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鳥取砂丘,一定要連著砂之美術館一起看。美術館和砂丘的主要入口相隔不遠,先看後看都可以,美術館在門口也有公車站牌可以直接抵達。
從鳥取車站到砂丘,平日搭乘路線公車的話,價格是380円並只能投現。
假日若是搭乘麒麟獅子巡迴巴士的話,單趟是400円(可投現或Paypay),麒麟獅子一日券是700円,買一日券會比較划算。
因為已經買了鳥取交通pass了,只要下車展示給司機看就可以下車

公車上直接把金額寫出來了

周邊地圖
關於砂之美術館
砂之美術館自2006年開館以來,展覽主題都是「透過砂的世界旅行」,每年以不同國家做主題。
因為今年日本在大阪關西舉辦了萬國博覽會,所以今年的主題是日本-探訪悠久歷史與名聞世界的美之泉源。本期展出時間2025/04/25-2026/01/04,大約黃金週前~跨年後。
作品表現了從神話時代到江戶時代到現代的歷史,將各時期的日本文化,透過砂雕的方式表現,也包含了富士山、姬路城等世界遺產,用砂雕表現出他們的纖細與壯麗的姿態。
砂雕作品僅透過砂子和水,加壓形成的砂塊進行雕刻,不使用任何黏著劑或保護劑。當展期結束後,這些作品會剷掉,再用同樣這些砂子製作下一期的作品。
鳥取的砂質是很細的粉末狀,能夠製作一些容易崩塌、風險很高的造型,是製作砂雕非常好的素材。
美術館的門口就是一座沙雕,表現了本次的主題

門票¥800,離開後不能再入場。
展館內有3層樓,一樓介紹本期參展的沙雕藝術家以及過去展期的作品、二樓是主場館、三樓可以俯瞰整個場館,和紀念品販售區。
每年會邀請各國的砂雕藝術家參與,能夠參與到這場展覽是對砂雕藝術家來說很榮幸的事,而本期邀請了12個國家、20名藝術家進行雕刻。

門票,背面還留有蓋章的空間

藝術家們的簽名

本期參與的藝術家合照
本期作品
日本神話 國誕生·神誕生
Andrius Petkus(拉脫維亞)
從日本最早的歷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流傳下來的日本神話。
作品分成三個部分:
左上方淡淡的是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二神站在「天浮橋」的地方,用「天之瓊矛」伸入海中攪拌,提起時矛尖滴下的水凝聚成島的故事。
左半部是大國主命在建造完日本國土後,將日本讓給天照大神的「讓國」故事中,建造給大國主命的古代出雲大社。(出雲歷史博物館要休館到2026年,只能在這看到了🫠)
右半邊非常有魄力的是素盞鳴尊斬殺八岐大蛇的故事,旁邊還有灌醉蛇用的酒罈


伊邪那岐、伊邪那美開闢國土

大國主命讓國,古代出雲大社
彌生時代 邪馬台國
Michela Ciappini(義大利)
古日本邪馬台國傳奇女王卑彌呼,手上拿著銅鏡,和背景的太陽重疊展現出權威與支配的象徵。背景是彌生時期稻作和高床式倉庫,表現出邪馬台國的物產豐饒。
飛鳥文化
Thomas Koet(美國)
6世紀後半到7世紀前半,發展出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飛鳥文化」,前往中國的遣隋使帶回了先進的制度文化、佛寺建築、佛像、佛教繪畫等。
作品右側是法隆寺,他的中門和背後的五重塔
左側是中宮寺的菩薩半跏像,表現出彌勒菩薩柔和微笑的臉龐

鎌倉幕府 武士政權
Slava Borecki(波蘭)
從鎌倉發跡擴展勢力的源賴朝和他的家臣,可以看到作品上刻畫得非常細緻的盔甲,以及這些人勇猛的表情。背景是源式的白旗、作為武運神崇敬的「八幡大菩薩」、源式的「笹龍膽紋(ささりんどう)」,背景的山水畫的深淺濃淡做的非常的美。
奈良時代 鎮護國家
王杰(中國)
世界遺產東大寺中,俗稱「奈良大佛」的「盧舍那佛」,本體高15公尺的佛像。
左品兩側用砂表現出香、雲的雲霧繚繞感,表面整理的非常細緻光滑,表現出類金屬的質感。大佛左手代表願望實現、右手代表去除雜念,手指間的蹼狀「縵綱相」構造也有保留。

蒙古襲來
Oscar Rodriguez(西班牙)
鎌倉時代後半,元朝的海軍朝北九州攻擊,其中1281年的第二次襲擊,幕府軍為了防止元軍登陸,在博多灣築起了20公里長的防禦壁壘,而元朝軍遇到了被稱作神風的暴風雨而被團滅。作品表現出暴風雨的魄力,以及幕府軍防守的姿態。

