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鋼普拉百科165) RX-78-2 鋼彈 最終戰式樣 [阿姆羅•雷] (RG)

更新 發佈閱讀 18 分鐘

【原規格】:

GUNDAM FRONT TOKYO限定 RG 鋼彈 Ver.GFT

Queen MG/RG RX-78-2武器擴展包-1/144

【完成時間】:

2023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郡氏水性N-18 黑鐵色

2.田宮舊化粉餅組 A型、B型、F型

3.筆型打磨機

4.郡氏水性消光漆

5.西班牙Vallejo水性半消光漆

6.西班牙Vallejo水性消光漆

【套件心得】:

這是我第N次做RG的初鋼,以前還沒開百科時曾做過幾台,但都賣掉和送人了,因此我對RG的初鋼結構很熟悉,也滿喜歡的。

先來說說RG初鋼的特色,RG初鋼是萬代首度推出的RG規格套件,當時將MG的精密度與分件縮小運用在1/144的規格上造成熱烈討論,這也展現萬代在模型套件上的黑科技。

RG系列的特色除了精緻化1/144的極致分件以外,在骨架拉伸結構也是十分有趣,肢體彎曲時藉由內部骨架的機關設計,讓外裝甲能連動位移,創造出類似肌肉感的風格,而一貫的可動手掌也是技術的突破之一,RG系列只要是五指手掌的機體都會有可動版本,可動的部位為大拇指、食指以及另外三指一體,這三個部分,而這三個部位又再細分指關節可動,也就是這三個本身已經在手掌上可動的部位,他們的手指中央關節還能再獨立可動,這個在1/144上面是非常屌的東西。

而會說這是其中一種版本的原因,是因為這種可動手雖然很酷,但持握力比傳統固定造型手還要差,槍砲類還好至少有手臂肩膀能支撐,但光束軍刀就真的非常容易掉件,而前幾彈的RG又只附可動手和握實拳的造型手,因此要拿武器都要靠可動手完成,這個問題後來被萬代發現,前中期開始的產品都會另外附上傳統的持槍、持劍造型手,讓玩家擺設動作有更多選擇。

而RG初鋼本身作為第一彈商品來說,其實已經算誠意之作了,目前除了腰部前後四片群甲容易掉落以外,其他部位都算是牢固,而且基本武器配置也都有附,例如光束步槍、超絕火箭筒、光束軍刀、盾牌等,其中光束軍刀有四把,兩把內凹卡榫的是要裝在背包上或是盾牌內側,兩把凸出卡榫的是要讓手掌能固定持握,只是有個小Bug,就是這隻的光束特效異常的長,都快變長桿兵器了,整個比例非常詭異,但後來的RG系列光束軍刀就有恢復正常了。

再來介紹一下本篇使用的GFT限定版和一般版的差異,兩者在套件上95%是一樣的,GFT主要多了磁氣覆膜零件、一張GFT貼紙、一個支架、一隻1/144宇宙漂流的阿姆羅和一根固定阿姆羅的包膠鐵線,然後說明書的彩圖也不一樣,磁氣覆膜零件是主要重點,它代替原本初鋼腳踝關節兩側、膝蓋關節兩側、手腕關節兩側的圓形零件,磁氣覆膜的造型是實心的,圓形內也有機械化刻線,跟原本圓形中間一槓不同,再來貼紙的部分不談,因為我用EVO出品的RG初鋼專用水貼,所以這個限定的貼紙圖案EVO那張也有,只差在一個磁氣覆膜零件環繞的貼紙沒有,不過我覺得不重要,支架是HG常見的長條六邊形黑色支架(請參看HGUC GP02或GTO的鋼加農初期型),阿姆羅則是穿聯邦駕駛服的外觀、腰部的小推進器是展開的,鐵線可以從背後將他和支架連結,呈現宇宙漂浮的狀態。

本篇額外使用Queen出品的MG/RG RX-78-2武器擴展包其中的1/144版本規格,這個是對岸盜版套件,裡面有超絕火箭筒、光束標槍、噴射流星錘這三種各兩把,他的來源是直接將MG的規格縮小,火箭筒的大小和RG一模一樣(差在砲管兩側刻線上下相反),流星錘是鐵鍊串連而非塑膠固定造型,靜止時的擺設質感上比較好但擺攻擊動作會比較麻煩,標槍的部分是最糟的,比例非常短就算了連光束特效都很小一個,這組是幾年前剛入坑鋼普拉時買的,後來沒用到一直放著,是今年有本篇這個最終戰更新計畫才又拿出來用,演出時的雙火箭筒會用這個擴展包的,而原本的火箭筒會先收著,之後自己擺設時想帶單把火箭筒再拿出來用。

