大致栗褐色,身體有啡綠色,喉至上胸部有顯眼的純白色,非常醒目,也是牠命名所在。
藍腹鷳為雜食性,本來多是成對出現在林下開闊處或林道上安靜地覓食,但是在大雪山一帶的藍腹鷳似乎和旅客混得不錯,在往賞鳥平臺的公路上,或者在45K的地面上總會見到牠們的出現,而且不怕人的程度是幾乎讓人更怕牠們。
原產地為北美,但也有少數偶爾會來到日本。牠們喜歡在海港逗留,偶爾會潛水吃水草和海藻。
《本草綱目》記載,鵪鶉「味甘性平,可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的功效;而鷓鴣則「味甘,性温,補五臟、益心力」。到底這兩隻超市鳥在現實生活是如何讓我非常有興趣去尋過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