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派經濟學與貝氏推論:在不確定中理性行動
奧地利學派與貝氏推論,分屬經濟學與統計推理的兩個世界。前者強調主觀行動與市場秩序的自發性,後者則致力於在不確定中更新信念。但乍看對立的兩者,其實在思想深處有許多相通之處。
主觀性:兩者的共同出發點
奧派經濟學強調「人是行動者」:所有經濟現象都源自於個體根據主觀價值排序所做的選擇。這使得經濟分析難以用一套固定數學模型解釋。
而貝氏推論雖屬數理體系,但核心在於主觀機率的運用。每個人對事件發生機率的評估,都是根據自己原有的信念與新證據而來。因此,它也承認主觀視角的正當性。
兩者的共識是:世界不確定,人是主觀的行動者,知識永遠在形成中。
哈耶克著名的分散知識論點指出:市場價格是個體知識的聚合機制,任何中央計畫都難以取代。這與貝氏推論的精神不謀而合:我們無法掌握全貌,只能依據有限資料逐步更新信念。這種靈活性,與市場中企業不斷試錯、調整策略的現象如出一轍。
在這樣的框架中,行動與調整,是比預測更重要的能力。這也是奧派所強調的市場試誤(trial and error),與貝氏所擁抱的後驗修正(posterior update)之間的對話空間。
行動準則:灰度思考、黑白決策、彩虹下注
總結而言,奧派給我們理解行動者與秩序形成的哲學視角,貝氏方法則給我們一套因應不確定性的實用工具。
在這兩者的交匯點,我們可以提煉出一套適合現代複雜世界的行動準則:
👉 灰度思考: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滿層次與模糊地帶
👉 黑白決策:即便資訊不完美,也需要果斷行動
👉 彩虹下注:在多樣化與不確定中分散風險,建立選擇彈性
這十二字,不只是哲學摘要,也是一種決策哲學 —— 在有限知識下,做出有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