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業主在裝修時選擇了「防水地板」,以為從此高枕無憂。然而,若結構性問題未解決、濕氣無法排出,即便鋪設防水產品,也無法逃避日後損壞的命運。這次我們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提醒大家:地板選材很重要,但找出潛在問題也一樣重要。
初始施工:地磚爆裂→鋪設防水地板
原本的屋主原地面拋光磚出現爆裂,加上大理石電視牆長期施壓,決定將破損區域拆除,改鋪 防水地板。拆除時,施工人員注意到落地窗旁地磚下方出現水漬,立即停工並通知業主,事後業主要求立即復工,並告知有請兩位抓漏師父看過,認為這只是「冷凝水反潮」,不是漏水,因此未多加處理就復工鋪設工程,於是地板如期完成。
一年後的回報:地板踩起來變軟了
時間過去不到一年,新的屋主向我們反映地板有異樣:「踩起來鬆鬆軟軟,好像踩在濕掉的紙板上。」經檢查後發現,地板表面已變形,主因是底層夾板因長期受潮膨脹變形,而不是面板本身損壞。換句話說,當初被忽略的水痕,實則是長期滲水的徵兆。

底下夾板擠壓到上面地板
拆除觀察:真正漏水點終於現身
這次,我們強烈建議 全面停工,先查明水源。拆除後清楚看見:落地窗旁排水管接頭鬆脫,導致積水滲入地板下方。這正是當時那「一小塊水漬」的根源。發現原因後,我們更換了排水設備,並確保施工環境完全乾燥後,才進行地板重鋪。

舊底材拆除後
改善施工:材料升級+結構優化
為避免歷史重演,我們採用了更高等級的高耐水夾板,即使再次受潮,也能延緩結構破壞。同時,我們也重新審視現場排水通風設計,盡量減少封閉空間中的濕氣積聚。雖然保留了原有的防水地板材料,但部分損毀無法重複使用,最終還是補上約一坪的新料才順利完工。
你應該知道的真相:防水地板 ≠ 防萬一
市面上所謂「防水地板」如 SPC、WPC、LVT 等,確實不易受水氣、濕氣影響,但這只限於地板表層。若鋪設於有濕氣的密閉空間,如同蓋上一層無法透氣的蓋子,底層木板一旦吸濕、積水,問題依然無法避免。
簡單來說,防水不代表防漏、防潮,更不代表能承受長期濕氣環境。
結語:裝修前,多一分細心,減少多餘維修成本
在施工過程中,若能聽從專業建議、願意多等幾天觀察水源,就能避免這次費時又費工的重鋪工程。防水地板本身沒什麼問題,但真正決定地板壽命的,是對細節的重視程度。處理好漏水與通風,地板才能安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