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含有「散文」共 57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Pan Sophouan 離開時,步伐比來時穩了許多。她轉身對我們笑,那笑容乾淨、安靜,像是陽光在泥土上留下的一道柔痕。她沒有說再見,只是輕輕揮了揮手。那一瞬間,我忽然覺得整個午後都被光照亮。
Thumbnail
思緒會帶我去哪裡呢? 去到誰都不在,生灰的角落吧。
Thumbnail
我在Jemmy Ko的《讓你一下筆就能變現》一書中讀到席安‧奎克(Sheehan Quirke)的故事。Jemmy Ko一向愛用聳動的標題〈寫作會沒飯吃?他從麥當勞清潔工寫到170萬追蹤〉,這篇寫到席安被主持人問「你當初怎麼會跑去麥當勞工作?」席安說:「寫作者要有基本工資維持生活。為了繼續寫,這是我
旅人小萌-avatar-img
10 小時前
謝謝您的分享💛
お盆節收假的週末,在鐵道上移動是一個大挑戰。 班次都是全車指定席,我五天前買的票終於派上用場。 列車繁忙之際,調度車次換月臺也是會發生的事。 這日提早半小時上三樓月臺之後,發現左右兩側都不是Toki60,要三點多才發車。 網路搜尋資料,明明是十二月番沒錯,於是慌忙拖著行李折返一樓確認發車
Thumbnail
本文透過劉金標與許欽豪的對話,延伸探討「興趣」與「事業」的界線,並結合劉崇鳳、陳雪、駱以軍等創作者的觀點,反思寫作之於個人的意義。作者釐清自己對於寫作的真實感受,坦承現實的限制,同時也肯定寫作帶來的價值與生活動機,最後將目光投向現實的經濟回報,以及對讀者與社群連結的重視。
Thumbnail
從小家裡附近就有廟,香火味對我來說像生活的一部分。〈神不語,太子爺〉是我想寫的一個關於信仰與沉默的故事。那不是神明開口,而是人學會傾聽的過程。這篇作品沒有得獎,但它讓我更確定:我想繼續寫下屬於台灣、屬於土地呼吸的故事。
在台灣,廟宇不只是信仰的地方,也是記憶的延伸。〈神不語‧太子爺〉寫的不是神蹟,而是人與信仰之間那份靜默的連結。當太子不語、香煙微動,我想說的,是那些藏在沉默裡的祈願——一種關於召喚、繼承與記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