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照路-照顧好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外地子女身兼照顧者,充滿玻璃渣的焦慮全餐食用指南。
前言: 我的手足不在國內,爸爸四年前重病將近一年後離開,媽媽最近從良性變癌症。人生第二次,我成了人在外地工作的照顧者。這次從唯二變唯一。長照評估後不收(雖然虛弱但沒臥床),一切只能自立自強了...以及仰賴同樣在家鄉的親戚有時的探望。

這條路會很漫長,可預期心痛心累滿地。分享一些照顧者的碎碎念與紀錄。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分享,祝福每個因為"長照"兩個字而看見這系列文章的您,一切平安,希望會對您有一點點點點點點幫助。

小菜(一) -- 身為照顧者,隨時一通電話、一個狀況可衝的準備是一定要的吧。少則幾小時在外,多則一整周回家只是沾醬油。於是乎,必須最好各種準備,這些細微的準備,也許可以是救命稻草,也可能是讓自己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準備。

手機: 好手機不是拿來炫耀,塞一堆APP不會爆掉,接到電話不會隨便斷訊,各種地方都可以工作或查資料的好物。

(一點偷閒的小遊戲/串流/IG...之類的也是必要的逃避現實的手段)

儲備糧食: 來往醫院,一定會常錯過正常吃飯時間,或是根本連吃的心情都沒有,有想下廚的時候會發現油鹽米麵煮完了。一點營養的零食可以給長輩或自己吃不會低血糖。

感謝小時達/uber eat都能很快送來(在這種奔走醫院的非常時候是賢內助等級的存在),外加家中常備一些可以方便吃的,基本就可以渡過在醫院來回後的那餐了。

水: 平常家裡如果是燒水,那接下來就是練習飲用水的庫存管理了。這桶水到底煮起來放幾天了? 多買一兩個可以放熱開水的大保溫壺(不同顏色可以區分先後),多買一些礦泉水,忘了燒水就有得喝。

由於我這個照顧者在外地,對於備水這件事非常有感。一回家兩三天後再回到工作的城市,桌上那返鄉前煮好的水到底能不能喝呢?重新燒新的,剛燒完又是熱的...夏天的時候...

固定的家事: 例如,擦掉電風扇堆積的灰塵,冷氣機洗濾網,吸塵器倒掉灰塵,濾水壺換濾心,洗衣機的槽清洗,換自己的床單被套枕頭套等等,諸無此類不需要立刻做,但久了沒做也不行的家事就寫在紙本月曆上。因為設手機鬧鐘提醒,往往當下在忙就按掉又忘了。紙本月曆上走過去看到,無形中會提醒,這個月應該要做這件事了。

繳費: 善用自動轉帳,真的很容易工作家裡兩頭燒的時候,繳費這種事情很容易忘了要去跑。能自動轉帳的就自動轉帳,不能自動轉帳的,固定月初或是月底,讓自己養成一個固定時間去看看有沒有要清理的帳單,一次結乾淨。

帳單明細還是要看過的喔~

APP: 事先下載好一堆APP備用。

醫療: 常去的醫院APP,可能未來會用到的更大醫院的APP
交通: 計程車(下載了就先註冊輸入常用地址)
照顧: 優照顧,家天使,care724
家人要顧,貓糧要賺: Anydesk
可以讓自己一秒忘記現實的小遊戲,或是影片串流,也是需要的喔~

To-do list: 長照的時候腦子裡面千頭萬緒,萬事催促著要併行,寫下來一件件解決是個踏實前進的好方法。記下來時,就先按這幾種分類,比較能幫助自己理出優先順序,也可以在有空檔時選出最有效率可進行的事 :
1. 該買的東西
2. 該做的事
3. 該問醫生的問題
4. 該上網研究的問題
5. 工作的事

記帳: 如果有會一起承擔開銷的手足,有些人會保留收據,也可以列出清單,讓手足認領要承擔哪些開銷。很多人會說沒出力也要出錢,出多少%的錢,長照已經夠心煩了還要跟家人吵架這個就更累了。有些東西我覺得現下對爸媽好就先買了,我不想去考慮是否需要先經過不知道會不會出錢的手足同意再買。

用線上表單記帳,因為長照真的沒有太多時間,也會寫帳寫到手軟,可以簡單寫下:
類別,時間,主題,多少錢。
例如: 保健品 X月X日 XX品牌魚油EPA一瓶 900
類別盡量簡單,就不用花太多心思記得分類,我的分類是: 醫藥,保健,交通,用品(照顧直接相關),日用品(讓生活更舒適方便一點的家用品)

若手足有任何異議,要嘛不承擔,要嘛請他下次自己找好要買的東西然後下單送到爸媽手上。

投資/股票: 不要投機。(不要挑戰到底能不能在醫院內各樓層跑來跑去,工作來的追殺電話接到手軟的同時,是否還可以一邊看盤。冷靜的判斷力已經在奔走家人的事跟工作上用光,沒有時間去看盤找資料分析再決定下單或出場。)

金雞母能養就繼續養,迫不得已評估考量後該殺就殺。沒有人能知道會碰到什麼自費項目,或是有甚麼突如其來的大筆開銷,金額會是多少,從幾千到幾十萬都有可能。

投資很好,但投資要讓自己在這時候依然可以睡得著,不會突然想到阿~那張聽人說買的飆股怎麼樣了,賣點到了嗎? 半夜嚇醒check看盤,再添一筆焦慮事項。

人腦處理事情的效率跟能力有限,能省則省,別塞到全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只是一隻角落生物的人間觀察
0會員
7內容數
會有長照心路分享,也會有一些其他人間觀察,或是創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