【套件評價】:

•官方發售時間: 2012年7月14日

•官方價格: 2500日元

•稀有度: GFT限定販售

•基本分色: ★★★★★

•可動度: ★★★★★

•新手入門: ★★★☆☆

•性價比: ★★★☆☆

•本站推薦: ★★★☆☆

--------------------------------------

【中英文名稱】:

鋼彈 最終戰式樣 [阿姆羅•雷] / Gundam Final Battle Type [Amuro Ray]

【機體編號】:

RX-78-2

【登場作品】:

機動戰士鋼彈

以及各大遊戲、漫畫、小說登場,為1979年播映的動畫,是世界上第一部鋼彈作品也是所有鋼彈的代表。

【活躍年代】:

U.C.0079

【所屬陣營】:

0079地球聯邦

【生產廠商】:

地球聯邦-V作戰計畫

【代表駕駛/稱號/標誌/所屬】:

阿姆羅•雷 (アムロ•レイ)

/白色惡魔(吉翁軍對鋼彈的稱呼)

/紅色飛馬(RX-78-2專用,本篇未採用)

/地球聯邦-白色基地所屬戰鬥部隊

【規格】:

機體高度:18公尺

機體重量:60噸

【機體簡介】:

本機是出自所有鋼彈系列第一部作品,於1979年播映的世界第一部鋼彈動畫「機動戰士鋼彈」的主役機,其標準白、紅、藍配色與頭部的V天線造型奠定了往後鋼彈作品的標準形象,同時因為沉重的劇情與新穎機體設計,從那個年代同期的其他超級系機器人動畫中脫穎而出,並影響往後的機器人動畫。

由於相關資料在前面的檔案已經有了,因此關於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的機設請參考「U.C.鋼普拉百科10」,本篇僅作「磁氣覆膜(Magnetic Coating)」以及「最終戰式樣」的補充說明。

目前鋼彈新手們普遍對於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在一年戰爭變化認知為「一機用到底」,但事實上比較資深或是對公式設定有涉略的玩家都知道,其實一般人眼中一成不變的「初鋼」,設定上確實是有強化過的,但其變化程度,在外觀上僅於小細節不同,卻大大影響其性能,而本次要講解的就是「磁氣覆膜」。

「磁氣覆膜」原名為「マグネット コーティング(Magnetic Coating)」,出現於劇中所羅門戰役剛結束後不久,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進廠維護時,由聯邦「莫斯克•漢」博士將此技術運用至鋼彈身上。

同時這也是由莫斯克開發的MS技術,是將「米諾夫斯基物理學」應用至「磁單極子」,並將此單一帶磁極粒子固定在塗層中,稱為磁氣覆膜,能藉由磁極相斥大幅降低機械板件、力場馬達運轉時的摩擦阻力,進而提升機械運行速度,理論上甚至具有無限加速的可行性。

補充:

「磁單極子」是理論物理學上探討的一種只帶有S或N極的單一基本粒子,但任何磁石被分開時,一定會在斷裂處改變磁荷為相反磁極,並再度成為一個正常磁石,也就是說僅存在單一磁極的自然物體基本上不存在,因此目前科學歷史上僅存在於假設,而在U.C.世界觀中已經將這種可能發展出來,而運用在磁氣覆膜。

U.C.史上首度使用這項技術的機體為RX-78-3(G-3鋼彈/鋼彈3號機)以及RX-78NT-1(鋼彈 亞雷克斯),但兩者的應用程度完全不同,RX-78-3(G-3鋼彈/鋼彈3號機)與後來應用在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的方式一樣,是屬於後天追加的機體處理,這種追加的強化,性能的提升會比較低,但還是能提升機體姿勢動作與反應速度約27%左右,而RX-78NT-1(鋼彈 亞雷克斯)因為在建造時就直接將磁氣覆膜導入機體設計中,因此比較能發揮磁氣覆膜的特性,其出廠的基本反應速度已經是一般機種的三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亞雷克斯同時為「全天周圍駕駛座」、「喬巴姆裝甲」等多項新技術集一身的試驗機。

