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廚房總是家中最溫馨的角落,充滿了飯菜香與歡聲笑語。然而,在這看似潔淨的空間裡,卻潛藏著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細菌炸彈」——砧板。儘管我們常常會進行居家清潔,仔細擦拭檯面、清洗碗盤,但對於砧板的清潔與保養,卻可能因為一時疏忽而埋下健康隱患。

砧板長期使用的後果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提出警示,家中長期使用的砧板,在刀痕與裂縫之間,很可能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對於家中的幼童和年長者,特別是那些免疫力較弱的成員,構成了不容小覷的健康威脅。因此,醫師特別呼籲大眾,除了日常的居家清潔外,定期汰換砧板並採取妥善的清潔保養措施,是維護廚房衛生、保障家人健康的關鍵環節。
醫師在他的臉書專頁中明確指出,砧板是居家廚房中一個經常被低估的「隱形殺手」。他嚴正警告,許多肉眼看起來乾淨的砧板,實際上早已布滿了各式細菌。這些細微的刀痕和裂縫,提供了細菌理想的藏身之處,而潮濕的環境更助長了黴菌的繁殖。我們可能不知道,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害微生物,就可能隱藏其中,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威脅。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會尋求專業的台中居家清潔公司協助,因為他們深知有些衛生死角,光靠自己是很難徹底清理的,而砧板正是其中之一。對於許多人來說,聘請台中居家清潔公司來進行深度清潔,其居家清潔費用雖然是一筆開銷,但相較於可能產生的健康風險,這筆投資絕對是值得的。
根據醫師的提醒以及相關研究數據顯示,不論是常見的竹製、木製還是塑膠砧板,只要使用超過兩年,其菌落總數都可能超乎想像,甚至達到每平方公分3000個菌落形成單位(cfu/cm²)以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竹製砧板的細菌增長速度甚至可以達到數千倍之快。醫師特別強調,一旦砧板出現「發霉、開裂、深刀痕」等肉眼可見的現象,就應該毫不猶豫地立即汰換。即便砧板外觀看起來沒有任何損壞,他也建議最好每兩年就更新一次,確保家中的餐具和烹飪環境維持在最佳的衛生狀態。
在砧板的材質選擇上,醫師也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他指出,每種材質的砧板都有其獨特的優點與缺點。例如,竹製和塑膠砧板雖然輕巧方便,但在長期使用後,卻容易藏匿細菌,且容易留下明顯的刀痕。而不鏽鋼材質的砧板雖然具有良好的抗菌特性,但在使用時卻可能對刀具造成損害。至於木製砧板,由於其材質特性,對刀具相對友善,但在潮濕環境下則容易吸水發霉。若民眾選擇木質砧板,醫師特別提醒,務必要選擇「整木原切」的材質,避免使用可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質的拼接木製品,以免在不知不覺中危害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除了定期的汰換,醫師也呼籲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確實執行砧板的清潔與保養。這包括了幾個關鍵步驟:
生熟食分開處理: 這是廚房衛生最基本的原則。使用兩塊不同的砧板,一塊專門處理生食(如生肉、海鮮),另一塊則用於處理熟食或蔬果,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後立即清洗: 每次使用砧板後,無論是用來切什麼,都應該立即用清潔劑和清水徹底清洗,去除食材殘留。
徹底晾乾: 清洗後的砧板務必徹底晾乾。潮濕的環境是細菌和黴菌滋生的溫床。可以將砧板立起來,讓兩面都能接觸空氣,加速乾燥。
定期消毒: 除了日常清洗,也應該定期對砧板進行消毒。可以使用稀釋的漂白水、白醋或檸檬汁進行擦拭,然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定期檢查: 養成定期檢查砧板的好習慣,留意是否有刀痕加深、裂縫擴大、發霉或變色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就應該考慮立即汰換。