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電視台戲劇﹝茶金﹞觀後記錄
戲劇故事簡介:新竹縣北埔鎮的「日光公司」董事長張福吉(郭子乾飾)是1949年代台灣最大茶業出口商,締造了台灣的茶金時代。他一心冀望獨生女張薏心(連俞涵飾)能招贅一位接管家業的丈夫入門,延續家族風光。然而,統治當局為了解決惡性通貨膨脹的問題,在1949年6月推行「四萬換一塊」的貨幣改革政策,使張福吉週轉不靈,長期合作的英國怡和洋行因為印度茶區恢復生產也不再續約,同時茶廠最倚重的老師傅阿土師也意外身亡。原本談妥入贅的范姓茶商么子文貴(薛仕凌飾)也前來取消婚約,日光陷於困境,張薏心被迫介入家業。這時,美國懷特工程顧問公司派特助劉坤凱(温昇豪飾)到新竹籌備化肥廠,打算與日光公司合作,張福吉也依阿土師遺言請來山妹(許安植飾)擔任製茶師傅。空降的山妹引來資深男師傅們的不信任,但山妹展露技藝折服眾人,之後成為張薏心的好幫手。這群人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下,攜手創造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以上內容參考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C%B6%E9%87%91)
觀後感想:這齣連續劇當中有三個最重要的腳色,張福吉(日光茶廠董事長),張薏心(日光茶廠大小姐),劉坤凱(美國駐台懷特公司特別助理)。張福吉是張家的養子,一心努力想讓張家三房揚眉吐氣,但時不予我,因國民政府匯兌政策,導致公司經營困難。張福吉唯一的女兒張薏心接手公司,努力打造日光公司新格局,甚至將茶葉賣給了美國的駐軍。而劉坤凱一心想為台灣的農民爭取福利,其理念卻時常與國民政府扞格不入;因此劉坤凱經常在社論上發表應該如何尊重人民權益的文章,其最後的結果則是受到了國民政府的管收。原本張薏心一直對劉坤凱懷有好感,甚至張福吉都提出希望坤凱能照顧其女兒一輩子,但也因為劉坤凱最後的下場,讓此事尬然而止。看跟這塊土地有關的歷史故事,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故事講述著當年國民政府剛播遷來台時,如何治理台人以及台人如何在這塊土地上努力耕耘。當時免不了的戒嚴與人民的抗爭,也都在這齣故事中略有呈現。
這是一部很美的戲劇,劇中的建物與裝飾、家具等,讓畫面看起來就很舒服。加上燈光與攝影的視角,讓觀看戲劇就像在看歷史博物館一般;再加上優美的片尾曲及戲劇插曲,觀賞此劇真是一個優美的享受。
這齣戲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絕大部分的台詞都是用客家語對話,雖然不是很懂,得看字幕才能了解其意涵,但聽著客家話的台詞,居然也覺得相當親切,或許這就是這塊土地的一種聲音。
張盛公是張福吉的阿爸,自小是張家的養子,因為家人擔心其亂投資、揮霍家產,故要求其從小開始吸食鴉片,安於鴉片人生,導致張盛公終身健康欠佳。關於這段因為家人的安居心態,而致使子女終生受害的事,真是令人不勝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