然而磁氣覆膜是屬於耗材的一種,每次機體出擊回來都必須重新進行覆膜工作,而且覆膜有效時間也不長,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0087年「格里普斯戰爭」時代,U.C.史上第一架可變機NRX-044(亞席瑪),為了最佳化變形速度,在設計時也採用磁氣覆膜作為變形機構的主要配置,但此時的磁氣覆膜依然壽命不長,必須藉由頻繁維護來保養,不過0087年同時是可變機的黃金時代,繼亞席瑪之後各勢力的新型可變機如雨後春筍般推出,而磁氣覆膜技術也被不斷改良,到後期不僅覆膜工程簡便化,甚至覆膜後的有效時間能長達數個月以上。

回到本篇,磁氣覆膜這項技術對於當時一年戰爭末期的「阿姆羅•雷」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阿姆羅在一年戰爭經歷過無數生死存亡的戰鬥中,逐漸覺醒其新人類資質,在戰爭末期時其新人類反應力非常高,甚至到了覺得鋼彈性能已經跟不上他操作的狀況,因此在所羅門戰役後,聯邦接管所羅門並改名為「金平島」,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在金平島內進行磁氣覆膜工程,完成後的強化效果讓阿姆羅感到非常滿意,也讓鋼彈的戰鬥能力大幅提升。

再來要講解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的「最終戰式樣」,這個稱呼是後來在各大遊戲中以及模型玩具追加的,其實就是指一年戰爭最終戰「阿•巴瓦•空攻略戰」時,RX-78-2(初代鋼彈/鋼彈2號機)在初始出擊狀態將盾牌背在後面,雙手各持一把超絕火箭筒的造型,阿姆羅以這個狀態在突入阿•巴瓦•空要塞前奮勇殺敵直到彈藥用完,最後換回光束步槍與盾牌繼續與「夏亞•阿茲納布爾」的MSN-02(吉翁克)展開死鬥,在一些市售模型中如果是販售此規格的套件,通常會在盒子上註明「Final Battle」等字樣。

但其實這種雙持火箭筒的造型,在RX-78-3(G-3鋼彈/鋼彈3號機)上也會看到,因為3號機是小說版阿姆羅的換乘機,同樣也是打進最終戰,許多遊戲中的3號機,雙持火箭筒似乎已經是固定形象,但不管如何,這樣增加火力的最終戰配置,也成為鋼彈系列的經典,許多後來的作品要不是可換乘後繼機、不然就是額外追加裝備,例如一般人比較印象深刻的「全裝甲獨角獸」。

本篇將作為主角「阿姆羅•雷」於一年戰爭的介紹第二篇,主要為「所羅門攻防戰」結束到劇終,至於第一篇故事請參考「U.C.鋼普拉百科151」,另外,過程為了避免文章過於冗長,僅作重點介紹,要查閱詳細年表請參考「U.C.鋼普拉百科18」開始的夏亞相關介紹。

-------------------------

自從「所羅門要塞」淪陷以及「德茲爾•薩比」戰死後,殘存的吉翁宇宙攻擊軍紛紛前往吉翁最後防線「阿•巴瓦•空」要塞集結,而所羅門要塞被聯邦軍接管並改名為「金平島」,「夏亞•阿茲納布爾」帶著新人類少女「拉拉•辛」離開「德克薩斯」後,讓拉拉試乘MAN-08(艾爾美斯)前往金平島襲擊聚集的聯邦軍,MAN-08(艾爾美斯)是為新人類設計的MA,可透過腦波控制數個感應砲進行各角度的遠程攻擊,當時這種新人類兵器第一次出現,聯邦艦隊因遭到來路不明的攻擊感到恐慌,甚至稱這些攻擊是來自「所羅門的亡靈」。

不久,白色基地遭遇吉翁新人類「夏利亞•布爾」駕駛MAN-03(布勞•布羅)襲擊,夏利亞是執意衝著鋼彈來的,因此靠著強大的有線式感應砲讓白色基地戰鬥部隊陷入苦戰,甚至成功重創了「隼人•小林」、「凱•西登」所駕駛的兩架鋼加農,最後如願與「阿姆羅•雷」的鋼彈展開單挑,起初阿姆羅面對這種新型武器感到十分棘手,但戰鬥過程中,夏利亞的行動與攻擊模式漸漸被阿姆羅掌握,因此最終仍被鋼彈擊敗,整場戰鬥過程不到10分鐘。

