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誌空了那麼久時間是因為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間來撰寫,最近一心一意都在學習日文上,有空就會要求自己,重心太傾斜在學習上,反而忘記生活的平衡,導致自己壓力大,因此最近花最多時間在調整心態跟時間管理上。
交換生活有百百款,有人來日本是為了想受當地生活,有人來日本是為了語言能力的培養,有人是為了追星,有人是為了未來就業考量⋯⋯對我來說,上述原因都各摻一點。一開始的確是想要利用大學生涯的結束之前來享受出社會得不到自由時間的,後來,越想越多可以在當地做的事情,懷抱著巨大的期待去到他鄉。而現在,來到日本兩個月了,現在的生活與當初的期待,有什麼差別嗎?來到當地之後,有什麼新的發現嗎?在這段時間,有更了解自己嗎?以下將針對各個主題去分享自己的想法。
關於金錢
在日本生活的經濟來源,有一半是來自於過去工作兩年的存款,四分之一來自學校的補助,四分之一來自家人的補助。經濟狀況不至於拮据到綁手綁腳,也沒有闊綽到可以任意妄行,生活中還可以追求一些美食和小娛樂來平衡壓力。對於這樣的經濟我感到滿意,謝謝自己的存款,也謝謝父母和學校的投資。
初來乍到的時候,比我想像中的花了更多的錢。除了一方面新鮮感所驅使,各方面的消費都會多一點。再來,生活中也有一些必需品需要購買。另外一方面,來到一個新的國家,總是會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架構對於幣值的概念,一開始來到日本時,往往會搞不清楚一個商品的合理價錢。
對於價格的概念很有趣,你在買商品時,會不自覺地跟本國商品做比較,「這個價錢在台灣我可以吃更多!」「咦?原來這東西在台灣賣那麼貴嗎?」這些想法常常在購物的時候出現。整體而言,交通、食物、水電、就醫⋯⋯等決大部分的項目都比台灣略貴一點(這一陣子米的價格真是高得不得了),但是娛樂的價格就相對低很多。有趣的是,雖然日本正職工作薪水比較高,一般打工的薪水其實只略高台灣一點,台灣與日本生活費用的差距其實遠大於打工薪水的差距。這打消了我在日本打工的念頭,轉而把重心放在日文能力的訓練。當然,打工能夠帶來的好處並不只有金錢,但考量到花費相同時間所帶來的好處,依現在的我而言,專心在日文學習比較有幫助。
在了解到價格的概念之後有一個好處,在消費時不會過度帶給自己負擔。因為已經理解這筆費用略高是事實,不會把無謂的心思讓在處在罪惡感裡,把重點轉向這筆錢能夠交換來的好處。這樣能夠更享受在當地的生活。
但能夠享受到這些的前提是有足夠的金錢存款,如果你有要來國外交換的想法,存錢會是首要大事。
關於學習
比起學校的學習,很多人更把握在國外的機會盡情旅遊。不得不說,這麼做也是非常棒的一個選擇。而我當初給自己在日本的目標就是把日文學好,我所做的選擇都是圍繞在這個目的,因此,我專注在學校的學習與自己的學習時間比較多,反而比較沒有去旅遊。
學習語言,其實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在短期之內很難看到效果,很容易有挫敗感。學習的過程也不一定時時刻刻有趣,更多時候要面對的是無聊的練習。在日本的時間,雖然相對之前邊工作邊讀書的時候時間寬鬆不少,但我花更多心力在維持「學習語言的熱情」,學習該如何面對漫長、似乎毫無止盡的路程。有時,正規的學習堅持不下去了,就會找一些旁門左道來延續學習時間。有些日子,在尋找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比起真正讀書,所花的時間還要更多。
在學習語言上面,大學所提供的環境還蠻不錯的。長崎大學的日語初級教育挺扎實的,也有很多社團可以加入,除了有一起學習的夥伴,也有可以交流的朋友,這種環境對於學習語言是在適合不過的了。
原本想打更多,但是因為不擅輸出的關係,平時沒有累積(要督促自己了),光是打這些就花費了兩個小時,剩下的想法會在之後的文章寫出,謝謝看到這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