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日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對日本懷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親近感。這種情感不容分說,也不知道究竟源自何處。或許是國中時期看的動漫,或許是高中時期同學間普遍的親日情緒,又或許是對英國生活種種不滿:無論是喧囂的學生、骯髒的火車,還是昂貴的餐飲,都讓我愈發懷念日本的寧靜、整潔,以及隨處可見的美食佳餚。

高中時,同學喜歡稱日本為「家鄉國」。這在某些民族主義者看來,恐怕是足以被貼上「漢姦」標籤的行為。大家對此心知肚明,卻似乎並不在意,因為我們對日本的喜愛是真切的,甚至深至生出一種歸屬感,以至於將其稱為“家鄉”。我也歸屬此列。日本的魅力難以言喻,但或許可以用「和諧」這個詞來概括。和諧滲透在日本的每個角落,從街頭簡潔的告示牌到便當盒裡一格一格精心擺放的食物,都流露出一種「理應如此」的美感。沒有格格不入的元素,也沒有讓人從心底生厭的景象。

走進一家拉麵店,不到1,000日圓就能大快朵頤。點一碗豬骨濃湯拉麵,搭配一盤餃子或唐揚,再加個味玉,飲品可以選擇可爾必思、彈珠汽水,或是一杯朝日啤酒。先吃一口面,接著喝一口濃鬱的湯頭,感受背脂的醇厚鮮美,再來一口清爽的汽水解膩,簡直是人生至樂。而在英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價格暫且不論,單是找到一家道地的拉麵店都費盡周折。 Itsu和Yo Sushi的拉麵與真正的日式拉麵相去甚遠,就算能找到味道尚可的店鋪,起步價也至少在10英鎊以上,讓人很難沉浸在拉麵的美味中,反倒時刻惦記著錢包的負擔。尤其是當花高價吃到一碗與日式毫不相干的拉麵時,心情更是大受影響,只聽得錢包裡零星硬幣可憐地叮噹作響。

我也鍾愛家鄉的音樂。日語流行樂的情感深度、歌詞的詩意、和聲的豐富,都是我認為歐美流行樂難以企及的。每當看到歐美流行歌裡千篇一律的口水歌詞,我總覺得厭煩。有些雖談不上討厭,但也實在稱不上喜歡,而真正讓我喜愛的歐美歌曲可謂寥寥無幾,大多還是上世紀的作品。相較之下,日語流行樂的表達力之豐富,旋律之優美,讓它語言歌曲都難以望其項背,也深深擄住了我的心。

每當這裡的生活讓我感到不快樂時,思鄉之情便愈加強烈。有人說,這不過是一種浪漫化的幻想;也有人說,若提及日本的壓抑氛圍,恐怕會讓真正居住在那裡的人不禁露出苦笑。我不知道這些說法是否正確,也無法預見自己未來若真生活在日本,幻想是否會被現實沖淡。但誰能斷言,一定會如此呢?我想起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有些人誕生在某個地方可以說不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對Strickland而言,大溪地是他的歸宿,那麼對我而言,日本是否會成為我的歸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 Miles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