12月28日,在先前夏利亞失敗後,夏亞駕駛MS-14S(傑爾古格指揮官型)護衛著拉拉的MAN-08(艾爾美斯)出擊,而阿姆羅則是有雪拉駕駛的G戰機掩護,雙方交鋒中夏亞抓到機會以光束薙刀砍向雪拉的G戰機,但拉拉察覺那是雪拉搭乘的座機,即時用新人類感應告訴夏亞才緊急收手,而後夏亞與阿姆羅一邊戰鬥一邊爭論彼此的價值觀,就在最後夏亞一個失手差點被阿姆羅擊殺時,拉拉以MAN-08(艾爾美斯)替夏亞擋下了致命的一擊,隨後艾爾美斯爆炸,拉拉死於其中,夏亞與阿姆羅兩人感到十分悲痛,而拉拉死去後發散的精神領域與兩人做最後的對話便消逝,因為拉拉的死,兩人內心皆受到打擊,被迫各自撤退,這也讓夏亞與阿姆羅從此結下了不解的恩怨,這件事將在往後深深影響他們兩人一輩子。

拉拉之所以對兩人如此重要,是因為拉拉在兩人心中扮演著不同的重要角色,在夏亞心中認為拉拉的溫柔與關愛象徵著如同母親般重要的存在,而阿姆羅則是因為拉拉是第一個與他進行心靈對話的新人類,彷彿阿姆羅的沉重負擔與想法她都十分諒解,進而對他產生好感。

12月30日,地球聯邦軍總指揮「雷比爾」將軍將艦隊集結至「金平島(舊所羅門)」,準備朝吉翁公國最後要塞「阿•巴瓦•空」進軍,不久後吉翁公國「迪金•索德•薩比」公王為了儘早終結戰事,搭乘「格瓦金級」一號艦「大迪金號(グレート•デギン)」前往與雷比爾中將和平交涉,但就在雙方接觸時,位於阿•巴瓦•空的吉翁總帥「基連•薩比」,下令發動由Side3第三號殖民地直接改造的巨大太陽雷射砲(ソーラ•レイ),一瞬間連同迪金與雷比爾以及聯邦1/3以上的艦隊全數消滅,事後基連立即對全體吉翁軍發表最後的決戰演說。

由於交涉破裂,殘存的聯邦軍決定繼續執行星一號作戰,於是將所有宇宙戰力往阿•巴瓦•空集結,另一方面,「基西莉亞•薩比」以共同指揮作戰的名義前往會見基連,在這之前,父親迪金的死也在第一時間傳到她的耳中。

12月31日5點,聯邦殘存艦隊緊急重組完成,朝向阿•巴瓦•空進攻,8點10分「阿•巴瓦•空攻防戰」就此展開,兩軍第一波部隊開始交戰,白色基地全員也準備全力投入在這場戰役,阿姆羅在出擊後奮勇殺敵,直到遇到了駕駛MSN-02(吉翁克)登場的夏亞,夏亞開始針對阿姆羅進行追擊,雙方開始在要塞外圍纏鬥。

9點25分,正當兩軍打的火熱時,位於司令室的基西莉亞突然以槍質問基連為何要殺掉父親,基連給出了荒謬的答案後,基西莉亞便槍殺了基連,隨後立刻宣布掌管了總指揮權,但事發突然造成指揮系統一時混亂,聯邦軍也趁勢一舉進攻,9點40分,吉翁軍超大型空母「多羅斯級」1號艦「多羅斯」被壓倒性戰力的聯邦軍擊沉,半小時後2號艦「多羅瓦」也相繼被破壞。

另一方面,在要塞外圍彼此激戰的阿姆羅與夏亞,都受到重創,夏亞利用吉翁克分離的頭部進入要塞內部,而阿姆羅仍然駕駛失去頭部與左手的鋼彈進行追擊,最後雙方利用自動駕駛在要塞一處天井地形觸發初代經典的「最終射擊」互相擊破了對方的座機,並且兩人繼續以步兵戰的方式持續在內部戰鬥,而此時要塞外白色基地因為重創而強行登陸了要塞,凱與隼人持續駕駛鋼加農防守白色基地,所有機組人員也開始進行步兵戰,另外,「雪拉•瑪斯」為了尋找阿姆羅也從FF-X7-Bst(推進型核心戰機)迫降進入了要塞。

