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倉鼠的幾年來,照顧倉鼠成了我生活中某種安靜的日常。牠們體型小,動作輕巧,習性安靜,卻有著極其細膩的需求。時間一久,我也開始對許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變得敏感——其中,墊材的選擇,無疑是最令我謹慎也最有感的項目之一。
在前些文章中,嘗試許多種材料為倉鼠打造家園,有各種紙棉、實驗室墊料、各種木屑、大小刨花……。不是每一款墊材都能讓倉鼠自由自在地挖掘、築巢。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的墊材,都只能「堪用」,要找到一款「真的適合倉鼠」且「人類也清潔得來」的墊材,是需要一點運氣的。
今天想分享的,是我使用「Gopetzi小米媞森林立方」這款墊材的過程——它不是完美無瑕,但卻是我願意再次回購、並在心中劃為「基準線」的選擇。

先說明一下,這系列有兩種顆粒規格——「大立方」與「小立方」。我不確定家中倉鼠喜歡哪一種顆粒大小,於是首次採購便兩種都加入訂單。
將大、小立方分別放於籠內的兩端,讓倉鼠自由選擇喜歡的地點,也讓我更易於觀察他們的喜好。
在看見倉鼠的反應後,我使用小立方作為挖掘層,大立方作為底部透氣鋪墊。這樣的搭配,意外地成為我目前最滿意的鋪墊方式。
我為什麼在意「顆粒形狀」?因為倉鼠是重視挖掘的動物,牠們不是在墊材上面生活,而是「在墊材裡生活」。所以墊材不只是表面鋪設的材料,更是他們行動的空間、築巢的材料、情緒的避風港。小立方給了牠們一種幾乎類似土壤的鬆軟與可塑性,倉鼠總喜歡在那區域裡忙進忙出,常常能看見他們用身體拱出一個小小洞口,再消失在洞裡,那瞬間我總覺得自己像在看一部森林紀錄片。
不過,小立方也有它的侷限。因為顆粒細緻,整體支撐度就略顯不足。我一度試著單用小立方當整籠墊材,結果幾天後,倉鼠活動區就有點下陷,洞口易塌、通道鬆垮。後來我嘗試加入「大立方」當作底層,才穩住整體結構。
大立方的顆粒比較立體,結構明顯,倒在籠底時,有種乾爽的堆疊感。它支撐得住上層的重量,也更容易與小立方搭配出「高低差」或「挖掘層次」。
我一直對木屑類墊材抱持保留態度,主要原因在於:粉塵。
曾經使用過幾款市售木屑產品,一倒出來空氣中就飄著一層霧霧的木粉,以及濃濃的臭味(我不知道那是什麼,但我感到十分不適),不用幾分鐘,倉鼠就開始打噴嚏,甚至揉眼睛,我也無法倖免。
那段經歷讓我下定決心,日後選墊材,首要標準就是「粉塵不能多」,也不能有像是漂白水的怪異氣味。森林立方在這點上,表現得出乎我意料的穩定。無論是大立方還是小立方,每次倒出時都近乎「無塵感」,也沒有不屬於木頭的氣味。不是說完全沒有微粒,而不會覺得自己又做了一次錯誤的選擇。
倒下去的瞬間,你不會聞到刺鼻氣味,也不會看見懸浮的木粉在空氣中打轉。
這點對於我這種養在室內、空間不大的飼主來說,幾乎等於是加分中的加分。
更重要的是,倉鼠的反應比我更誠實。牠沒有打噴嚏、沒有異常清理眼睛、沒有把鼻頭埋進墊材裡瘋狂搔癢。這種看似平淡的「沒有」,其實是我最想追求的安心感——一種你知道牠可以自在呼吸、不用忍受刺激的生活狀態。
沒有人工香精,也就不會有那種蓋臭味的「假清新」感。乾淨的環境氣味,對我來說其實比任何香味更安心。
也因此,我願意說,森林立方的整體表現,是我目前用過所有墊材裡最讓我放心的一款。這樣搭配使用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也不再過度焦慮「墊材夠不夠好」,反而更專注在倉鼠的行為本身。例如牠怎麼挑食物藏在哪裡、哪天突然搬家了、晚上幾點開始活動等等。好的墊材,不應該成為主角,而應該是一個可靠的背景——讓動物自在地生活,也讓飼主安心地觀察與照料。
森林立方或許不是唯一選項,世界上還有很多墊材值得探索。
但在這段與倉鼠共同生活的日子裡,它確實讓我與牠都能用比較自然的節奏,過著「像樣」的小日子。如果你剛好也在尋找一種不讓人與鼠焦慮的墊材,那也許可以讓森林立方,成為你的一次試驗。畢竟,養動物從來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持續調整與理解的過程。只要牠們在裡面挖得自在、睡得安心,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木粒,也就有了生命的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