表現手法非常有魄力的海浪
南蠻貿易 基督教和鐵炮的傳來
Ilya Filimonstev (俄羅斯)
大航海時代,1543年葡萄牙人帶來了鐵炮,以此做為契機開始了南蠻貿易。日本從中國進口鐵炮、火藥、生絲等,並出口銀、刀劍等。1549年傳教士Francisco Javiere跟隨著貿易船來到了鹿兒島,以貿易為名向日本進行傳教。
作品右邊是和南蠻人(歐洲人)進行交易的商人和用心棒(保鑣),左邊是傳教士和接受傳教並受洗的キリシタン大名,背景則是貿易船後港口。
作品的人物的立體感、服裝布料的細節、背景的細節,都刻畫得非常細緻
戰國時代
Dmitrii Klimenko(俄羅斯)
戰國時代目標統一天下的織田信長。
作品以本能寺之變為主,背景是燃燒的火焰,左邊是要斬信長的明智光秀、右邊是舉刀阻止光秀的柴田勝家。
整幅作品只有信長是立體的人樣,其他角色都是用平面造型去詮釋,非常有趣。

織田信長
平等院鳳凰堂
Enguerrand David (比利時)
平安時代建造的平等院本堂,以像展翅的鳳凰、左右對稱的優美造型起名「鳳凰堂」。作品內仔細看還有阿彌陀如來座像也還原在砂雕中,以及也還原了鳳凰堂前的水池,將砂雕的倒影也映在池面上。
作品的兩側牆壁上則是刻有平安時代國寶「鳥獸人物戲畫」的動物們
日本風景 世界遺產
Leonardo Ugolini (義大利)
位於展場最後面的高台上,幅寬20公尺的大作品,結合三個世界遺產:由左至右分別是姬路城、富士山、清水寺。
作品將建築的遠近感、背景感展現出來,一樣都是砂,背景的富士山和天空還能表現出不同的顏色,建築物的石垣、屋簷刻畫得非常細。
江戶時代 幕藩體制·將軍·町人文化
Melineige Beauregard(荷蘭)、David Ducharme(加拿大)、Susanne Ruseler(荷蘭)
在富士山下的3組作品
中央是幕府的始祖德川家康和歷代的將軍肖像,左至右分別是15代慶喜、3代家光、5代綱吉(&秋田犬)、初代家康、2代秀忠、8代吉宗。
右側是德川家光建立的「參勤交代」,隊伍早到江戶·日本橋的場面,人物層層疊疊的表現手法,表現出了隊伍的躍動感
左側是將浮世繪描繪的日本橋·駿河町的風景,用沙雕的方式表現出來

左側-日本橋·駿河町
黑船來航和開國
Marielle Heessels(荷蘭)
江戶時代末期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Matthew Perry率領艦隊來到神奈川縣浦賀水道,奉美國總統之命要求日本開國並與美國進行貿易。
作品上大大的人物就是司令官,背後是美國艦隊及日本小船的對比
日本的自然
Eda Kaytan(土耳其)
南北距離約3000公里的日本列島,北至亞寒帶、南至亞熱帶,這種特殊的環境造就出豐富的生態系。
作品裡有山岳地區的日本鬣羚、沖繩部分地區的沖繩秧雞、世界最大兩棲類日本大鯢、天然紀念物日本睡鼠、2012年滅絕的日本水獺、瀕危物種朱鷺(學名Nipponia nippon)、鹿、狸貓、山豬、貓頭鷹等物種。
日本的美術 浮世繪
Guy Olivier Deveau(加拿大)
日本的代表性美術「浮世繪」,將5幅代表性的作品用砂雕表現

日本的文學 女流文學的開始
廣岡 佳 (日本)
平安時代中期開始的「國風文化」其中開始了假名文字的使用,這時主要使用的是女性為主,紫式部、清少納言、和泉式部等這些宮中女房(高級女官)讓平安女流文學綻放。
作品中主要人物是「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她身著十二單的優美模樣,背景則是女房們競爭詩詞的模樣。女房們的衣服層次都有刻畫出來,且每個人服裝的紋樣、花紋,都有精美的雕琢出來。

側面刻有詩詞
明治維新 西歐化政策
Jill Harris(美國)
明治新政府推行西歐化政策,引進像是紅瓦建築、街燈、鐵道、郵局制度等巨大的變化。
作品描繪的是貴族們身穿華麗的洋裝參加舞會的樣子,陽台望出去是官營工廠群,作為亞洲產業革命先驅努力「富國強兵」的樣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高度成長
Martijn Rijerse(荷蘭)
戰後1950年代起20年快速發展的日本。作品用戰後的廣島和現代的東京做出今昔對比,除了用砂子表現出砂礫外,整幅作品的構圖很有意思。
日本的流行文化
大工園 望(日本)
世界矚目的「かわいい」文化,從古至今都流傳在日本人生活中。
日本傳統藝能 能樂
大工園 望(日本)
本次展覽中唯一在戶外的作品
14世紀確立,結合舞蹈、歌謠的戲劇型態,是重要的無形文化財(非遺)。
作品刻劃的是劇目「羽衣」的名場面,舞者背面螺旋式的構造,模仿天女升天的樣態。除了舞者的舞衣雕琢的非常細緻外,舞台的背景、樂手、造景樹,刻的非常有臨場感。
美術館的其他
戶外步道的小小的沙雕
在3樓出去後的步道旁,有幾盆小小的沙雕,是日本的原生種動物。
風景
走道美術館的最上方的展望廣場上,有鈴鐺。從這裡可以眺望到鳥取沙丘


當天早上下大雨,陰陰的
美術館外賣店
沙丘冰淇淋
憑門票到對面買冰淇淋打9折,這支是沙丘冰淇淋,灑了黃豆粉和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