在要塞內部,阿姆羅與夏亞持續為了拉拉爭論,在以西洋劍戰鬥的過程中,阿姆羅在夏亞的眉間留下了日後經典的傷疤,夏亞也刺傷了阿姆羅的肩膀,直到雪拉找到了兩人阻止了戰鬥,最後夏亞向雪拉道別後,表示自己還有最後一件事要做,便帶著步兵火箭筒離開。

12點5分,由於要塞各部陸續淪陷,基西莉亞眼看戰況趨於不利,於是下達各單位準備撤退,之後便將剩下的指揮任務交由副官「托瓦寧」處理,自己則是搭乘「桑吉巴爾級」機動巡洋艦準備離開,但就在船艦出港時,在艦橋觀測到外頭正以步兵狀態登場的夏亞,就當基西莉亞不明白其用意時,夏亞立刻手持火箭筒攻擊,直接引爆了艦橋,基西莉亞在死亡前對於自己會被手下背叛而感到前所未有的驚訝。

基西莉亞死亡後正式導致吉翁軍潰敗,阿•巴瓦•空淪陷,各部隊在混亂中的逃命,許多如迪拉茲艦隊、西瑪艦隊等部隊各自從聯邦軍的包圍與追擊中殺出一條血路離開。

12點30分,原本失去生存意志的阿姆羅在逐漸崩塌的要塞中找到了已經損毀的鋼彈,並且在拉拉的精神喊話中重新燃起了希望,透過自身的新人類感應,將逃亡與撤退的方法傳達給四散在要塞各處的白色基地成員,使得全員成功搭乘救生船逃離要塞爆炸,而阿姆羅自己也在最後一刻利用鋼彈中的核心戰機脫離生還,並且成功回到大家身邊。

最後,同日18點,吉翁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新首相「達爾西亞•巴哈洛」的帶領下,立即追捕了薩比派勢力,並通過Side6向聯邦提出停戰的請求。

隔日,U.C.0080年1月1日15點,雙方代表在月面都市格拉納達簽訂停戰協定,一年戰爭宣告正式結束。

-------------戰後----------

雖然一年戰爭結束了,但是當時各自逃亡撤退的吉翁部隊紛紛展開了自己的行動,而這些不願投降的吉翁軍後來皆被稱作「吉翁殘黨」。

而立下種種戰功的阿姆羅,在戰後卻沒能得到聯邦軍的重用,軍方反而對於其新人類特質感到恐懼,因此表面上將阿姆羅安排至北美「夏安基地」的豪華別墅居住,實際上是聯邦軍的監禁計畫,別墅中從上到下所有服侍的人員都是聯邦軍的眼線,為的就是控制擁有新人類這種未知力量的阿姆羅。

阿姆羅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失去對軍人的熱情,甚至開始消極的接受這樣的監禁生活,直到0087年「格里普斯戰役」爆發後才有所行動。

【配備武裝】:

1.頭部60mm火神砲

2.鋼彈光束步槍

3.380mm超絕火箭筒

4.光束軍刀

5.聯邦標準盾牌

6.光束標槍

7.榴彈發射器

8.超絕流星錘

9.超級固態汽油彈

最終戰式樣特殊配置:

