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篇系列進行到了武曲,武曲屬金,對應的是肺,這下能講的多到爆,說真的還不知道怎麼篩選,不過我想還是以”熟悉”及”養生”的角度出發,會比較接地氣。
生薑/乾薑
奇怪吧,為啥講生薑/乾薑,因為武曲阿,武曲有在用貴的東西嗎?哈,不過生薑/乾薑的確是個好東西,我個人也非常愛用,它跟肺的關係,首先是它性溫熱味辛入肺經,擅長驅散風寒之邪,再來它走表,走表的意思對應走裡,就是說藥性走在肌表,肌表皮膚又是肺所管,你可以想像成城防巡邏隊,可以趕走外來的威脅,因此,它不就是保護我們不受風寒感冒的一支外援部隊?那如果外邪已經進入肺了怎辦?我們知道咳嗽是肺的一個自我保護機制,肺很機車,不喜歡的東西就是咳,而生薑/乾薑走肺經,就可以幫忙肺一起驅趕不喜歡的寒氣,因此就有止風寒咳嗽的效果,上一篇說的生甘草也能止咳,兩個的差別在於部位及寒熱,生薑/乾薑處理肺部風寒,生甘草處理咽喉腫痛而咳。
生薑/乾薑我愛用的原因在於除了解表發散風寒,還可以溫裡溫肺溫脾,運用的小訣竅在於要不要加糖,先說,我提到的糖,通常都是指天然蔗糖,精製過的不行,天然蔗糖是超棒的東西,以後有機會再說,生薑/乾薑快煮不加糖走表,所以淋雨、遇冷要馬上把還在肌表的寒氣驅散,就不要加糖,喝下去,整個上半身會感覺一片熱氣在皮膚上走,然後微微出汗,那就對了;而如果要溫裡,就要慢熬加糖,用糖把藥氣帶進體內,就是所謂的”藥引”,這時喝下去,是一股暖流直接進入脾胃,且加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兼顧脾胃,安撫脾胃,因為生薑/乾薑很兇阿~
所以,有句話說,夏天常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尤其愛喝冷飲的,脾胃虛寒的,吹冷氣怕冷的,多準備點薑茶吧,說到這裡我有點好奇,最恐怖的剉冰淋上黑糖薑母汁到底會不會傷身體呢?有人要試試看嗎?
薄荷
說完了風寒的薑,接著說風熱的薄荷,薄荷味辛性涼,辛者發散,因此用在發散風熱,什麼叫做風熱感冒,就是一樣有感冒症狀,頭痛、發燒、咽痛等等,但沒那麼怕冷,肺真的很傲嬌,又怕寒又怕熱又怕燥,偏偏與外界溝通的又是它,沒辦法,只好善待它了~
薄荷除了能發散風熱,治療咽痛之外,比較特殊的一個功能就是解毒透疹,如果皮膚出疹是屬於熱邪,通常都有啦,那辛涼的薄荷就很對症,中醫對”疹”這個東西的看法不是蓋掉它,更正確地說,沒發之前就要處理,等到發了就要發透,因此用這類辛涼的藥,加速它發透,發透自然就好了,因此叫做”透疹”,如果蓋起來,邪熱入裡會有危症,沒有那麼嚴重的話,也是早晚會再發,就像打地鼠一樣。
因此薄荷我就歸類到屬肺的養生藥,但因為涼性,所以用量還是要注意,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搭配桂圓,醒腦、補血、透疹,對於一些會癢的疹,對症的可以試試看,因為會癢就是有血有風,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不過現在比較可悲的是,薄荷你最好注意農藥殘留。
銀耳
對,就是皇帝晚上在御書房喝的那個銀耳蓮子羹,銀耳是潤燥養肺的,剛有說,肺怕冷怕熱又怕燥,如果虛勞過度,就容易肺燥,或者久病傷陰,也容易肺燥,肺燥就會咳,又咳不出什麼痰,銀耳蓮子,一個養肺一個養心,是滿不錯的~
不過我有點懷疑那些妃子,端燕窩就好了啊,燕窩也是大補肺,是怕皇帝罵奢侈嗎?還是故意取銀耳蓮子的諧音,淫爾連生子?應該是我想太多啦~
白芷
會加這味藥進來我考慮了很久,因為應該不是大眾很熟悉的藥,不過這味藥看它的名字很漂亮,就知道應該是可以讓你漂亮的藥,哈~
白芷的功用主要有三個,一個是散風寒,一個是通竅止痛,一個是燥濕排膿,歸肺經胃經,因此它散的是陽明胃經的風寒,止的是陽明胃經的眉骨痛、牙痛,通的是鼻竅,因為又可以燥濕,除了能止寒濕白帶,還有就是跟肺有關的皮膚瘡瘍的排膿,進而延伸到會分泌液體的那些皮膚病,例如濕疹,還可以除狐臭,皮膚問題可以外用。
武曲就說到這裡,我知道大家可能期待止咳化痰或是美白,但是光痰就很多種,熱痰、寒痰、燥痰、濕痰,沒辦法一味藥搞定,且弄錯方向會更嚴重,而皮膚問題,中醫有句話,”斑為陽明熱毒,疹為太陰風熱”,陽明是胃,太陰是肺,要對證下藥的,至於美白,大原則是補氣活血涼血,白裡透紅才是中醫美白的標準,所以應該會放在別的地方講,不過別忘了,減法比加法重要,什麼不要做,比多吃什麼還有效喔~!!
===================
我是三七,不務正業中醫師,雲遊國外山區義診
三七坐堂,利用斗數與中醫,提供相關的人生命理諮詢,不是執業看病唷~
加入Line官方帳號,提供個人化諮詢!
Line ID: @446rvt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