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連假,哭個肝腸寸斷,為什麼《苦盡柑來遇見你》可以成功感動遠在台灣的我?
韓劇的成功,背後有許多龐大而重本的產製因素,暫且不提,只談「劇本」與「對白」就好,已經經過多年八點檔連續劇洗腦的台灣觀眾,仍然抵抗不了的催淚元素有哪些?
愛與恨糾葛的家庭劇
直白、掏心掏肺、真情流露的對白,我覺得是近年來韓劇大大勝出的關鍵,細細觀察每一次的人物對話,都是直抵胸臆的真情,不論是真心的恨,還是真心的愛,話語之間都直結了當,而再加上動作劇情加乘的親情,這些直擊,都會讓愛在心裡口難開的觀眾群感到暢快。當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與奉獻,這理應使人免疫的老生常談,卻還是輕易擊中父母已然老去的中年觀眾,看著這些辛苦大半歲月只求子女願做想做的事而勇往直前,只求子女前行,只求子女喜樂時,巨大的愧歉感往往化作子女的重擔或恨,從愛而生的恨,口出惡言對待父母,或許稀鬆平常。但在劇裡,當女兒抱怨自己沒有錢出國、賺的錢都要給家裡、家裡有難自己也要想辦法扛的怨懟,也像利箭射進觀眾的內心,選擇沉默以對的父母,自知給不起全世界的父母,在劇裡承接的是所有觀眾自知愧疚的罪惡感,溫柔的承接,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子女回家時準備他愛吃的菜、買珍貴的食材、忙不停的打包許多食物給遠在他鄉的子女。這番情景,不就是金錢無法給予的愛,我們平常理所當然的接受,而卻在看到劇中一幕幕時痛哭不已。
子女內心也明白,但是子女無法直接表達對父母的感謝與愛,在年輕時的不懂事與衝撞,慢慢走入為人父母時,才懂得溫柔以待自己的父母,才明白愛有多不容易。
沒有人是真正的罪大惡極者
就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向,在劇情走到末端,不論是財大氣粗的夫會長、討人厭的美淑,還是總嫌棄人的婆婆,都有內心柔軟的地方,都有不忍真正厭惡的地方。
這是一個和平的村莊,也是人與人緊密連結的傳統社會縮影,這部分也是韓劇非常厲害之處,或許韓國的傳統社會習性仍保留許多,因此描述村莊里民之間的揶揄嘲諷,或者婆媳之間的相愛相殺,都生動而立體,把人推入絕境的同時,仍有許多無數伸出善意的手,拉你一把。
例如兒子叛逆時期的故事,就相當經典,隱瞞家人去做小生意,雖全村莊的人都跟你買,卻不忘提醒你要好好照顧父母,兒子又羞愧又生氣,為什麼父親隱藏的手,要一直看顧他的人生,可是現實更殘酷的劇本,將會是一氣之下一蹶不振,或者離走他鄉不聞不問這還不起的親恩。我們身處現實世界,都能說出更多更殘忍的故事吧。
沒有,這個故事隱藏非常多心思,讓殘酷的現實沒有摧毀這童話一般的故事,讓其開花結果,完成一般人無法抵達的幸福夢境。
將現實與童話結合造就成功密碼
最後,我覺得韓劇最成功的密碼,是能建立出韓國歷史背景下的童話愛情故事。
儘管故事人物面對許多人生逆境,但也充滿許多人生順境,經歷這些大風大浪,但沒有任何人喪志,也沒有任何人一蹶不振,一切都在不停的進擊,步步邁向圓滿:姊姊沒有因旺盛事業心而捨棄家人、弟弟沒有因不得志而行屍走肉、媽媽沒有因失去摯愛而一蹶不振、爸爸沒有因投資失利而借酒澆愁......許多現實生活中難以滿足的遺憾,都在劇情裡獲得圓滿,最終仍然屬於快樂結局,一家和樂,完成心願,這樣的美滿家庭,不也是所有觀眾所期待的真實人生嗎?
人生同樣遭受如此多磨難與相似遭遇的觀眾,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或親或疏的觀眾,即將為人父母的觀眾,都可以從中童話故事中找到療癒撫慰受傷自我的部分,而且同時還能灌輸許多韓國文化符碼,讓觀眾一併接收了對韓國文化的好奇與好感,這點也是相當厲害,設定在濟州島,有一些異國情調,但對台灣觀眾來說又有一些熟悉,就是澎湖兒女的故事,到高雄無功而返,子女遠赴台北功成名就這樣的故事。韓劇裡出現的食物、風土人情,在在顯現文化輸出的手段高明,讓更多觀眾有觀光韓國的打算。我也是這麼打算,這就是國家軟實力的果實,種下三十年慢慢收割的成功案例,而三十年後的我,也在一次次的震撼之中,有所改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