1.雙持兩把380mm超絕火箭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普拉百科資料庫的沙龍
11會員
237內容數
本頁為個人整合的一個快速機設檔案庫查閱專頁,主要提供給我的朋友及鋼彈愛好者們快速查閱,更新進度緩慢,完全看我模型製作速度。 如果喜歡本站,也歡迎贊助套件或耗材,協助資料庫建立~
2025/05/04
【原規格】: GUNDAM FRONT TOKYO限定 RG 鋼彈 Ver.GFT 【完成時間】: 2023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郡氏水性N-18 黑鐵色 2.田宮舊化粉餅組 A型、B型、F型 3.筆型打磨機 4.郡氏水性消光漆 5.西
Thumbnail
2025/05/04
【原規格】: GUNDAM FRONT TOKYO限定 RG 鋼彈 Ver.GFT 【完成時間】: 2023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郡氏水性N-18 黑鐵色 2.田宮舊化粉餅組 A型、B型、F型 3.筆型打磨機 4.郡氏水性消光漆 5.西
Thumbnail
2025/04/27
【原規格】: HGUC 055 高性能薩克 聯邦式樣 老模1/144專用Z鋼彈系列專用武器組19 (1/144 scale z gundam series no.19 Weapons Set) 【完成時間】: 2023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
Thumbnail
2025/04/27
【原規格】: HGUC 055 高性能薩克 聯邦式樣 老模1/144專用Z鋼彈系列專用武器組19 (1/144 scale z gundam series no.19 Weapons Set) 【完成時間】: 2023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原規格】: HGUC 191 鋼彈(新生版) 輔助套件: Gundam Ace 2015年9月號雜誌附錄A套件 Gundam Ace 2015年9月號雜誌增刊附錄B套件 EX model 鋼彈拖車 【完成時間】: 2022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Thumbnail
【原規格】: HGUC 191 鋼彈(新生版) 輔助套件: Gundam Ace 2015年9月號雜誌附錄A套件 Gundam Ace 2015年9月號雜誌增刊附錄B套件 EX model 鋼彈拖車 【完成時間】: 2022年 【加工項目】: 1.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Thumbnail
【原規格】: HGUC 191 鋼彈 (新生版) 【完成時間】: 2021年 【加工項目】: 1.改色(銀色、白色、紅色) 2.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田宮補土噴罐 白色 2.田宮噴漆罐 TS-27消光白色 3.田宮噴漆罐 TS-76亮銀灰色 4.田宮噴漆罐 T
Thumbnail
【原規格】: HGUC 191 鋼彈 (新生版) 【完成時間】: 2021年 【加工項目】: 1.改色(銀色、白色、紅色) 2.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田宮補土噴罐 白色 2.田宮噴漆罐 TS-27消光白色 3.田宮噴漆罐 TS-76亮銀灰色 4.田宮噴漆罐 T
Thumbnail
【原規格】: HGGTO 017 局地型鋼彈[北美戰場式樣] 【完成時間】: 2020年 2023年(重上水貼) 【加工項目】: 1.戰損(擦傷) 2.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郡氏水性18 黑鐵色 2.郡氏8 銀色 3.田宮接著劑 4.筆型打磨機 5.郡氏消
Thumbnail
【原規格】: HGGTO 017 局地型鋼彈[北美戰場式樣] 【完成時間】: 2020年 2023年(重上水貼) 【加工項目】: 1.戰損(擦傷) 2.舊化(黑舊、刷銀) 【使用工具】: 1.郡氏水性18 黑鐵色 2.郡氏8 銀色 3.田宮接著劑 4.筆型打磨機 5.郡氏消
Thumbnail
機體編號:ASW-G-08 高度:18米重量:28.5噸 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 所屬︰鐵華團 登場作品:鐵血之孤兒 等了一整年趁低入手的夢幻模型。2023年新年曾經在彰化看到剛推出不久的MGSD自由高達,售價一千元,因為沒有收入,就沒買。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漲價到1800 TWD,往後一年多我
Thumbnail
機體編號:ASW-G-08 高度:18米重量:28.5噸 駕駛員:三日月.奧古斯 所屬︰鐵華團 登場作品:鐵血之孤兒 等了一整年趁低入手的夢幻模型。2023年新年曾經在彰化看到剛推出不久的MGSD自由高達,售價一千元,因為沒有收入,就沒買。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漲價到1800 TWD,往後一年多我
Thumbnail
好些年前看到打造一支會動、實際大小鋼彈的計畫時,就想著一定要去看。2020 年 12 月 19 日,這隻鋼彈在橫濱問世,原本很興奮著想計畫去看,沒想到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我們開始過著少社交的生活,更別說要出國了。
Thumbnail
好些年前看到打造一支會動、實際大小鋼彈的計畫時,就想著一定要去看。2020 年 12 月 19 日,這隻鋼彈在橫濱問世,原本很興奮著想計畫去看,沒想到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我們開始過著少社交的生活,更別說要出國了。
Thumbnail
鋼彈模型組裝首發-RG19 紅異端
Thumbnail
鋼彈模型組裝首發-RG19 紅異端
Thumbnail
HG系的初鋼從入坑至今, 已組了37盒, 其中有16盒是新生版;底下分享的是新生版的一些作品, 有些有上色、有些上司貼或水貼, 唯一相同的是, 都經過舊化處理。
Thumbnail
HG系的初鋼從入坑至今, 已組了37盒, 其中有16盒是新生版;底下分享的是新生版的一些作品, 有些有上色、有些上司貼或水貼, 唯一相同的是, 都經過舊化處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